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初二下册教材课文听力

初二下册教材课文听力答案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甚么事体都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heart,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油。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见了我腋下的长毛,当作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相,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屉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穿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罢!

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最不安心的,是有时我还要拉一个你们所最怕的陆露沙医生来,教他用他的大手来摸你们的肚子,甚至用刀来在你们臂上割几下,还要教妈妈和漫姑擒住了你们的手脚,捏住了你们的鼻子,把很苦的水灌到你们的嘴里去。这在你们一定认为是太无人道的野蛮举动罢!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激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我在世,永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的人群合,永有像你们这样底地真实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

    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注:《给我的孩子们》写于1926年圣诞节,它是《子恺画集》的代序,以画集上的题材为内容。

文章第二段说“瞻瞻”是可“佩服”的,请具体说明“瞻瞻”的可“佩服”之处。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对表达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有人这样评价丰子恺的这篇文章:“一首童真世界的赞歌,但这首赞歌带着苦涩味。”为什么说“这首赞歌是带着苦涩味的”?请分条陈述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班主任

王厚宏

报到、缴费、注册、编班,然后一个新的集体的成员们整整齐齐坐在初一丙班的教室里。相互之间好奇而又拘谨,个个正襟危坐,等待着班主任的出现。

“我叫杨兆祥,做你们的班主任,也教你们的代数。”我带着一点紧张,认真地端详了这位班主任。他身材颀长,皮肤黝黑,衣着朴素但很整洁,很认真地表述每一句话,不露一点笑容,好像要把一种固定的表情坚持到底,讲话也没有丝毫的幽默感。我说不清对他是喜欢还是畏怯,一切都平平实实,没有任何鲜亮的特征。

我在班里年纪最小,成绩却名列前茅,所以在别的老师那里往往得宠,忘乎所以。可是,见了这位杨老师,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不言自威的震慑力。虽说四个月中没挨过他的一句批评,不过也没有得过他的任何表扬和夸奖。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老师?

那年冬天严寒,河面结了冰。不知是谁提议:何不在冰上溜一溜?我只从书上知道溜冰这项活动,怀着好奇心带头向冰上走去,没走几步,一脚踩进冰窟窿,幸好很快起腿上岸,湿淋淋的裤筒和鞋袜,贴在腿脚上,冻得我浑身发抖。我恳求大家别报告杨老师。

谁知下午上课之前,杨老师叫班长通知我去他的房间,我预感大事不好,心想任凭他责骂和处罚,我不吭声就是。我是第一次去他房间。这房间墙壁的石灰斑驳陆离。一张学生使用的木床上,用竹竿撑起有些歪斜的蚊帐,床下放了一口旧木箱。窗户前摆放了一张老式办公桌,桌上堆满了教科书和我们的作业本,还有一盏煤油灯。这是他全部的家当。我不免觉得有些寒酸。

见我进来,杨老师半晌没有说一句话。这可反而把我急了。他终于说话了。语调微微颤抖,轻声问我:“你知道我是你什么人吗?”真没想到他别出心裁地从这儿下手对我开涮。这还用问吗?我一字一字地吐出:“班主任,还教代数。”我一说完,他突然大声嚷了起来:“我是你表哥!”啊!我惊呆了。我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位表哥。我的脑子里翻腾着:表哥?从没听说。但老师不会讲假话吧?父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

他渐渐恢复了平静。他可能看出了我心里的疑团。接着,他细细地道破这门亲缘的来龙去脉。然后说:“就是担心你天不怕,地不怕,我同你父母亲才商量,不让你知道我们是表兄弟。你说,今天你要是真的出了事,我怎么交代?”

