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高柔断案

高柔断案答案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高柔断案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日:“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家室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有怨仇乎?”对日:“夫良善,与人无仇。”又日:“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日:“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举人钱不?”子文日:“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日:“汝已杀礼,便宜旱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埋藏处所。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挖掘,即得其尸。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文天下,以礼为戒。(《三国志》)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 逃跑

B.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 侍奉

C.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知道

D.班文天下  颁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为自己辩白

B.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 孤单

C.具首杀礼本末  全面交代(罪行)

D.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应该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    ②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③乃辞诣廷尉             ④承子文辞往挖掘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收他的妻子盈和家中的男女仆人为官府的奴婢

B.汝曾举人钱不?

——你是不是曾经拿过别人的钱?

C.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

——当时子文正好因一件小事被关进监狱里

D.柔察子文色动

——高柔观察到子文有悔改之意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柔断案高明的一组是(  )

①       又日:“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

②       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文天下,以礼为戒

③       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

④       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辞往挖掘,即得其尸

⑤       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柔断案手段高明,开始故意不受理礼妻的诉讼,静观礼妻的反应。

B.窦礼少年丧父,对母亲尽心侍奉。

C.窦礼之妻去州府申冤,但没有人查问此案。

D.焦子文见高柔来狱中,知事已败,不敢再有隐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高考三人行 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家室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有怨仇乎?”对曰:“夫良善,与人无仇。”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时曰:“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时子文适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颇曾举人钱不?”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单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日:“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首杀礼本末,埋藏处所。柔便遣吏卒,承子丈往掘挖,即得其尸。诏书复盈母子为平民,班天下,以礼为戒。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表言逐捕        表言:公开宣布

B.时子文适小事系狱   坐:因为

C.柔察子文色动      色动:脸变色

D.首杀礼本末      具:具,通“俱”,全部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辞”字不同,两个“次”字也不同

B.两个“辞”字不同,两个“次”字相同

C.两个“辞”字相同,两个“次”字也相同

D.两个“辞”字相同,两个“次”字不同

3.下列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

B.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C.初不敢举人钱物

D.子文于是叩头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最能体现高柔断案严明的一组是

①非是轻狡不顾家室者也

②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

③柔察子文色动

④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

⑤应对不次

⑥承子文辞往掘挖

[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组是

[  ]

A.窦礼是护军营的士兵,出军营没有按时返回,误认为逃兵而遭追捕。

B.窦妻盈是个坚强不屈的女性,对丈夫的为人有真切的了解

C.子文是个忘恩负义,见钱眼开,贪得无厌的势利小人。

D.高柔,能受理下层人的案件并多方查证,是个执法公平的司法官。

6.翻译下列句子。

(1)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家室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山东省沂南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y()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召复之。”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文帝践阼,转加治书执法。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柔表请告者名,帝大怒曰:“刘龟当死,敢猎吾禁地。送龟廷尉,廷尉便当掠,复请告者主名,吾岂妄收龟邪?”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重复为奏,辞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还讯,各当其罪。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有仇怨乎?”对曰:“夫良善,与人无仇。”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久求不得。”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颇曾举人钱不?”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曰:“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诏书复盈母为平民。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猎法甚     峻:高峻

B.

廷尉便当掠    考:调查

C.

汝何以知夫不   亡:逃跑

D.

称冤自讼,莫有者 省:反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于吾未有所失,召复之

②吾还也

B.

①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①刘龟当死,敢猎吾禁地

瞻衡宇,载欣载奔

D.

复请告者主名

②奉宣室以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①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②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③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

④即还讯,各当其罪

⑤柔察子文色动

⑥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柔宽以待人,刚任菅县县令时,一些作风不正的官员闻风离去,他教导部下要宽容他们。那些官员都改过自新,成为了好官。

B.

高柔劝谏文帝要谨慎处理举报传播谣言的事件,否则,会让有过错的人失去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又会滋生狡诈的人诬告他人的不良之风。

C.

高柔执法公平,敢于直谏,在明帝执意庇护诬告刘龟的张京时,指出廷尉的职责是公正判案,不能随意破坏法令,并再三上奏,言辞恳切。

D.

