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根据所充液体的不同

根据所充液体的不同答案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液体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温度计显示液体的温度.
精英家教网
(1)这两个烧瓶中所盛液体的质量应该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小明查阅物理书比热容数据(见图2)后,决定选用煤油而不选用较易得到的水进行实验.选择煤油完成这个实验有什么好处?
 

(3)实验时,小红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接入电路中,这是为了
 

(4)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产生的热量较多.
(5)小红把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动,将同样的烧瓶AB中的煤油装满,用细玻璃管代替温度计做实验,煤油温度上升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内液体体积的变化.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B.通过小灯泡的亮度判断接入电路中不同材料的导电能力
C.让不同的纸团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
D.根据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数据画出函数图象,得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小明和小聪同学完成“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大头针”的实验后,交流讨论:放入大头针的数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两人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了多种猜想:
猜想1:可能与杯子的材料有关.    猜想2:可能与杯子的容积有关.
猜想3:可能与杯子的口径有关.    猜想4:可能与所装液体的种类有关.
小明和小聪同学对猜想2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控制因素 杯子的容积 水溢出前所加大头针的数目
材料
材料
口径
口径
液体的种类
液体的种类

等因素均相同,仅有杯子的容积不同
较小/100ml 133
中等/150ml 133
较大/200ml 132
(1)请在实验记录表格中的划线部分填上正确答案.
(2)分析小明和小聪同学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装满水的杯子放入大头针数量的多少与杯子的容积无关
装满水的杯子放入大头针数量的多少与杯子的容积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上海模拟)在学习压强概念后,晓红知道了固体由于爱到重力的作用会对支撑面产生压强,由此提出问题:液体也受重力的作用,它所产生压强的特点与固体相同吗?

(1)如图1所示,晓红分别将质量相等水和冰块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中,观察到水和冰块对塑料袋的作用现象不同,她认为产生原因是液体具有
流动性
流动性

(2)晓红继续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利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水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实验.她先在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薄膜的一端浸入水中,研究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她进行了合理的假设.你认为晓红的假设是: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验证假设,晓红接着将玻璃筒分别浸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的不同深度处进行研究.她在玻璃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3所示.她通过测量玻璃筒所加入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液体甲密度为0.8×103千克/米3,液体乙密度为1.O×103千克/米3,液体丙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深度
(厘米)
  压强
(帕)
1 37.5 3.O×103
2 45 3.6×103
3 67.5 5.4×103
实验
序号
深度
(厘米)
压强
(帕)
4 30 3.O×103
5 36 3.6×103
6 54 5.4×103
实验
序号
深度
(厘米)
压强
(帕)
7 25 3.O×103
8 30 3.6×103
9 45 5.4×103
①分折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与9或4与8
2与9或4与8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出结论:
(a)分析比较
1、4、7或2、5、8或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1、4、7或2、5、8或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b)分析比较
1、4、7和2、5、8和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4、7和2、5、8和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深度的乘积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2008•门头沟区二模)某科技小组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 实验时,为了探究物体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压强的变化情况,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浸在水面下不同深处,分别记下压强计的探头到水面距离h和相应的压强值P.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压强-深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得出: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27、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普陀区二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
液体的种类
液体的种类
有关.
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 5 15 0.4×103
2 10 10 0.8×103
3 15 5 1.2×103
4 20 5 1.6×103
5 30 5 2.4×103
表二 液体乙  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 5 15 0.6×103
7 10 10 1.2×103
8 15 5 1.8×103
9 20 5 2.4×103
10 30 5 3.6×10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
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
小李
小李
,理由是
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
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徐汇区一模)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如图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所示,
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甲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表二 乙小组        
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表三 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8或2、9
1、8或2、9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1、4、7或2、5、8或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的深度乘积相同,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
1、4、7或2、5、8或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的深度乘积相同,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

(b)分析比较
1、4、7和2、5、8和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的深度乘积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1、4、7和2、5、8和3、6、9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所处的深度乘积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小明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电加热器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问:
(1)实验中采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煤油进行加热,其目的是:
单位时间内供给的热量相同
单位时间内供给的热量相同

(2)小明根据所需测量的量,进行实验,并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实验次数 液体质量
m/g
液体初温
t1/℃
液体末温
t2/℃
升高的温度(t2-t1)/℃ 通电时间
t/min
1 100 20 38 18 4
2 50 20 38 18 2
煤油 3 100 20 38 18 2
4 100 20 29 9 1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1、2的实验记录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与
质量
质量
有关.
‚比较3、4的实验记录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热量越

ƒ比较1、3的实验记录得到的结论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2009-201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甲小组                     表二 乙小组                       表三 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上海市徐汇区2009-201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doc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甲小组                    表二 乙小组                      表三 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甲小组                    表二 乙小组                      表三 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甲小组                     表二 乙小组                       表三 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wl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甲小组                    表二 乙小组                      表三 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