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请问有英语周报答案吗

请问有英语周报答案吗答案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6.文学类文本阅读
黄昏
英•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    “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事情显得更离奇了。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  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D
A.年轻人讲完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意味深长的沉寂,这沉寂里有年轻人想引起对方同情照顾的心理,也有葛尔特茨比对其故事有无破绽的思索。
B.第一段中提到那些小人物“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只是为了说明他们是一群被社会遗忘的人。
C.年轻人的诡计被识破之后,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这一份高傲,是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与满足。
D.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几个失意者的形象,意在通过他们之间的曲折故事,来巧妙揭示小说“坏人防不胜防”的主题。
E.本文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葛尔特茨比和年轻人的形象,而塑造老先生的形象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2)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简要分析小说中诺尔曼•葛尔特茨比的性格特征?
(4)本篇小说的题目富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就“黄昏”的含义、作用等方面谈谈标题的妙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0届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赵威的《垃圾困局》,回答下题。

垃圾困局

赵威

  2010年1月10日,66岁的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出席小谷围科学讲坛。这位反垃圾焚烧派专家,站在全球生态危机的高地上,剖析垃圾困局。

太平洋上的第八大洲

  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出发,经夏威夷群岛,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上,出现两个巨大的“绿色岛屿”,“这不是岛屿,而是垃圾山”,赵章元说,这里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场。两个巨大的垃圾集中地,横跨北太平洋,逐渐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陆”,面积约343万平方公里,超过欧洲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块”,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洲”。

  ③据美国某海洋研究中心估计,这块“垃圾大陆”上约有1亿吨塑胶垃圾。海面上累积到30米深,其中80%为塑料垃圾。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一水域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330万件大大小小的垃圾。按目前发展速度,估计10年后其面积还将会增长10倍。这些塑料制品平均寿命超过500年,很难生物降解。若干年后,被污染的海域将会出现大量塑料沙,吸附着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鱼类和海鸟误食后,将导致营养不良而死亡,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至少有267种海洋生物受到这种毒害的严重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毒害还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

陆地上的垃圾毒瘤

  ④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海洋尚且如此,人口集中的陆地就更可想而知了。垃圾填埋积累暴涨形成的地壳表面垃圾圈,正在围困全球。至今所有城镇均被垃圾包围,已普遍出现了垃圾危机,并引发出社会危机。

  ⑤全球最大的城市垃圾堆——纽约FreshKills垃圾堆放场,堆放垃圾长达60年,高耸入云,达到海拔505英尺,高出自由女神像一半,每天流出百万加仑的污水。纽约市政府多次收到联邦法院的传票,控告该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渗漏污染了新泽西的海滩。

  ⑥2008年1月,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垃圾危机”,堆积如山的垃圾无处掩埋,气愤的民众干脆放火焚烧垃圾。在这场消灭垃圾的抗争中,当地群众游行示威一周,清洁工人两周停止收垃圾,人们都把垃圾丢到大街上,呛人气味令人窒息,政府被迫出动军警清除垃圾。民众对政府的垃圾处理决定不满,与警方发生了冲突。这就是典型的垃圾引起的社会骚动。

  ⑦2008年5月,意总理贝卢斯科尼在那不勒斯市召开他上任后的首次内阁全体会议,承诺新政府成立后,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那不勒斯垃圾的处理问题。为这个问题,他先后更换了八位官员。以前很不起眼的垃圾问题,今天会演变成这么大的政治问题。垃圾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愈演愈烈的灾难,人类终究面临着被垃圾埋葬的危险!