高柔明于决狱断案,在审理护军营士兵窦礼被杀一案时,他机智缜密,善于察言观色,成功地采用心理战术,终于查出窦礼被害的真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还皆自励,成为佳吏。
  文帝践阼,转加治书执法。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过之。”于是遂绝。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梗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柔表请告者名,帝大怒曰:“刘龟当死,乃敢猎吾禁地。送龟廷尉,廷尉便当拷掠,何复请告者主名,吾岂妄收龟邪?”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平?”重复为奏,辞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还讯,各当其罪。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黍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求不得。” 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曾单人钱不?”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单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曰:“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诏书复盈母为平民。(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猎法甚峻              峻:严厉
B.廷尉便当掠            拷:调查
C.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没:判刑
D.称冤自讼,莫有者      省:反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吾未有所失,召复之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B.诚非所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所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刘龟当死,敢猎吾禁地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复请告者主名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以自托于赵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
①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②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③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
④即还讯,各当其罪
⑤柔察子文色动
⑥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柔宽以待人,刚任营县县令时,一些作风不正的官员闻风引  退离去,他教导部下要宽容他们。那些官员都改过自新,成为了   好官。
B.高柔劝谏文帝要谨慎处理举报传播谣言的事件,否则,会让有        过错的人失去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又开了狡诈之人诬陷他人的   不良之风。
C.高柔执法公平,敢于直谏,在明帝执意庇护诬告刘龟的张京时,     指出廷尉的职责是公正判案,不能随意破坏法令,并再三上奏,言  辞恳切。
D.高柔明于决狱断案,在审理护军营士兵窦礼被杀一案时,他机  智缜密,善于察言观色,成功地采用心理战术,终于查出窦礼被害  的真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何以知夫不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于文,问所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年湖北省高三年级二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 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敢。”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问①注,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声问: “问” 通“闻”, 声望;声问即声望。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亲友:亲人朋友

B.钦数见奇于表见奇:显现奇才

C.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牢:谨慎

D.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起:任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豪杰之士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②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
③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
④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
⑤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
⑥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士大夫们纷纷“择木而栖”,寻找赖以托身的主人,但只有英雄豪杰才能真正找到赖以托身的主人。

B.荀彧开始时率宗族前往冀州只是为了躲避家乡颍川的战乱,袁绍待他很好,但荀彧发现袁绍不能成就大业,最终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C.袁绍派遣使者延请汝南的士大夫,和洽之所以弃袁绍而往荆州,是因为他认为袁绍昏庸不可轻率接近,而荆州的刘表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D.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领丹阳都督职务,一方面是想和孙策共谋大事,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长远之计打算。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4分)
(2)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3分)
(3)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惟王修耳!” 言终而修至。融每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袁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蓄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椽,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短:诋毁,指责

B.时人益以此多焉                           多:称赞,赞美

C.绍死,谭、尚有隙                         隙:隔阂,嫌怨

D.然后就戮,无所恨                         恨:仇恨,忿恨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而耻学于师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修是孝子,社日是他母亲的忌日,王修在这一天悼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深为其孝心感动,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

B.王修重道义,做事不张扬,对于得疾病的张奉一家,王修暗中亲自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

C.王修知恩图报,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尽管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但后来袁谭有急,王修率众救急,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号哭,请求太祖,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

D.太祖时,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都积聚财物,而王修为官清廉,当太祖攻破南皮,察看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只有书籍几百卷,太祖对他赞叹不已。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

                                                                                        

                                                                                        

(2)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3)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 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勋,勋命乃遣柔还寺⑥。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践阼                          登基

B.为丞相仓曹属 辟                 征召

C.诚应枭                          首领

D.诚非所以息奸省讼                  诉讼、打官司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 

①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②高干叛,柔自归太祖    

③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④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⑥帝欲诛鲍勋,柔固执不从诏命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直言敢谏,秉公执法,虽然不阿顺曹氏父子,但确是为巩固曹氏政权而竭忠尽智。 

C.曹氏父子信赖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高柔的意见。   

D.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2)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3-2014年河北省第一学期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 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勋,勋命乃遣柔还寺⑥。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践阼                          登基

B.辟为丞相仓曹属 辟                 征召

C.诚应枭县                          首领

D.诚非所以息奸省讼                  诉讼、打官司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 

①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②高干叛,柔自归太祖    

③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④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⑥帝欲诛鲍勋,柔固执不从诏命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直言敢谏,秉公执法,虽然不阿顺曹氏父子,但确是为巩固曹氏政权而竭忠尽智。 

C.曹氏父子信赖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高柔的意见。   

D.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2)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年湖北省黄石二中高三年级二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 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敢。”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问①注,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声问: “问” 通“闻”, 声望;声问即声望。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亲友:亲人朋友
B.钦数见奇于表见奇:显现奇才
C.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牢:谨慎
D.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起:任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豪杰之士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②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
③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
④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
⑤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
⑥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士大夫们纷纷“择木而栖”,寻找赖以托身的主人,但只有英雄豪杰才能真正找到赖以托身的主人。
B.荀彧开始时率宗族前往冀州只是为了躲避家乡颍川的战乱,袁绍待他很好,但荀彧发现袁绍不能成就大业,最终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C.袁绍派遣使者延请汝南的士大夫,和洽之所以弃袁绍而往荆州,是因为他认为袁绍昏庸不可轻率接近,而荆州的刘表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D.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领丹阳都督职务,一方面是想和孙策共谋大事,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长远之计打算。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4分)
(2)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3分)
(3)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0年四川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惟王修耳!” 言终而修至。融每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袁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蓄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椽,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短:诋毁,指责