他告诉我,他家住在霞西乡农村,靠他一个人拿工资,尽量让几个孩子把书念出来,日子过得去就行,人要知足。他还告诉我,他大我二十七岁。临了他叫我不要对别人透露我们是表兄弟。

奇怪的很,自从我知道这层关系后,我不仅没有“天不怕,地不怕”,反而对他更加敬畏。是我犯了错误心亏?还是怕他因有这层关系而更加方便地向我父母告状?好像都不是。我依然感觉他身上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震慑力,而且愈来愈强烈。

我对他的生活细节多了一份注意,他似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每天晚自修的时候,常常见他默默地从后门进来,有时轻声地辅导一些学生的作业。三年中,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妻子来学校探亲,也没见过他请假改动课程表。在食堂买饭菜,他比其他老师更节省,而且烟酒不沾。

他好像没有念完大学,所以比别的老师更加认真的备课。课堂教学和批改作业,与他的做人风格很想像,一丝不苟,严谨而没有丝毫张扬。我对数学的爱好,以及日后真的去念数学专业,也许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临毕业时,我曾经打算报考全省有名的芜湖中学和屯溪高中,他又找我谈了一次话,批评我看不起母校,忘了恩。我听了他的话,就地升了高中。至今想来,我也说不清他的意见对不对,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不是就地升学,后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将使我被迫辍学。

1995年春节前夕,我回到家乡,把当年的老师请到住处,感慨万千又饶有兴味地畅叙当年师生情谊。杨老师时已年近八旬,不方便参加聚会。待到夜深人散之后,我打着手电筒,提着礼品,由我的表妹引路,找到杨老师的住处,他还是一个人,还是住着一个小房间,就着昏暗的灯光,我看见依然只有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加上极为简单的炊具和一些杂物。对于我的探望,他有些兴奋,喃喃地说:“这样忙,何必来看我?”我说:“别的人可以见不着,您,我一定要上门看望。”

我再也说不出更多的感激的话。他也没有用任何言语表达他的欣慰。但我注意到他脸上始终露着笑容。

我离开了与他四十一年前的小房间很想像的小房间,走在夜深人静的小道上,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表妹一直在唠叨,但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心里却想着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次拜访成了我与班主任杨老师的诀别。三年前,他在乡下的家中宁静地离开了人间,一切礼数都是最简朴的方式。

(选自《天涯》,有删改)

1.分析第二段划线句“我说不清对他是喜欢还是畏怯,一切都平平实实,没有任何鲜亮的特征。”的作用。

2.品味文中加点的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杨老师怎样的心理。

轻声问:

大声嚷:

3.“走在夜深人静的小道上,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是哪些感情?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杨老师的形象,请分条回答。

5.赏析本文的内容、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请谈谈你最欣赏它的哪一方面,并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6届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周国平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相关链接: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C.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等。

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通读全文,你觉得尼采的伟大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并分析。

3.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各自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相关链接: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C.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2.文章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称尼采为为“伟大的漂泊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尼采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沙市高一下学期半月考五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周国平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地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一个语方学家不好好地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词条汇集起,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改动)

相关链接: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从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幕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D.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翔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E.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2.文章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称尼采为“伟大的漂泊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尼采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所提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周国平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叉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地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方学家不好好地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词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改动)    相关链接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DC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2)文章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称尼采为“伟大的漂泊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尼采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所提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班主任

王厚宏

报到、缴费、注册、编班,然后一个新的集体的成员们整整齐齐坐在初一丙班的教室里。相互之间好奇而又拘谨,个个正襟危坐,等待着班主任的出现。

“我叫杨兆祥,做你们的班主任,也教你们的代数。” 我带着一点紧张,认真地端详了这位班主任。他身材颀长,皮肤黝黑,衣着朴素但很整洁,很认真地表述每一句话,不露一点笑容,好像要把一种固定的表情坚持到底,讲话也没有丝毫的幽默感。我说不清对他是喜欢还是畏怯,一切都平平实实,没有任何鲜亮的特征。

我在班里年纪最小,成绩却名列前茅,所以在别的老师那里往往得宠,忘乎所以。可是,见了这位杨老师,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不言自威的震慑力。虽说四个月中没挨过他的一句批评,不过也没有得过他的任何表扬和夸奖。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老师?

