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国内贸易

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国内贸易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题型:066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的最重要的洲际贸易——“三角贸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40年的世界经济示意图

(2)依据地图,指出1840年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浙江省绍兴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题型:066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据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四: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据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

(3)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样确立的?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

(4)材料四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历史教研室 题型:04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到18世纪末叶,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体积庞大的必需的交换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导致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给带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给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材料二:这种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的意义何在呢?首先,第一次国际分工已大规模地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提供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材料三:参加这新的全球性经济,南北美洲付出的代价是实行奴隶制,东欧付出的代价则是实行农奴制。据估计,被拐运到南北美洲的非洲人有3500~4000万,奴隶贸易是造成这一损失的主要原因……携带朗姆酒、枪炮和金属器具等货物的欧洲奴隶贩子的到来,引起了一个连锁反应:侵袭内地猎取奴隶,各种各样的集团为控制这有利可图的、军事上起决定作用的贸易而相互征战。然而,奴隶贸易除占有奴隶之外,确还包括了贸易。……玉米、木薯、白薯、胡椒、菠萝和烟草被葡萄牙人引进非洲后,非常迅速地在各部落中间传播开来。用这些新食物实际上能供养大量的人,其数目或许会超过在奴隶贸易中失去的人员总数。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能史》

回答:

1)据材料一、二阐述18世纪世界贸易有何特点?

2)据材料三,当时的世界贸易对美洲与非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据材料二,当时的世界贸易的发展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04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到18世纪末叶,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体积庞大的必需的交换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导致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给带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给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材料二:这种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的意义何在呢?首先,第一次国际分工已大规模地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提供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材料三:参加这新的全球性经济,南北美洲付出的代价是实行奴隶制,东欧付出的代价则是实行农奴制。据估计,被拐运到南北美洲的非洲人有3500~4000万,奴隶贸易是造成这一损失的主要原因……携带朗姆酒、枪炮和金属器具等货物的欧洲奴隶贩子的到来,引起了一个连锁反应:侵袭内地猎取奴隶,各种各样的集团为控制这有利可图的、军事上起决定作用的贸易而相互征战。然而,奴隶贸易除占有奴隶之外,确还包括了贸易。……玉米、木薯、白薯、胡椒、菠萝和烟草被葡萄牙人引进非洲后,非常迅速地在各部落中间传播开来。用这些新食物实际上能供养大量的人,其数目或许会超过在奴隶贸易中失去的人员总数。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能史》

回答:

1)据材料一、二阐述18世纪世界贸易有何特点?

2)据材料三,当时的世界贸易对美洲与非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据材料二,当时的世界贸易的发展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18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

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

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

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2.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项目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绅士

商人

学生

军界

工人

务农

数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摘自《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六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3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2分)

 

(3)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2分)Ks5u

(4)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

有何积极影响?(3分)

 

(5)对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题型:材料题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2.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摘自《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六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大代人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名校名师新编“百校联盟”高三交流联考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

——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材料二 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确实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这还确实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立的保护者们中间,也总会发现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却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本身的那种精神。……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三 启蒙运动的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1000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建构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不仅如此,启蒙运动促使政治和文化领袖理性地分析社会,并经济地投身于社会进步与伟大事业的繁荣中。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含义。并结合所学,说明其驱散黑暗,“散布光明”的核心武器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德对于“启蒙”提出了哪些观点?(4分)这些观点,在其政治理论当中表现为怎样的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及相关史实,简述启蒙运动的积极影响。(8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启蒙运动具有怎样的局限性?这一局限的根源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37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这些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在其共同的政府里拥有一个发言权,并意识到其共同的(想象的或真实的)遗产和其共同的利益。……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粱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搜摸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目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20世纪末期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趋势是由欧盟体现的。尽管欧盟在其内部建设中困难重重矛盾不断,正如人们所说建构一个超民族的共同体、形成统一的欧洲认同是如此之难。但欧盟无疑体现着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国内有的学者把欧盟描述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的成立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当时它东抗苏联集团挑战西拒美国控制的企图,要在“两超”的夹缝中确立欧洲的地位。而欧盟的内部建设意味着人们正在企图克服民族主义给欧洲带来的弊病,“结束上千年来存在于欧洲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与争斗以及民族主义的战争”,通过一体化而使欧洲享有和平、繁荣和幸福。

——摘自安东尼·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五:自1945年以来,经济一体化趋势逐年增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成一体。这是一种经济世界主义趋势。另一方面,殖民帝国的崩溃,“冷战”的结束,民族意识与主权意识的高扬又使新建的主权国家单位越来越多,划分愈来愈小。这是一种政治民族主义趋势。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式的背景,(6分)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9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说的民族主义趋势及影响。(6分)