垃圾场旁的人群

  ⑧近年来,大型垃圾填埋场周围大多形成了高发病区,环境纠纷案件在不断增多,现已发展为国内外重大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

  ⑨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附近一居民区,患肿瘤类病和呼吸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已明显增多。在民众提供的一份名单中,七年来仅患有肿瘤类病及其死亡人数就多达70人。以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附近村庄为例,牲畜死亡、植物怪长,阿苏卫附近成了枯树、傻羊和病人的村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患有呼吸系统类疾病、脑血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人数和死亡人数比以前明显增多;村民家中自备吸氧装置的户数超过半数;三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脑血栓的人数比例达60%以上。

  ⑩国际上,以焚烧为主要处理方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样威胁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据绿色和平组织《焚化炉与人类健康》研究报告,焚烧炉潜在地损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诱发癌症、呼吸疾病、性别比例失调、先天性缺陷、多胎妊娠、心脏病、皮肤病、泌尿科疾病、甲状腺激素变化等10个方面。

  在英国、西班牙和日本,老式和现代化的焚烧厂雇员,均发现体内二恶英总毒性当量水平升高,影响健康;在意大利,市区接近垃圾焚烧的居民,患癌率大大增加,肺癌死亡率上升6.7倍;1962年至1992年,一垃圾焚烧厂的工人,胃癌死亡率增加2.79倍。在英国,70个城市的焚烧炉和307医院医疗物焚烧炉研究表明,居住在附近的儿童癌症死亡概率增加两倍;在比利时,维尔赖克两座焚烧炉附近居民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增加了1.26倍。

  垃圾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愈演愈烈的灾难,如果真如美国科学家预测,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中期,那么一定与人类自身造成的环境污染密切相关!人类也很有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灭绝!这样的判断绝非耸人听闻。

(选自《读者》2010年第8期,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全球的垃圾形成了怎样的困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粗词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9-1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列举一处,说说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后,你对如何解决垃圾困局,有什么妙招吗?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具体措施。(至少2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赵威的《垃圾困局》,回答1—5题。

垃圾困局

               赵威

①2010年1月10日,66岁的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出席小谷围科学讲坛。这位反垃圾焚烧派专家,站在全球生态危机的高地上,剖析垃圾困局。

太平洋上的第八大洲

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出发,经夏威夷群岛,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上,出现两个巨大的“绿色岛屿”,“这不是岛屿,而是垃圾山”,赵章元说,这里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场。两个巨大的垃圾集中地,横跨北太平洋,逐渐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陆”,面积约343万平方公里,超过欧洲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块”,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洲”。

③据美国某海洋研究中心估计,这块“垃圾大陆”上约有1亿吨塑胶垃圾。海面上累积到30米深,其中80%为塑料垃圾。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一水域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330万件大大小小的垃圾。按目前发展速度,估计10年后其面积还将会增长10倍。这些塑料制品平均寿命超过500年,很难生物降解。若干年后,被污染的海域将会出现大量塑料沙,吸附着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鱼类和海鸟误食后,将导致营养不良而死亡,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至少有267种海洋生物受到这种毒害的严重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毒害还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

陆地上的垃圾毒瘤

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海洋尚且如此,人口集中的陆地就更可想而知了。垃圾填埋积累暴涨形成的地壳表面垃圾圈,正在围困全球。至今所有城镇均被垃圾包围,已普遍出现了垃圾危机,并引发出社会危机。

⑤全球最大的城市垃圾堆——纽约FreshKills垃圾堆放场,堆放垃圾长达60年,高耸入云,达到海拔505英尺,高出自由女神像一半,每天流出百万加仑的污水。纽约市政府多次收到联邦法院的传票,控告该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渗漏污染了新泽西的海滩。

⑥2008年1月,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垃圾危机”,堆积如山的垃圾无处掩埋,气愤的民众干脆放火焚烧垃圾。在这场消灭垃圾的抗争中,当地群众游行示威一周,清洁工人两周停止收垃圾,人们都把垃圾丢到大街上,呛人气味令人窒息,政府被迫出动军警清除垃圾。民众对政府的垃圾处理决定不满,与警方发生了冲突。这就是典型的垃圾引起的社会骚动。

⑦2008年5月,意总理贝卢斯科尼在那不勒斯市召开他上任后的首次内阁全体会议,承诺新政府成立后,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那不勒斯垃圾的处理问题。为这个问题,他先后更换了八位官员。以前很不起眼的垃圾问题,今天会演变成这么大的政治问题。垃圾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愈演愈烈的灾难,人类终究面临着被垃圾埋葬的危险!

