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拟古其三

拟古其三答案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与傅雷夫妇素昧平生的女子江小燕为傅雷夫妇保存骨灰,“鸣冤叫屈”,被打成“反革命”,曾十几年过着“宵衣旰食”的悲惨生括”。

B.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C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D 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C.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D.也许有人认为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颇有成就,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B.季老活了近百年,但人不管活了多久,对于时间来说都是短暂的。然而文字的存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久远,季老虽然仙逝,但他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下永久的回味。

C.2010年春晚结束后,全国观众经过一番评头品足,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D.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羊城万人空巷,人们都守在自家电视机前,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B.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却实现了业绩上的突破,工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居高不下,首超千亿。

    C.他踌躇满志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一定要在三年后考上清华大学。

  D.“山寨”行为容易带来损害正规厂商利益等问题,而其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省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与评估(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错误的一项是(      )

A.“党风正则民风好,政风纯则社风清”,“激浊扬清,重塑党风”将成为未来全社会的主旋律。

B.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8日在《财经》年会上演讲时表示,希望各国彻底摒弃“以邻为壑”“独善其身”的观念和做法,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

C.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校庆期间,海内外各界校友济济一堂,他们有事业有成的名人学者,也有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市民,他们共聚母校,回忆着过往的生活,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D.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是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省田阳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②,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②悛(quān):改,悔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辙亦迁海康,告曰书:写信
B.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美丽,华丽
C.子瞻既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冠:位居第一
D.自量为己必俗患贻:遗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胸中不拘时,学于余
B.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孰能讥之乎
C.不见老人衰惫气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D.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狱吏所折困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
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有关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
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
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qú清瘦)而实腴”,认
为陶渊明的为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5分)   
译文: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5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略有删节)

    [注]①黾勉(mǐnmiǎn):努力。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 D.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人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2分)

        译文:                                                                  

   (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3分)

        译文:                                                                 

   (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浙江绍兴鲁迅中学201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题型: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茅竹而居之             葺:修建。

    B.而实腴                 癯:清瘦。

    C.勉辞世                 黾:尽力。

    D.欲以晚节师其万一也     范:示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遗后之君子                 退论书策抒其愤,思垂空文自见

    C.先君命辙师                 犹且从师而问

    D.遂渊明比                   萦青缭白,外天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头叙述苏子瞻谪居儋耳的生活状况,住陋室,啖芋荼,喜作诗,淡然于名利之外,表现了苏子瞻之人品、志趣,放旷情怀。

    B.引是一种类似于序言的文体。作者转录了其兄子瞻之来信,体现子瞻对于陶渊明诗歌之艺术特色和陶渊明为人的评价。

    C.作者在引录子瞻的书信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表明自己对子瞻为人及诗歌创作的看法,并进行了概括评论。

    D.本文笔法灵活。以散句为主,间杂着整句;叙议结合,行文自由。能运用引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现子瞻谪居东坡后学问大进的情况。

4.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

 

 

