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答案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②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①木主:灵牌。②虞、夏:虞舜、夏朝。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帮助

B、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厌恶

C、余甚惑焉:疑惑

D、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通“殂”,死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3届度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糟糠不厌     厌:饱                D.余甚或焉    或:通“惑”

2.下面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B.睹轶诗可异焉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复驾言兮焉求 

C.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D.如此而饿死

分财利多自与                酌贪泉而觉爽

3.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D.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3分)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2012学年度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宗:祭祀
C.糟糠不厌厌:饱D.余甚或焉或:通“惑”
【小题2】下面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B.睹轶诗可异焉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复驾言兮焉求
C.天道无亲,常与善人D.如此而饿死
分财利多自与               酌贪泉而觉爽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D.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3分)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16、选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①睹轶诗可异焉

②盍往归焉

③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④且焉置土石

⑤盘盘焉

A、①②③相同    B、③④⑤相同

C、③④相同      D、③⑤相同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A、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译:

                                                                       

B、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译:

                                                                          

18、简述“伯夷、叔齐耻之”的原因。(2分)

答:                                                                       

                                                                         

19、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是什么?在对伯夷和叔齐的看法上,作者与孔子有何不同?(3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二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大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或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扶而之  去:使……离开

B.

天下周  宗:祭祀

C.

我安归矣  适:往,到

D.

余甚焉  或:通“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大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

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

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

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07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测试题 题型:048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农、虞、夏②忽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①木主:灵牌。②虞、夏:虞舜、夏朝。

(1)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天道无亲,常善人:帮助?

B.

糟糠不而卒早夭:厌恶?

C.

余甚焉:疑惑?

D.

于嗟兮,命之衰矣:通“殂”,死?

(2)

下列各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伯夷、叔齐叩马谏曰

则群聚笑之

B.

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

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C.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吴之民方痛心

D.

及饿死?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3)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伯夷、叔齐“义”的一组是

①孤竹君欲立叔齐,及卒,叔齐让伯夷。

②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③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④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⑤(伯夷、叔齐)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伯夷、叔齐继帝位互让,不食周粟,崇尚神农、虞、夏都是“义”的思想表现。

B.

作者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赞扬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C.

作者以“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作类比,为伯夷、叔齐持义而饿死鸣不平。

D.

本文“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竟以寿终”,与《窦娥冤》中“却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对“跖”的态度一致。

(5)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译:________

⑵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________

⑶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五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何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而去。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如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扶而之   去:使……离开

B.

天下周   宗:祭祀

C.

我安归矣  适:往,到

D.

余甚焉   或:通“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

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

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

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高一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上册) 题型:013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①,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己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嗟徂②兮,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若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人,其何如哉?

[注释]

①爰(yu2n)及干戈:于是就动干戈。

②徂(c*):同“殂”,死亡。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嗟徂兮②常善人

A.①y*于是②y)参与

B.①y*于是②y)赞助

C.①x&同“吁”表示感叹②y)参与

D.①x&同“吁”表示感叹②y*赞助

2.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怨是
用:因此
B.睹轶诗可异焉
轶诗:散失的诗篇
C.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西伯昌:姓西伯,名昌(即周文王)
D.武王载木主
木主:木制的牌位,代表死者

4.对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睹轶诗可异焉②盍往归焉③神农、虞、夏忽焉没兮④且焉置土石⑤盘盘焉

A.①②③相同
B.③④⑤相同
C.③④相同
D.③⑤相同

5.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天没有亲人,常和好人在一起。

B.上天不可亲近,但常常和好人亲近。

C.不要亲近上天,要亲近好人。

D.上天无所偏私,却常常帮助好人。

6.文中说“伯夷、叔齐耻之”,其原因是

[  ]

A.未被立为孤竹国君。

B.因“叩马而谏”,却未被武王采纳。

C.自己不愿意做周朝的臣民。

D.他认为武王不孝不仁却做了周天子。

7.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是

[  ]

A.作为自己作传的指导思想。

B.借以赞扬伯夷、叔齐的高贵品德。

C.说明自己的看法和孔子的不一样。

D.说明伯夷、叔齐的表现前后不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莽,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耶非耶?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扶而之   去:使……离开

B.

天下周   宗:祭祀

C.

我安归矣  适:往,到

D.

余甚焉   或:通“惑”

(2)

下列各给名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晶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  ]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

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

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

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