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高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政 治

命题人:董旺森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各种哲学都是  ①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概括  ④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C.矛盾的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试题详情

3.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这一事实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A.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试题详情

4.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能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根据列宁对物质所作的科学定义,我们对物质应作如下理解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即人可以认识物质  ③物质不依赖于的感觉而存在,人们认不认识它,它都是存在的   ④人对物质的反映和照相机的道理是一样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5.2008年奥运体育图标,集书法、运动和文化于一体,达到“形”与“意”的和谐统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与客观事物无关

B.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艺术的加工

C.这是意识的产物

D.这是人脑的产物

试题详情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文学中,这种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

    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               B.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       D.客观事物受人们情绪的影响很大

试题详情

7.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外交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正确的意识有时候也可以决定物质

试题详情

8.下列说法中直接体现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有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男儿当自强

野生动物一旦遭受种群灭绝,必然引起维系生态系统的生物链缺失、断裂,如不及时修复,整个生态大厦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险,届时一切物种皆难逃厄运。据此回答9―10题。

试题详情

9.材料中的观点表明

A.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任何事物都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中

D.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试题详情

10.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无视联系的客观性是有害的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11.“农业兴,全国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安,天下安。”这说明  ①整体高于局部、统帅局部  ②一定条件下,局部决定着整体  ③既要统观全局,又要重视局部  ④局部联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狐狸昼伏夜出,捕食猎物,它希望太阳别出来。当公鸡鸣叫时,白天就要来临,狐狸以为是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把公鸡咬死了。但太阳照常升起。这则寓言表明

A.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确定的

B.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

C.事物的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D.人们应当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据此回答13-14题。

试题详情

13.城市规划调整中急功近利、寅吃卯粮、过度开发,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做法。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  ①不尊重客观规律  ②没有树立整体观念  ③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④没有加强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4.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把城市化片面理解为城区的扩张、人口的增加、数字的扩大,贪大求洋,造成了种种失衡、无序的现象。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积极促成事物质变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准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15.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  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结合右图《桑基鱼塘》,回答16―17题。

试题详情

16.该图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任何事物都相互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试题详情

1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创新,把“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从传统的“桑―蚕―鱼”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结构。这说明

A.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C.人们可以发现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人们可以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试题详情

18.2008年人类对太空资源的探索和开发利用更加频繁,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包括探索水星、火星在内的五大目标,我国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日本、印度等国家也给纷纷公布其太空探索计划。这说明

A.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办成我们想办的事情

B.世界是客观的,人类可以完全认识宇宙世界

C.人能正确地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D.人不仅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还能发现和创造规律

试题详情

19.下列能体现矛盾的观点有  ①世外桃源  ②吃一堑,长一智  ③讳疾忌医  ④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20.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试题详情

21.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表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②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2.老师对偶尔迟到的同学说:你经常迟到,严重影响了我们班的纪律。我看你啊,一身全是缺点,这样下去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吗?这位老师的错误是  ①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静止地看问题  ③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是一点论的思想  ④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23.下列选项中包含“特殊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B.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D.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试题详情

24.我国《反垄断法》在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参照国际惯例,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的国情进行创新,努力做到宽严适度,以培养企业依法自主、自律、自强的能力。这表明《反垄断法》的规定  ①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③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坚持了群众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D.正确的意识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试题详情

26.挫折既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又是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这种看法

A.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B.正确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说明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D.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

试题详情

27.“中欧关系,犹如‘蓝天’,但还有少量‘云彩’。”温总理这一概括,蕴涵的辩证思维是  ①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方面  ②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主次矛盾相互依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小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母校请他给高中生作了一个生动的报告,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斗志。据此回答28-30题。

试题详情

28.小张在报告中特别提出:“我之所以考上大学,关键是母校的培养,老师的辛苦教诲”。其实人们都知道,这是小张同学在谦虚地强调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C.内外因相结合                     D.主要矛盾的作用

试题详情

29.小张的班主任却说,小张的认真、执著、努力和不懈地追求,才是小张考上大学的主要原因。这体现了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物质决定意识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试题详情

30.“名师出高徒”,可是名师手下的徒弟并不都是高徒,这说明了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只有内因才会促进事物的发展

B.事物的变化发展少不了外因

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D.有的事物的变化是内因起作用,有的事物的变化是外因起作用

试题详情

31.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而另一位哲学家则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就像青年人一样勇敢。”这两位哲学家的看法

A.是一致的,都否认了事物的普遍联系

B.对立的,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C.是一致的,都坚持了辩证法

D.是对立的,前者是形而上学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试题详情

32.下列观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董仲舒: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试题详情

33.《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②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特殊性 ③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 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34.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  ①错误的意识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主客观应该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35.“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④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

请结合材料回答,该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试题详情

36.某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既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37.在国内外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沿海沿江地区掀起了一股“石化风”,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沿岸,更是让国内外化工企业趋之若鹜。据国家环保总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万多家石化企业,近1万家设在长江流域。与此同时,沿江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出政绩,盲目追求GDP增长,对这股风潮推波助澜,而在快速、大量上马化工项目的同时,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估,长江流域石化产业布局混乱分散,存在重大污染隐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请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分析说明长江流域石化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0分)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B

D

B

B

C

A

B

C

D

C

A

C

C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D

B

A

D

D

A

C

A

A

B

B

C

序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D

D

A

 

 

 

 

 

 

 

 

 

 

二、主观题(共3题,30分)

36.①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4分)②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分)

37.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之和。(3分)因此,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长江流域石化产业应进行整体规划,避免布局混乱分散。(3分)②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因此,长江流域石化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估,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4分)

38.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