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4题,共4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宗法制有利于西周稳定统治秩序,主要是因为它

    A.保证了贵族特权地位    B.扩大了统治疆域

    C.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D.被历代王朝沿用

试题详情

2.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    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    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

试题详情

3.《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试题详情

  4.右图中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试题详情

5.晚清有人提出:“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令百官易服而朝。”此人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维新派

试题详情

6.“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致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说这段话的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C.蔡元培    D.李大钊

试题详情

7.促使中国共产党作出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决策的关键因素是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A.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B.战略决战取得胜利

C.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新中国即将成立

试题详情

8.右图为《公私合营江苏省南通市杂货业股票》,

这种股票出现于

A.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B.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C.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D.20 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试题详情

9.改革开放后,祖国西南交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是因为修筑了

A.宝成铁路    B.兰新铁路    C.川藏公路    D.青藏铁路

试题详情

10.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试题详情

11.某学校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成就展,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A.“东方红”1号卫星    B.载人航天飞船    C.袁隆平的南优二号  D.重返联合国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A.“东方红”1号卫星   B.载人航天飞船    C.袁隆平的南优二号     D.重返联合国

试题详情

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试题详情

14.英国科学史专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指出:“那时哲学与科学仍是混淆不清。连笛卡尔在为天文学建立一种力学理论时,也把它放在经院哲学的相反的观点和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广延性的形而上学见解的基础上。牛顿摆脱了这些先人之见,实在是一种真正的进步。”牛顿的进步性主要在于

    A.确立了辨证唯物主义理论    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        D.首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

试题详情

15.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6.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门面”是指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军国主义浓厚          D.议会拥有立法权

试题详情

17.从目的和结果看,与中国辛亥革命相似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C.巴黎公社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试题详情

18.右图反映了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影响    

    曲线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试题详情

19.战后日本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原因是

    A.推动社会改革       B.利用美国扶植

    C.抓住朝鲜战争机遇   D.发展科技和教育

试题详情

20.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一部作品:“它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而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红与黑》    D.《约翰?克利斯朵夫》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

    材料二  在1832年的改革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材料三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奴役他们的政治工具不能当成解放他们的政治工具来使用。……公社必须由各区全民投票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一切公职人员像公社委员一样,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5分)

(4)上述材料中选举权的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

 

 

 

 

试题详情

(3)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对比材料二、三,分析巴黎公社在选举上的进步性。(3分)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D    6.B    7.B    8.A    9.D   I0.C

  11.B  12.A   13.C   14.D   15.C   16.D   17.A   18.B   19.C   20.B

二、非选择题:

21.(1)直接民主、轮流执政;(2分)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答妇女、奴隶、外国人没有民主权利同样给分。)(1分)

 (2)变化:减少农村(或“衰败选区”)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选举资格限制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增加选民总数。(4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分)

 (3)联系: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分)进步性:从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到实现普选权。(2分)  

(4)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2分)

22.(1)经济外交活动为本国利益服务。(2分,答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外交手段同样给分)

    (2)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2分)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夺利害冲突。(5分)

    (3)举措: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人世界贸易组织。(3分)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分)

23.(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2分)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1分)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2分)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3分)

 (3)观点:批判吸收。(2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2分)

24.A.(1)观点:正确理财;吏禄增加不会导致经费紧张。(2分)

   (2)不同: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重用小人,导致民怨沸腾,国家败亡。材料三认为王安石是杰出的完人。(4分)原因:王夫之否定王安石变法,是因为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是为宣传维新变法制造舆论。(2分)

(3)坚持三个标准: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符合人民愿望;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任答2点给2分)

B.(1)作用:打败王军,处死国王,推翻君主制。(2分)理解:因为他后来解散议会,担任护国公,建立军事独裁统治。(2分)

   (2)说明: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4f临时约法》;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4分)

   (3)原因:克伦威尔对历史作出过贡献,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孙中山终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斗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2分,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给分)

C.(1)理由:大量的石器的发现;猿人化石的发现。(2分)

(2)意义: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了解人类社会。(2分)

(3)作用:生物学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过程,击败神创说;人类学揭示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考古学有助于了解人类的诞生地。(6分)

D.(1)理由:气势恢弘的建筑、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朽的法律。(3分)

(2)问题:雅典卫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保护。(1分)原因:教会势力的破坏;帝国主义国家对古代文明的掠夺;旅游者的破坏;环境污染等。(3分)

(3)保护:立法保护;投入经费维修;治理环境污染;旅游业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3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