B.时人益以此多焉                           多:称赞,赞美

C.绍死,谭、尚有隙                         隙:隔阂,嫌怨

D.然后就戮,无所恨                         恨:仇恨,忿恨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而耻学于师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修是孝子,社日是他母亲的忌日,王修在这一天悼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深为其孝心感动,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

B.王修重道义,做事不张扬,对于得疾病的张奉一家,王修暗中亲自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

C.王修知恩图报,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尽管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但后来袁谭有急,王修率众救急,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号哭,请求太祖,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

D.太祖时,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都积聚财物,而王修为官清廉,当太祖攻破南皮,察看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只有书籍几百卷,太祖对他赞叹不已。

4.将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4分)

                                                                                        

                                                                                        

(2)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3分)

                                                                                       

(3)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 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敢。”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问①注,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声问: “问” 通“闻”, 声望;声问即声望。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亲友:亲人朋友

B.钦数见奇于表                          见奇:显现奇才

C.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                牢:谨慎

D.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              起:任用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豪杰之士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②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

③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

④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

⑤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

⑥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士大夫们纷纷“择木而栖”,寻找赖以托身的主人,但只有英雄豪杰才能真正找到赖以托身的主人。

B.荀彧开始时率宗族前往冀州只是为了躲避家乡颍川的战乱,袁绍待他很好,但荀彧发现袁绍不能成就大业,最终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C.袁绍派遣使者延请汝南的士大夫,和洽之所以弃袁绍而往荆州,是因为他认为袁绍昏庸不可轻率接近,而荆州的刘表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D.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领丹阳都督职务,一方面是想和孙策共谋大事,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长远之计打算。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

(2)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

(3)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成为佳吏。魏国初建,为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土,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践阼,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属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引:逃跑,躲避。

B.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贷:宽恕。

C.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   科:犯罪事实。

D.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隆:使……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     今也制民之产

B.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不出,火且尽

C.帝乃下诏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3.以下—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柔反对严刑重典、反对滥用刑罚的一组是

①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

②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③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

④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高柔任尚书郎时,军中乐手逃亡。太祖患犹不息,主张科以重刑。高柔力谏,主张减轻处罚。

B.—边是旧法,一边是力谏,太祖明辨是非,勇于纳谏,没有株连逃亡士卒之亲属,宋金及家人因而活了下来。

C.文帝时期,一部不正确的法令导致诬告成风。高柔上疏主张废除那部法令,文帝不从,高柔无奈,于是杀身成仁。

D.高柔身为魏国重臣,历经几代皇帝。他为人宽容大度,处事温婉仁让,正直无私,敢于反对皇帝滥杀无辜。

1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成现代汉语。(8分)

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人与期焉。此以诚实为本者也。故诚实者,天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

(唐)武则天《臣轨·诚信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惟王修耳!” 言终而修至。融每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袁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蓄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椽,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别驾刘献数毁修                         短:诋毁,指责

       B.时人益以此焉                           多:称赞,赞美

       C.绍死,谭、尚有                         隙:隔阂,嫌怨

       D.然后就戮,无所                         恨:仇恨,忿恨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母社日亡,来岁邻里社             将有作,则思知止安人

       B.邻里闻之,之罢社                 然后以六合家,崤函为宫

       C.今举州背叛,岂孤不德耶           师道不传也久矣

       D.太祖遂引军攻谭南皮               而耻学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王修是孝子,社日是他母亲的忌日,王修在这一天悼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深为其孝心感动,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

       B.王修重道义,做事不张扬,对于得疾病的张奉一家,王修暗中亲自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

       C.王修知恩图报,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尽管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但后来袁谭有急,王修率众救急,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号哭,请求太祖,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

       D.太祖时,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都积聚财物,而王修为官清廉,当太祖攻破南皮,察看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只有书籍几百卷,太祖对他赞叹不已。

4.将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

      (2)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3)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刑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誉,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黩近       黩近:亲近

B.柔举家河北     适:到

C.子去乎       盍:何不

D.袁公多端寡要     寡要:少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去而从曹操惑而不从师      B.遂南之武陵卒之东郭墦间

