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精品资料:高考真题演练(5)

第五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

※ 第一节  五代十国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5.五代、辽、宋、夏、金、元

考点18(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①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②中央集权的强化

1、(95年上海历史卷) 简述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1)把唐末五代藩镇的权力收归中央,以文官代替武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把地方财政权划归中央转运使,把地方精兵编入中央禁军。(2)削夺宰相的权力,以枢密使分其军权,以三司使分其财权,宰相既不管军事也不理财,枢密使也不直接统率军队。(3)由于权力过分集中,造成中央官僚机构臃肿,军队缺乏战斗力,酿成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

2、(00年全国、天津、江西卷) 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军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3、(01年广东河南历史卷)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开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

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扰,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分)并分析其背景(2分)和利弊。(6分)

    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

    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

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

4、(04年全国文综卷Ⅲ)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回答16―19题。

1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17)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18)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w.w.w.k.s.5.u.c.o.m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

19)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06天津文综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w.w.w.k.s.5.u.c.o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6、(07宁夏文综)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7、(07广东历史卷)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07广东文科基础卷)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9、(08年海南历史卷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10、(08年宁夏文综卷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1、(08上海历史卷7)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③科举制的发展

1.(00年山西文综卷) 宋代科举制比唐朝有所发展,表现为                            

   A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        B开始施行殿试与武举制度                   

   C以八股取士                        D“乡、省、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考点19(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①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05广东历史卷)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  

A、市易法             B、岁币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2、(05上海历史卷)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力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割据       D.分封诸侯

②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08年新增考点)(未见考题)

王安石变法

1、(94年全国历史卷)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2、(98年上海历史卷) 南宋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一位史学家评论道:“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但是如此曲解变法之目的和否定其作用,那就有失公允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用人不当、操之过急而造成的一些弊端(如进一步举例,只要正确,每例可加分)。
    但是王安石变法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如答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可得分)、培养和选拔人才。朱熹把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归结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显然有失公允(如用变法内容来具体说明,只要正确,可加分)
    变法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它使政府的财政情况大为改善,积贫的危机有所缓和。

3、(00年上海历史卷) 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4、(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2).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5(01年上海历史卷) 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6、(04年上海历史卷)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7、(04年江苏历史卷)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05春季文综)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9、(05广东历史卷)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
    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

10、(07江苏历史卷)(10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 ) 冗官。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 )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 因。(2分)

    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 )

    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11、(07山东文综卷)【选作部分】(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

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

12、(07重庆文综卷)(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以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分)

    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了选官途径。

试题详情

14、(08年天津文综卷14)在历史不同时期,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发挥了巨大作用。回答13―15题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15、(08年四川文综卷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考点20(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①     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试题详情

1、(94年上海历史卷) 公元1000年时,与宋朝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A夏                  B辽                     C金                    D元  

试题详情

2、(00年春招卷)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②元昊在兴庆称帝  ③澶渊之盟  ④王安石变法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试题详情

4、(01年广东、河南历史卷) 下列少数民族,最初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是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 

试题详情

5、(05江苏历史卷)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A.猛安谋克制       B.“蕃汉分治”      C.察举制度       D.行省制度

②宋辽的和战

试题详情

1、(93年全国历史卷)宋代文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什么叫“榷场”?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政权并立,政府在边境上设立收税市场叫榷场。例如宋辽边境上的榷场。宋朝商人有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交往的频繁,宋朝的的制瓷、印刷等技术传往辽,辽的工匠仿造宋瓷制造日用器皿,雕印书籍。榷场的设立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若能答出榷场的设立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着,加分)。

试题详情

(在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时,按以下3个层次评分,各层次得分不得累加)
    1、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2、 虽然边境上弥漫着战争的气氛,但各民族人民为维持生计仍保持经济贸易往来。
    3、 尽管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战乱和分裂局面,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乃是历史的主流。

试题详情

2、(06年北京文综卷)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

                             西夏的建立

试题详情

1、(01年上海历史卷) 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银川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契丹族建立的辽     B党项族建立的大夏   C女真族建立的金   D蒙古族建立的元

试题详情

2. (04年全国文综卷Ⅱ) 文字资料和文物都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回答16~19题。

16)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17)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试题详情

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

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木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19)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试题详情

下部文

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④宋夏的和战(未见考题)

 

 

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考点21(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①金的建立

试题详情

1.(99年全国历史卷) “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于制造  

A钱币               B兵器                 C生产工具              D生活用具

②     辽和北宋的灭亡

试题详情

1、(02年上海历史卷) 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发展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试题详情

1、(07全国文综Ⅰ)(2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试题详情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局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自《金大国志》等)

(1)指出1141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界线。(4分)

     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原因:上京地处偏僻,不便实行统治;燕京地区是战略要地;利于控制全境,便于南

下攻宋;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明程度较高。

    影响:促进民族融合,加快社会文明和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加速了北京地区的建设发展,为此后历代定都北京奠定了基础。

