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估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估计,答案解析

科目:czls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读图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厂

图二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图三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成立

图四《新青年》杂志
(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回答与图三相列应的运动(或事件)突出的历史功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初三第五次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示一  两大集团的对峙  图示二  臭名昭著的“轴心” 图示三  “铁幕”已经拉下

(1)图示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剑拔弩张的气氛?“两大集团”的名称是什么?(3分)

(2)图示二反映了哪种反动势力的猖獗?(1分)

(3)图示三反映了怎样的世界格局?铁幕两侧的对峙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4)三幅图示反映了大国结盟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而今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举出两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期末题 题型:读图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这个朝代为巩固统一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二方框内填写出三个政权的正确名称。哪一次战争为这一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时代特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同步题 题型:读图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请你分别说出两幅图片中僧人的名字及其生活的朝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别说出两人出行的目的地及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两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山东省月考题 题型:读图题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大发明中与图二相关的发明是什么?该发明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期中题 题型:读图题

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唐朝对日本影响深远。请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图二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造于621 年)

图三  日本的和同开珎(bǎo)
(始铸造于708 年)
(1)图一是日本唐招提寺,它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你知道它的设计者是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图三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领域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政治
经济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文化
社会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6分)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6月26日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会员国应该遵守的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和武力”等原则。

材料二  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建立了工厂,美国的产品也销售到中国,中国与日本、俄罗斯等国也有经济往来,各国经济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三 

材料四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他中国犯罪”等。

(1)结合材料一,判断联合国宗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从1945年起到现在人类社会发展

的主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回答,中国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加入的相类似的组织是什么?(1分)

(4)目前传统安全领域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世界又面临新的安全威胁,请你写出两条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材料二诗句的作者。(2分)
(2)材料一作者被人们称做什么?(1分)该诗人的作品有什么特点?(1分)与他的诗歌创作成就相当的还有谁?(1分)
(3)材料二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分)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1分)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6分)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6月26日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会员国应该遵守的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和武力”等原则。
材料二 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建立了工厂,美国的产品也销售到中国,中国与日本、俄罗斯等国也有经济往来,各国经济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三 
材料四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他中国犯罪”等。
(1)结合材料一,判断联合国宗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从1945年起到现在人类社会发展
的主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回答,中国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加入的相类似的组织是什么?(1分)
(4)目前传统安全领域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世界又面临新的安全威胁,请你写出两条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4届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65页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4届福建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材料二诗句的作者。(2分)

(2)材料一作者被人们称做什么?(1分)该诗人的作品有什么特点?(1分)与他的诗歌创作成就相当的还有谁?(1分)

(3)材料二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分)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1分)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材料二诗句的作者。(2分)

(2)材料一作者被人们称做什么?(1分)该诗人的作品有什么特点?(1分)与他的诗歌创作成就相当的还有谁?(1分)

(3)材料二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分)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1分)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4届广东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1分)请说出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5分)你能简单评价卫鞅变法是成功的吗?(2分)卫鞅变法给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

(2)材料二是谁为哪位国君提出的称霸谋略?(4分)此位国君称霸的标志是什么?(2分)是春秋时期第几位霸主?(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东营广饶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1分)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1分)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2分)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请说出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你能简单评价卫鞅变法是成功的吗?卫鞅变法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2)材料二是谁为哪位国君提出的称霸谋略?此位国君称霸的标志是什么?是春秋时期第几位霸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题型:066

读史有感

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出玉门关后,向导借故离他而去,他只好孤身一人骑马穿越莫贺延碛(今安西到哈密的沙漠地带),莫贺延碛长800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黄沙漫漫,无边无际。他只得追寻路上的白骨和驼马粪的踪迹前行。一天,他迷失了方向,身体又极度困乏,便下马取皮囊饮水,不料一时失手,一皮囊的水全部倾覆,这是无可补偿的损失。他懊丧无奈,只得往回取水,东行了十余里,忽然想:“我曾发誓,若不到天竺,决不向东后退一步,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以生。”于是,他立刻勒转马头西行,一连走了五天四夜,终因眼枯唇焦、喉痛腹燥,人马一齐倒卧在沙石上。半夜苏醒后,幸得识途的老马把他带到池塘边,才摆脱了险境。出了大沙漠,他经过伊吾(今哈密)、高昌国(今吐鲁番)、阿耆尼(焉耆)、层支(库车)、经凌山(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穆素尔岭),转道中亚地区,再翻越大雪山(今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黑岭(又名黑山,泛指兴都库什山南面的大岭),终于进入北印度。此时,他自离开长安长途跋涉已将近一年。

1.上述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材料二诗句的作者。
                                                                               
(2)材料一作者被人们称做什么?该诗人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与他的诗歌创作成就相当的你知道的还有谁?
                                                                        
(3)材料二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65页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