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据此判断,元代行省

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

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

C.否定了秦汉以来的郡县制

D.延续了北宋以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

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年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0116 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 A.
    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2. B.
    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3. C.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4.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年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分行省,其遗制也。

——《元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元史·地理志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代统治者实施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4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从行省权力运行的角度说明元代行省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的影响。(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历史教研室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元史·百官志七》

回答:

(1)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元朝实行行省制的目的、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体现地方性,是新课标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

材料一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元史・百官志七》

(1)材料一中的 “治内”指中书省主要直接管理哪些区域?元朝中书省还有怎样的职权?

材料二  山东人民富于革命斗争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图1 铁道游击队   图2 地雷战       图3 沂蒙红嫂          图4 支援前线

图片说明:图1:鲁南工人组建铁道游击队活跃在津浦铁路及其支线,神出鬼没打击日伪军。图2:胶东地区民兵在对日作战中创造了地雷战,丰富了游击战的内涵。图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的人民群众以踊跃支援前线而著称,涌现出了无数个精心照顾八路军和解放军伤员的“红嫂”。图4:山东解放区人民用车推、肩挑、人扛等各种办法将大批物资送往淮海战役前线。

(2)依据材料二扼要概括山东民众对革命战争的历史贡献。(不得大量摘抄材料)

材料三  陈毅司令员曾经动情地说:“淮海战役是山东等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3)2009年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胜利60周年纪念。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除了材料三中的淮海战役外,还有哪些战役?从改变敌我力量角度看,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有何突出战果?

(4)右图口号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出的呼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元史·百官志七》

回答:

(1)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元朝实行行省制的目的、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上海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逐渐形成发展和巩固的。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联系源远流长。

材料一:唐蕃会盟碑及碑文

 “… …神圣赞普弃宗弄赞与唐主太宗文武孝皇帝通聘和亲,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此后神圣赞普弃隶缩赞与唐主(中宗)圣文显武皇帝重结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永崇甥舅之好矣。….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治,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

材料二:。《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院使由朝廷命官任领。吐蕃有事,另设分院往治。宣政院的官员,僧俗并用,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的事务机关,又是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

材料三:中国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是“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雍正五年(1727)始置,至宣统三年(1911)、历一百八十四年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计五十七人(内有再任及三任者)。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计四十九人。由帮办大臣升任办事大臣者九人。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材料四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总投资88.9亿元的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8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西藏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从材料二三四来看,中央政府对西藏履行了那些职能,起到了哪些作用?(12分)

(4)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来谈谈你的感想?(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历史教研室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共属有六部尚书……中书省。中书一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统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中书省。中书令一人,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银印,统百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领省,佐天子,理万机。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  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操威柄,学士鲜所参政。

——《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中书省权限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职权相似的机构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一与材料三中“六部”是指哪些?

(4)简要说明“中书省”制度在三个朝代的变化及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历史单元达标检测、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中书省。中书一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统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引自《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中书省。中书令一人,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银印,统百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领省,佐天子,理万机。

——引自《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政。

——引自《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①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中书省权限不同之处是什么?

②材料一与材料二中职权相似机构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中的“六部”是指哪些?

④简要说明“中书省”制度在三个朝代的变化及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共属有六部尚书……中书省。中书一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统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中书省。中书令一人,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银印,统百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领省,佐天子,理万机。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  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操威柄,学士鲜所参政。

——《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中书省权限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职权相似的机构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一与材料三中“六部”是指哪些?

(4)简要说明“中书省”制度在三个朝代的变化及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D.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1. 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2. B.
    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3. C.
    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4. D.
    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

②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

③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

④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5届云南省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置汉中郡。——《史记》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2分)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