 

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考点22(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①蒙古的兴起

②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试题详情

1、(99年上海历史卷) 在我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天的 
    A西安地区           B洛阳地区          C北京地区          D南京地区

试题详情

2、(00年天津、江西卷) 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辽、南宋、金       B西夏、辽、金      C西夏、金、南宋     D金、西夏、南宋

试题详情

3、(04年上海历史卷)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明                      D清 

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试题详情

1、(96年全国历史卷) 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省              B岭北省           C黑龙江省            D吉林省 

试题详情

2、(98年上海历史卷) 祖国宝岛台湾在明朝时称东番,三国、隋、元时期依次称为  
    A流求、琉球、夷洲B琉球、流求、夷洲C琉球、益州、流求D夷洲、流求、琉球

试题详情

3、(00年上海历史卷)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的是      

    A三国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试题详情

4、(01年春季卷) 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试题详情

5.(04年天津文综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回答1-2题
 (1).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昊               D骨力裴罗 

(2).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③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  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6、(05年北京文综卷)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C

试题详情

④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

试题详情

1、(98年上海历史卷) 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试题详情

2、(04年全国文综卷Ⅲ)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回答1-4题
(1).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 

 (2).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3).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司 

(4).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试题详情

3、(05全国文综Ⅰ)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宜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

试题详情

4、(06年四川文综卷)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试题详情

5、(07全国文综Ⅱ)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理藩院        D.乌斯藏都司

试题详情

6、(07江苏历史卷)右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详情

7、(07上海历史)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试题详情

8、(07四川文综卷)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的是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9(08上海历史卷9) 右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⑤元朝的灭亡

试题详情

1、(93年上海历史卷) 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蒙古贵族和汉族地主的矛盾                   B汉族与蒙古民族的矛盾 
C蒙古贵族与汉族农民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试题详情

 ※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
1.(98年全国历史卷)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试题详情

2.(94年全国历史卷) 黄道婆的棉纺织先进技术学自   

 A白族             B黎族             C彝族               D山越族  

试题详情

3.(98年全国历史卷) 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

   A广通渠           B通惠河           C会通河             D胶莱河   

试题详情

4.(94年上海历史卷) 我国古代开凿会通河、通惠河的直接目的是  

 A疏水防洪          B加强统治        C灌溉农田            D方便粮运 

试题详情

5.(00年广东历史卷) 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  

  A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试题详情

6.(96年上海历史卷) 南宋的海外贸易空前发达,其主要外贸港口是 

    A广州、厦门、福州  B上海、广州、福州  C苏州、杭州、扬州  D泉州、广州、明州  

试题详情

7.(03年上海历史卷) 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航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港口是         

  A广州             B泉州             C庆元              D上海         

试题详情

8.(00年文综卷) 宋代中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中日贸易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 C中日经济互补的需要 D纸币的产生 

试题详情

(2)宋代海上往来大多是三、四月间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五、六月间从江浙沿海驶往日本。这样选择航海时间主要是为了 A避开倭寇的活动  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风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13.(04年全国文综卷Ⅱ)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地理题但有历史因素在里面)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

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试题详情

14.(02年广东历史卷)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有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泉州等海外贸易港口繁荣;制瓷业、丝织业发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贸易产品;国内商业活跃。科技方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如答出其他原因,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详情

15.(89年全国历史卷) 南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经济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各自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共同原因:北方战乱,大批农民向江南迁移,带来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2)各自表现:南朝,刘宋时政治比较清平,史称“元嘉之治”。梁朝时达到隆盛。江南许多没有开垦的地区变成大量的耕地,农业比较发达。长江下游地区变成全中国的精华之区,远远超过关中。南宋,农业生产明显超过北方,水稻是第一位的粮食作物,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流域。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继续发展。泉州、广州、明州是三大海港,设有市舶司。纸币“会子”成为和铜钱并行的货币,完成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试题详情

16.(00年上海历史卷) 下列分别是隋朝和元朝时期的运河图,请加以辨别并概括它们的异同点。

试题详情

图(二)是元朝时期的运河(或答图(一)是隋朝时期的运河)。相同点:起讫点相同(或答都从杭州到北京);都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不同点:元朝时期运河取直直达北京(或答隋朝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元朝时期运河南粮北调)

试题详情

17.(02年上海历史卷35)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试题详情

远古时代,长江、黄河流域就是我国先民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洪治水农田灌溉舟楫航运的进步与创新,也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请按前述四个方面分别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若干史实。(13分)

先民聚居: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汉口文化等。

防洪治水:都江堰、东汉(或王景)治黄河、元朝修治黄河等。

农田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吴国、唐朝、吴越、南宋、明朝等兴修水利工程,三国时期的翻车、唐朝的筒车等灌溉工具等。

试题详情

舟楫航运:秦朝的灵渠、隋朝大运河、元朝修建运河(或港运)、造船业、指南针的使用等。

 