那年冬天严寒,河面结了冰。不知是谁提议:何不在冰上溜一溜?我只从书上知道溜冰这项活动,怀着好奇心带头向冰上走去,没走几步,一脚踩进冰窟窿,幸好很快起腿上岸,湿淋淋的裤筒和鞋袜,贴在腿脚上,冻得我浑身发抖。我恳求大家别报告杨老师。

谁知下午上课之前,杨老师叫班长通知我去他的房间,我预感大事不好,心想任凭他责骂和处罚,我不吭声就是。我是第一次去他房间。这房间墙壁的石灰斑驳陆离。一张学生使用的木床上,用竹竿撑起有些歪斜的蚊帐,床下放了一口旧木箱。窗户前摆放了一张老式办公桌,桌上堆满了教科书和我们的作业本,还有一盏煤油灯。这是他全部的家当。我不免觉得有些寒酸。

见我进来,杨老师半晌没有说一句话。这可反而把我急了。他终于说话了。语调微微颤抖,轻声问我:“你知道我是你什么人吗?”真没想到他别出心裁地从这儿下手对我开涮。这还用问吗?我一字一字地吐出:“班主任,还教代数。”我一说完,他突然大声嚷了起来:“我是你表哥!”啊!我惊呆了。我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位表哥。我的脑子里翻腾着:表哥?从没听说。但老师不会讲假话吧?父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

他渐渐恢复了平静。他可能看出了我心里的疑团。接着,他细细地道破这门亲缘的来龙去脉。然后说:“就是担心你天不怕,地不怕,我同你父母亲才商量,不让你知道我们是表兄弟。你说,今天你要是真的出了事,我怎么交代?”

他告诉我,他家住在霞西乡农村,靠他一个人拿工资,尽量让几个孩子把书念出来,日子过得去就行,人要知足。他还告诉我,他大我二十七岁。临了他叫我不要对别人透露我们是表兄弟。

奇怪的很,自从我知道这层关系后,我不仅没有“天不怕,地不怕”,反而对他更加敬畏。是我犯了错误心亏?还是怕他因有这层关系而更加方便地向我父母告状?好像都不是。我依然感觉他身上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震慑力,而且愈来愈强烈。

我对他的生活细节多了一份注意,他似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每天晚自修的时候 ,常常见他默默地从后门进来,有时轻声地辅导一些学生的作业。三年中,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妻子来学校探亲,也没见过他请假改动课程表。在食堂买饭菜,他比其他老师更节省,而且烟酒不沾。

他好像没有念完大学,所以比别的老师更加认真的备课。课堂教学和批改作业,与他的做人风格很相像,一丝不苟,严谨而没有丝毫张扬。我对数学的爱好,以及日后真的去念数学专业,也许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临毕业时,我曾经打算报考全省有名的芜湖中学和屯溪高中,他又找我谈了一次话,批评我看不起母校,忘了恩。我听了他的话,就地升了高中。至今想来,我也说不清他的意见对不对,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不是就地升学,后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将使我被迫辍学。

495年春节前夕,我回到家乡,把当年的老师请到住处,感慨万千又饶有兴味地畅叙当年师生情谊。杨老师时已年近八旬,不方便参加聚会。待到夜深人散之后,我打着手电筒,提着礼品,由我的表妹引路,找到杨老师的住处,他还是一个人,还是住着一个小房间,就着昏暗的灯光,我看见依然只有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加上极为简单的炊具和一些杂物。对于我的探望,他有些兴奋,喃喃地说:“这样忙,何必来看我?”我说:“别的人可以见不着,您,我一定要上门看望。”

我再也说不出更多的感激的话。他也没有用任何言语表达他的欣慰。但我注意到他脸上始终露着笑容。

我离开了与他四十一年前的小房间很相像的小房间,走在夜深人静的小道上,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表妹一直在唠叨,但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心里却想着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次拜访成了我与班主任杨老师的诀别。三年前,他在乡下的家中宁静地离开了人间,一切礼数都是最简朴的方式。

(选自《天涯》,有删改)                           

1.分析第二段划线句“我说不清对他是喜欢还是畏怯,一切都平平实实,没有任何鲜亮的特征。”的作用。

 

 

 

 

2.品味文中加点的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杨老师怎样的心理。

轻声问:                                      

大声嚷:                                      

3.“走在夜深人静的小道上,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心里被塞得沉甸甸的”是哪些感情?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杨老师的形象,请分条回答。

 

 

 

 

5.赏析本文的内容、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请谈谈你最欣赏它的哪一方面,并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