垃圾场旁的人群

⑧近年来,大型垃圾填埋场周围大多形成了高发病区,环境纠纷案件在不断增多,现已发展为国内外重大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

⑨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附近一居民区,患肿瘤类病和呼吸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已明显增多。在民众提供的一份名单中,七年来仅患有肿瘤类病及其死亡人数就多达70人。以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附近村庄为例,牲畜死亡、植物怪长,阿苏卫附近成了枯树、傻羊和病人的村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患有呼吸系统类疾病、脑血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人数和死亡人数比以前明显增多;村民家中自备吸氧装置的户数超过半数;三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脑血栓的人数比例达60%以上。

⑩国际上,以焚烧为主要处理方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样威胁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据绿色和平组织《焚化炉与人类健康》研究报告,焚烧炉潜在地损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诱发癌症、呼吸疾病、性别比例失调、先天性缺陷、多胎妊娠、心脏病、皮肤病、泌尿科疾病、甲状腺激素变化等10个方面。

⑾在英国、西班牙和日本,老式和现代化的焚烧厂雇员,均发现体内二恶英总毒性当量水平升高,影响健康;在意大利,市区接近垃圾焚烧的居民,患癌率大大增加,肺癌死亡率上升6.7倍;1962年至1992年,一垃圾焚烧厂的工人,胃癌死亡率增加2.79倍。在英国,70个城市的焚烧炉和307医院医疗物焚烧炉研究表明,居住在附近的儿童癌症死亡概率增加两倍;在比利时,维尔赖克两座焚烧炉附近居民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增加了1.26倍。

⑿垃圾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愈演愈烈的灾难,如果真如美国科学家预测,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中期,那么一定与人类自身造成的环境污染密切相关!人类也很有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灭绝!这样的判断绝非耸人听闻。

(选自《读者》2010年第8期,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全球的垃圾形成了怎样的困局?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9—1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列举一处,说说其表达作用。

5.读完文章后,你对如何解决垃圾困局,有什么妙招吗?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具体措施。(至少2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黄昏 英·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事情显得更离奇了。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带有强烈的悬疑色彩,以传神的人物刻画、巧妙的情节设计,富有戏剧性效果而引人入胜.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心灵秘密,当年轻人“神情坦然”反而引起葛尔特茨“警觉”后,葛尔特茨却“不动声色”地问起他的遭遇,这说明葛尔特茨比此时不太相信年轻人说的话并在内心告诉自己要与年轻人保持距离感.

C.作者塑造一位“气概已趋衰退”的老先生,目的是用他来反衬年轻人的灵活、狡猾与设局的高明。

D.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笼罩大地,月光微弱,亮光点点的景色,一方面为人物活动设置凄凉的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葛尔特茨比怀疑一切而终至被骗的可悲结局。

E.在情节设计中所安排的出人意料的结尾,有力地表现出小说的批判性,使小说风格具有了“欧·亨利”式的滑稽效果,耐人寻味.

