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届吉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5届河南省周口市英文学校高二10月抽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2: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3:《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3分)

(2)材料2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3分)

(3)材料3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1、2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南通高考密卷·历史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三  厦门洋纱交易很大,假若价格低廉一点,需要就将大大增加。本年(1868年)的进口较1867年几乎增加一倍。洋纱价格和棉花的价格比较起来,显得非常便宜,所以用洋纱织布就比用中国人自纺的土纱合算了。

彭益泽《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英国驻上海领事说:“土布和进口商品(洋布)相竞争,(在品质上)决不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手织土布的售价较高,因此贫苦的中国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不耐用的竞争品了。”

彭益泽《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

  材料五  19世纪90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回答: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鸦片战争后十余年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处于怎样的状况?呈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840~1856年英国输华鸦片处于怎样的状况?所处状态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四、五,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英国输华棉纺织品变化呈现什么新趋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新趋势的原因?

(4)英国棉纺织品的倾销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19世纪以来,强国梦一直伴随着中国的仁人志士,直至今天终盼到了能梦想成真的时刻,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图存,民族富强,曾作出过怎样的努力?

(2)为了“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孙中山先生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国政府在新时期采取了哪些重大经济举措?

(4)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富强的历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中学历史学习指导 高中三年级·必修1、2、3选择题专项训练(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下列关于该阶段工业资金来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官办民用企业

B.民用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政府

C.军事工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

D.民用工业的资金来自政府和民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013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外贸易状况是: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应增加,中国入超趋势加大。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③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中国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练习(三) 高二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题型:013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外贸易状况是: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应增加,中国入超趋势加大。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③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中国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单选题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外贸易状况是: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应增加,中国入超趋势加大。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③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中国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1. A.
    ①②
  2. B.
    ③④
  3. C.
    ①③④
  4.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以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

(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四: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4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4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原只招收13  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三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八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五年。所设课程,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

    材料三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说明材料中“稍变其试士之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这一变革加以评价。

(3)依据材料三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07重庆卷)(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以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

(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四: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4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4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07年重庆卷文综历史高考(解析) 题型:材料阅读

 (2007重庆文综)(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以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四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4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0114 期末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
——(王安石《临川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派遣学生留美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胡适,这样热心倡导西化的人,在1914年的《留美学生年报》中居然发表了一篇《非留学篇》,发出这样的惊人之语:“留学生,吾国之大耻也!留学者,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留学者,费时伤财事倍功半也;留学者,救急之计而非远久之图也。”
(4)结合材料四和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胡适对留学问题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

材料二: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派遣学生留美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胡适,这样热心倡导西化的人,在1914年的《留美学生年报》中居然发表了一篇《非留学篇》,发出这样的惊人之语:“留学生,吾国之大耻也!留学者,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留学者,费时伤财事倍功半也;留学者,救急之计而非远久之图也。”

(4)结合材料四和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胡适对留学问题态度的原因。

材料五: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四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5)结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3分)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资料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53

4 687

9.6%

103

28 000

57.3%

1895~1913

463

90 801

41%

136

103 153

46%

材料二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刊物名称

1898

梁启超

《时务报》

1898

严复

《国闻报》

1903

章炳麟

《苏报》

1905

孙中山

《民报》

材料三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反映的两种企业在两个时段的发展趋势如何?(4分)简析1872~1894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1895~1913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这种政治局面说明社会发展的主要状况是什么?(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方向,(2分)并简要分析其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