(5)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材料五所提出的“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2-2013学年重庆市高三预测调研文综历史试卷(6)(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由于当时欧洲和日本科学文化落后,欧洲人和日本人虽然见到了中国的火器,但却没有立即加以仿制和使用……16世纪以来,欧洲人在火炮上取得的任何一点新的进步,就即被运用到舰船上……欧洲国家重金聘用铸炮师和技术精湛的制炮工匠,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把大批犹太工匠请到国内,……给予优惠待遇,令其铸炮。1793年英使马嘎尔尼到北京谒见乾隆皇帝,在呈送的礼品单中包括8门每分钟可发射7颗炮弹的铜质野战炮。事后清廷将之束之高阁,未加认真研究和仿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册

材料二  丁宝桢(洋务派)在办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期间“未雇用一洋人”,他认为雇请“洋匠”不但费用昂贵,“每名工值岁费二三千金”,更重要的是,“我方学彼之长,若再借彼人为工师,则西人之教法必将秘之而不能尽授”,凡“一切受制于洋匠”,制造亦不能精良。……他在督川期间选拔和起用了曾昭吉、高启文等精通机器制造、勤奋钻研的技术人员。他还在四川省内挑选“巧而朴者入局肄习”,为四川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2010年1月22日《中国民族报》

材料三  自明治元年至三十一年,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1879年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籍专家人数……十分注意将引进的西方技术加以“日本化”。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册[

(1)唐宋时期,中国已开始使用哪些火药武器?(2分)根据材料一归纳16世纪以来英国火炮技术领先中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丁宝桢的人才政策及其理由,(6分)并分析丁宝桢在洋务运动中做出的突出贡献。(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求知识于世界”的影响。(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好人才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共17分)认识事物是从了解其原因(或背景)入手的,也只有真正掌握了该事物的原因(或背景),我们才能深入的分析该事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危急关头,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参加独立战争的国际志愿人员约7000人),同时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了法、西、荷等国的援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客观原因。

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的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恩格斯《德国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说明恩格斯为什么会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材料三:“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呈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不可能。”

                                              ──1924年11月孙中山答记者问

(3)材料四中的孙中山对“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的背景分析是否正确?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何在?

材料四: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图一                   图二                    图三

注:

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

图二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三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图一、图二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3)根据材料,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商人发现的“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5)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普高毕业班单科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

——摘编自《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

总计(包)

从广州出口

从上海出口

数量(包)

百分比(%

数量(包)

百分比(%

1943

1787

1787

100

1845

13220

6787

513

6433

487

1846

18746

3554

190

15192

810

1853

62896

4577

73

58319

927

1856

79196

79196

100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50年至1988年广州对外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和占全国外贸年均比重统计表

年代

19501957

19581965

19661971

19731977

19791988

年均增长率

17%

1716%

326%

2065%

2320%

占全国外贸年均额比重

463%

502%

441%

578%

786%

——摘编自洪淮胜《解放以来的广州对外贸易》

1)据材料一,简析18世纪后期广州十三行贸易繁盛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8431856年问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世纪5080年代广州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的变化趋势。(2分)

4)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广州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潮与国情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度赞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的突出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分)

科技与发展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儒教对于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根本不愿做抽象的推理或思考;学识集中在儒教经典和过去有关的记载,认为这些才能指导当前和未来。……中国的手工业者技艺高超,极具创造性,但很少涉足理论或实验,他们大多数甚至是文盲。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西科技有何差异。(4分)

传统与现代

材料三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新时期以来)人们逐渐承认了中国传统的丰富,相信它能够给予正在为解决现代化问题而奋斗的民族以力量,……中国仍在为找出自身特点而努力,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排外主义、发展模式(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赖于西方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和传统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中国人依然为他们的特色和他们的传统而骄傲,但他们现在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当前时代已经落后于世界上国家,他们迫切需要赶上去。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材料三中,中国人的传统观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52分)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2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12分)

 

 

材料三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据陈功《家庭革命》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6分)

 

 

 

 

材料四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五 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明,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六 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喊这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据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七 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5)民国期间,人们对“她”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分别是什么?(8分)

 

 

 

 

(6)“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

——《利玛窦和徐光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个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归功于李提摩太(注: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乐知(注: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了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但西方列强却把洋教当成他们“藉以张国威”、“藉以广土地”、“为商业之先”的工具,再加上洋教毕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国北方就爆发了一场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

(2)材料二中“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是指什么?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洋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是什么?(2

分)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方的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三个词语,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80字以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