C.钦数见奇于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D.遂委心服事焉青麻头伏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择所从”的一组是(  )

①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 ②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③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 ④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⑤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 ⑥策从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象,以此来保全自己。

B.郭嘉是一位有远见的汉士,他初次见到袁绍,就觉得袁绍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辛评离开袁绍。

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士的远见卓识。

D.作者对荀彧、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繁钦、刑颙、吕范、周瑜、诸葛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肯定态度。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誉,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黩近    黩近:亲近
B.柔举家河北   适:到
C.子去乎   盍:何不
D.袁公多端寡要   寡要:少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择所从”的一组是(     ) 
①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
②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③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
④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⑤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
⑥策从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象,以此来保全自己。
B.郭嘉是一位有远见的汉士,他初次见到袁绍,就觉得袁绍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辛评离开袁绍。
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士的远见卓识。
D.作者对荀彧、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邢颙、吕范、周瑜、诸葛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肯定态度。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魏国初建,拜丞相理曹掾。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制,吏遭大丧者,百日后皆给役,有司徒吏解弘遭父丧,后有军事,受敕当行,以疾病为辞。诏怒曰:“汝非曾、闵,何言毁邪?”促收考竟。柔见弘信甚羸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帝乃诏曰:“孝哉弘也!其原之。”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改动)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自引去                    引退

B.士卒亡军,诚在可疾          痛恨

C.柔见弘信甚羸劣              相信

D.诚应枭县                    通“悬”,悬挂,示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3分 )
①柔举宗从之
②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③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
⑤虽为凶族,原心可恕

⑥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

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不同意太祖对宋金家属加重刑罚的做法,认为那样会让正在从军的士卒怕自己被杀掉,也跟着一起逃走。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C.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所以魏明帝催促廷尉要将其逮捕拷打致死,又是高柔了解实情上奏明帝,使解弘得到原谅。

D.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2)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魏国初建,拜丞相理曹掾。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制,吏遭大丧者,百日后皆给役,有司徒吏解弘遭父丧,后有军事,受敕当行,以疾病为辞。诏怒曰:“汝非曾、闵,何言毁邪?”促收考竟。柔见弘甚羸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帝乃诏曰:“孝哉弘也!其原之。”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改动)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皆自去          引退

B.士卒亡军,诚在可     痛恨

C.柔见弘甚羸劣       相信

D.诚应枭县          通“悬”,悬挂,示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3分 )(    )

①柔举宗从之
②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③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
⑤虽为凶族,原心可恕

⑥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不同意太祖对宋金家属加重刑罚的做法,认为那样会让正在从军的士卒怕自己被杀掉,也跟着一起逃走。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C.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所以魏明帝催促廷尉要将其逮捕拷打致死,又是高柔了解实情上奏明帝,使解弘得到原谅。

D.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近,久而不去,谗慝(tè(节选自南宋·洪迈《容斋随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父老避之    亟:赶快,马上

B.昏世之主,不可近 黩:随便

C.不其言 然:认为……对

D.智者于量主 审:审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优秀人才更善于选择英明君主”的一组是

①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 ②遂南之武陵 ③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 ④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 ⑤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⑥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绍曾用上宾的礼节对待荀彧,但荀彧感觉袁绍成不了大业,于是转而投奔曹操。

B.袁绍在汝南招贤纳士,和洽感觉袁绍是一个昏世之君,于是离开袁绍南去武陵。

C.繁钦在避难于荆州之时,曾引起刘表的注意并得到欣赏,杜袭严厉告诫繁钦,不要轻易做刘表的官员。

D.作者在本篇文章中,用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优秀的人才要善于选择英明的君主,才能成就自己的功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化语。

(1)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处耳!”言终而修至。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为多焉。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顷之,病卒官。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修为治中从事 辟:征召

B.

太祖遂军攻谭于南皮 引:带领

C.

时人益以此焉 多:增多、增加

D.

别驾刘献数毁修 短:底毁、指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社日亡 余船次俱进

B.

修亲隐恤之,病愈去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故燕王欲结君 请救太祖

D.

徒属数十人攻掖门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王修“懂得感恩”和“知人善用”的一组是

[  ]

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献因犯了事应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刘献得以免于一死。

B.

王修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忠义之行深为其主赞誉和推重。

C.

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他向太祖求救,但太祖反而攻破了冀州去攻打袁谭,袁谭于是就背叛了太祖。

D.

王修曾受过袁氏的厚恩,他主动申请收敛袁谭的尸体,太祖非常赞赏他的义气。

(5)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译文:________

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

译文:________

(2)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译文:________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