试题详情

19、(08年广东历史卷2)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

试题详情

20、(08年山东文综卷9)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黄老师说明:②是彩瓷作坊、④是徽商会馆)

试题详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考点23(6)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期的文化

试题详情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

2.(96年上海历史卷) 简述北宋及北宋以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
    (1)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后由泥活字演变出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2)北宋发现磁针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又叫罗盘针,用于航海。阿拉伯、波斯人向中国学到这一发明,传往西方,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3)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制作火药武器。元时,火药与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试题详情

3.(94年上海历史卷)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作出最大贡献的是         A日本“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的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 

试题详情

4.(03年上海历史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闻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评分要点]每项成果及其理由只要言之有据各1分,有成果无理由或理由错误都不得分。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对世界近代文明的三大影响各1分。例:题中示例前者给1分;后者给2分,但只答“方便文字记录”,未答“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只给1分,反之,也只给1分。同一朝代不分先后,朝代顺序错误,按最小剔除法处理,如c.a.b.e.f.d.g.h.j.i,c.d.j不计分,a.b.e.f.g.h.i计分。

试题详情

5、(08上海历史卷8)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活字印刷术

试题详情

1.(97年上海历史卷)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领先欧洲800年以上的有 ①张衡的地动仪②祖冲之的圆周率③《唐本草》④沈括的“十二气历”⑤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 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试题详情

2.(05春季文综)(40分) 37.(40分)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回答:

试题详情

图6

(1)上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

间的雕版经卷。11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8分)

    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 

 (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500年。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8分)

试题详情

《圣经》等宗教典籍的印刷普及,打破了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诗歌、小说和科学著作通过印刷,广泛传播,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

(3)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6分)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4分)

    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报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试题详情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高速发展。右图为我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机。这一时期,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

根据以上四组材料,试就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曲折与辉煌,谈谈你的认识。(14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高速发展。右图为我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机。这一时期,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

中国印刷术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传到欧洲,产生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近代中国印刷业一度落伍。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发展了新式印刷工业后,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改革开放后,科学事业发展,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是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试题详情

3、(06年天津文综卷)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

试题详情

4、(06 年广东历史卷)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C.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     D.引进玉米和甘薯中学

指南针

试题详情

1.(05北京文综)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试题详情

2、(06年江苏历史卷)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火药

试题详情

1.(00年春季卷) 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在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沈括和《梦溪笔谈》

试题详情

1.(97年上海历史卷)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领先欧洲800年以上的有 ①张衡的地动仪②祖冲之的圆周率③《唐本草》④沈括的“十二气历”⑤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 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试题详情

2、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14题。(08年重庆文综卷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试题详情

3、(08年宁夏文综卷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

郭守敬和《授时历》

试题详情

⑵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

4.(95年上海历史卷) 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雕版印刷术 ②地动仪 ③《授时历》④《梦溪笔谈》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②⑤①④③          D⑤①④③②   

②     理学和史学

理学

试题详情

1.(05全国文综Ⅲ)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试题详情

2、(07江苏历史卷)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

①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

③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⑤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史学

试题详情

1.(99年广东历史卷) 我国古代著名编年体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史通》           C《通典》          D《资治通鉴》  

试题详情

2、(07上海历史卷)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③     文学

宋词

试题详情

1、(06年四川文综卷)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A. 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 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 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 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话本

试题详情

1.(05全国文综Ⅰ)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试题详情

2、(205年全国文综卷Ⅰ)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回答17-20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     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        D浮艳华丽

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盂浩然         C.杜甫       D.杜牧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试题详情

3、(07四川文综)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

                                    

 

 

元曲

试题详情

20、(06年北京文综卷)图7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

A.秦     

B.隋   

C.唐    

D.元

 

    学校教育(未纳入教科书)

试题详情

1.(01年全国文综卷) 宋代教育的特点是                                      

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  

试题详情

2、(07宁夏文综)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试题详情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绘画艺术(未纳入考点)

试题详情

1、(02年全国文综卷39题).图4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色。当时,汴河穿 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26分)

试题详情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6分)。(如答出东京是北宋的都城、未经战争破坏等,亦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

(2)当时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3分)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

(3)直接导致该城市北宋后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4分)靖康之变;都城迁移(4分)。

(4)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7分)泥沙淤积(2分),形成“地上河”(3分),降水集中(2分)。

试题详情

(5)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业“兴市之本”。(6分)

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3分)。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3分)。

试题详情

文本框:

回答:(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4分)长安(2 分)、唐朝(2 分);

试题详情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6 分)

   突破了坊市格局空间限制(2 分);突破坊市制的时间限制(2 分);出现专门市场(2 分)

10(98年上海历史卷)三国两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辽宋夏金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似之处是
   1)、战争连绵不断 2)、国家四分五裂 3)、民族不断融合 4)、南方经济发展 

试题详情

11.(00年上海历史卷) 宋金对峙时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南北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请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情况及其原因。
    宋金对峙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如答具体事实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