    ⑵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上的宽容       周作人
主张自己的判断的权利而不承认他人中的自我,为一切不宽容的原因,文学家过于尊信自己的流别,以为是唯一的“道”,至于蔑视别派为异端,虽然也无足怪,然而与文艺的本性实在很相违背了。
文艺以自己表现为主体,以感染他人为作用,是个人的而亦为人类的,所以文艺的条件是自己表现,其余思想与技术上的派别都在其次。各人的个性既然是各各不同,(虽然在终极仍有相同之一点,即是人性)那么表现出来的文艺,当然是不相同。现在倘若拿了批评上的大道理要去强迫统一,即使这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实现了,这样文艺作品已经失了他唯一的条件,其实不能成为文艺了。因为文艺的生命是自由不是平等,是分离不是合并,所以宽容是文艺发达的必要的条件。
然而宽容决不是忍受。不滥用权威去阻遏他人的自由发展是宽容,任凭权威来阻遏自己的自由发展而不反抗是忍受。正当的规则是,当自己求自由发展时对于迫压的势力,不应取忍受的态度;当自己成了已成势力之后,对于他人的自由发展,不可不取宽容的态度。聪明的批评家自己不妨属于已成势力的一分子,但同时应有对于新兴潮流的理解与承认。他的批评是印象的鉴赏,不是法理的判决,是诗人的而非学者的批评。文学固然可以成为科学的研究,但只是对已往事实的综合与分析,不能作为未来的无限发展的轨范。文艺上的激变不是破坏文艺的法律,乃是增加条文,譬如无韵诗的提倡,似乎是破坏了“诗必须有韵”的法令,其实他只是改定了旧时狭隘的范围,将他放大,以为“诗可以无韵”罢了。表示生命之颤动的文学,当然没有不变的科律;历代的文艺在他自己的时代都是一代的成就,在全体上只是一个过程。要问文艺到什么程度是大成了,那犹如问文化怎样是极顶一样,都是不能回答的事,因为进化是没有止境的。许多人错把全体的一个过程认做永久的完成,所以才有那些无聊的争执,其实只是自扰,何不将这白费的力气去做正当的事,走自己的路程呢?
近来有一群守旧的新学者,常拿了新文学家的“发挥个性,注重创造”的话做挡牌,以为他们不应该“对于为文言者仇雠视之”;这意思似乎和我所说的宽容有点相像,但其实是全不相干的。宽容者对于过去的文艺固然予以相当的承认与尊重,但是无所用其宽容,因为这种文艺已经过去了,不是现在的势力所能干涉,便再没有宽容的问题了。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无论流派怎么不同,但其发展个性注重创造,同是人生的文学的方向,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所以应该宽容,听其自由发育。若是“为文言”或拟古的人们,既然不是新兴的更进一步的流派,当然不在宽容之列。——这句话或者有点语病,当然不是说可以“仇雠视之”,不过说用不着人家的宽容罢了。他们遵守过去的权威的人,背后得有大多数人的拥护,还怕谁去迫害他们呢。老实说,在中国现在文艺界上宽容旧派还不成为问题,倒是新派究竟已否成为势力,应否忍受旧派的迫压,却是未可疏忽的一个问题。                                    
一九二二年
(选自《自己的园地》,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艺的本性是表现自我,体现个性。唯我独尊而阻遏他人的自我表现,是为不宽容,它有违文艺的本性。
B.文艺最终都要统一,统一为表现人性,但是这种统一不应该采取强迫的手段,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C.新兴流派在寻求文艺上的自由发展时,对于迫压的势力,不应采取忍受的态度,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D.无韵诗的提倡是一次文艺上的激变与发展,它改变了有韵诗原有的狭隘范围,并取代了有韵诗的地位。
E.在中国当时文艺界,应该重视的问题并非对传统文艺应否宽容,而是新兴流派应否忍受传统文艺阻遏。
【小题2】下面的说法,与文中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五四时期的无韵新诗,不应忍受“诗必须有韵”的法令。
B.在五四时期,对所有的唐宋诗词,都不存在宽容的问题。
C.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文言文应持宽容态度。
D.当下新兴的网络文学,虽然瑕瑜互见,也应该宽容对待。
【小题3】本文论述的话题是“文艺上的宽容”,为什么还要谈“忍受”问题?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4】文艺为什么需要宽容?请从文艺多样性和文艺进化两个方面简要回答。(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癯而实腴                           癯:清瘦 

B. 与物多忤                           忤:抵触

  C. 终不能悛                           悛:悔改

D. 其出处进退                         处:处所

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 ① 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 少而穷苦

  B. ① 诗有古人之风                    ② 其学日进

  C. ① 其诗质而实绮                    ②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 ①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 自托于渊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 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 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 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

                               ▲                                      

(2)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                                      

(3)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①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②?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②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1)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典故?“比翼连枝”所化用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若只如初见”应如何理解?表达了女子什么感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江苏省建湖县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癯而实腴癯:清瘦    B.与物多忤忤:抵触
C.终不能悛悛:悔改D.其出处进退处:处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① 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 少而穷苦
B.① 诗有古人之风② 其学日进
C.① 其诗质而实绮②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①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 自托于渊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江苏省建湖县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癯而实腴癯:清瘦    

B.与物多忤忤:抵触

C.终不能悛悛:悔改

D.其出处进退处:处所

2.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① 未有追和古人者     ② 少而穷苦

B.① 诗有古人之风② 其学日进

C.① 其诗质而实绮②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①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 自托于渊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2-2013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C.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D.也许有人认为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颇有成就,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苍南县三校联考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miǎn):努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辙亦迁海康迁:贬谪
B.然其诗质而实绮质:质朴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忤:感触
D.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 悛:悔改,改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每以家贫,东西游走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今将集而并录之某所,而母立于兹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3分)
译:                                                                           
②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分)
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 A.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2. B.
    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3. C.
    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4. D.
    也许有人认为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颇有成就,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略有删节)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置家罗浮下                                    不见老人衰惫

       B.追和古人,则始东坡                       然吾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C.每家贫                                           乃欲桑榆之末景

D.然诗质而实绮                                 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4.(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②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③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4届重庆市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C.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D.也许有人认为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颇有成就,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错误的一项是(      )

A.“党风正则民风好,政风纯则社风清”,“激浊扬清,重塑党风”将成为未来全社会的主旋律。

B.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8日在《财经》年会上演讲时表示,希望各国彻底摒弃“以邻为壑”“独善其身”的观念和做法,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

C.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校庆期间,海内外各界校友济济一堂,他们有事业有成的名人学者,也有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市民,他们共聚母校,回忆着过往的生活,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D.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是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与傅雷夫妇素昧平生的女子江小燕为傅雷夫妇保存骨灰,“鸣冤叫屈”,被打成“反革命”,曾十几年过着“宵衣旰食的悲惨生活”。

B.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C.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