2.葛尔特茨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围绕“一块香皂”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黄昏”做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用这个标题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撮泥土

亨利??范??戴可

从前,在一条河边有这么一撮泥土。说来也不过是普通的粘土,质地粗浊;但它对自己的价值却抱有很高的看法,对它在世界上所可能占有的地位具有奇妙的梦想,认为一旦时运到来,自己的美德终将为人发现。

头顶上,在明媚的春光里,树木正在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讲述着当纤细的林花和树叶开始吐放,林中一片澄澈艳丽时,它们身上所沐浴的无尽光辉,那情景,宛如无数红绿宝石粉末所形成的朵朵彩云,轻柔地悬浮在大地之上。

粘土懵懵懂懂地呆在河床,不断用种种远大理想来安慰自己。“我的时运终将到来,”

它说,“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的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一天,粘土发现它自己挪了位置,不在原来长期苦守的地方了。一铲下去,它被挖了起来,然后和别的泥土一起装到一辆车上,沿着一条似乎很不平坦铺着石块的路,运到遥远的地方去。但它并不害怕,也不气馁,而只是心里在想:“这完全是必要的。通往光荣的道路总是艰难崎岖的。现在我就要到世界上去完成我的重大使命。”

这段路程非常辛苦,但比起后来所经受的种种折磨痛苦却又不算什么。粘土被抛进一个槽子里面,然后便是一番搀和,捶打,搅拌,践踏。真是不堪其苦。但是一想到某种美好崇高的事物必将从这一番痛苦中产生出来,也就释然了。粘土坚决相信,只要它能耐心地等待下去,总有一天它将得到重酬。

接着它被放到一只飞速运转着的旋盘上去,自己也跟着团团旋转起来,那感觉真好像自己即将被甩得粉身碎骨。在旋转中,仿佛有一种神力把它紧紧缚捏在一起,所以尽管它经历一切眩晕痛苦,但它觉着自己已经开始变成一种新的形状。

然后一只陌生的手把它投进炉灶,周围烈火熊熊——真是痛心刺骨——那灼热程度远比盛夏时节河边的炎阳要厉害得多。但整个期间,粘土始终十分坚强,经受了一切考验,对己的伟大前途信心不坠。它心想:“既然人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是注定要有一番锦绣前程的。看来我要么去充当庙堂殿宇里的华美装饰,要么便成为帝王几案上的名贵花瓶。”最后烘焙完毕。粘土从灶中取出,放在一块木板上面,让它在蓝天之下凉风之中去慢慢冷却。一番磨难既过,报偿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木板之旁便有一泓潭水,水虽不深也不很清,却波纹平静,能把潭边的事物公正如实地反映出来。当粘土被人从板上拿起来时,它才第一次窥见了自己新的形状,而这便是它千辛万苦之后的报偿,它的全部心愿的成果——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线条粗硬,又红又丑。这时它才感觉到自己既不可登帝王之家,也不可能入艺术之宫,因为自己的外貌一点也不高雅华贵;于是它对自己那位无名的制造者喃喃报怨起来:“你为什么把我造成这等模样”,自此一连数日它悒郁不快。接着它给装上了土,另外还有一件东西——是什么它弄不清,但灰黄粗糙,样子难看——也给插到了土的中间,然后用东西盖上。这个新的屈辱引起了粘土的极大不满。“我的不幸现在是到了极点,让人装起脏土垃圾来了。我这一生算是完了。”

但是过了不久,粘土又给人放进了一间温室,这里阳光和煦地照射着它,并且经常给它喷水,这样就在它一天天静静等待的时候,某种变化终于开始到来。某种东西在体内萌动——莫非是希望重生。但它对此毫不理解,也不懂这意味着什么。

一天,粘土又被人从原地搬起,送进一座宏伟的教堂。它多年的梦想这回终将实现了。它在世上的确是有所作为的。这时空际仙乐阵阵,四周百花飘香。但它对这一切仍不理解。于是,它便向它身旁和它一模一样的另一个粘土器皿悄声问道:“为什么他们把我放在这里?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向我们张望?”那个器皿答道:“怎么,你还不知道吗?你现在身上正怀着一颗状如王冠的美丽百合。它那花瓣皎白如雪,它那花芯有如纯金。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这里,因为这株花乃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而花的根就在你的心里。”

这时粘土心满意足了,它暗暗地感谢它的制造者,因为虽然自己只是一个泥土器皿,但里面装的却是一件稀世奇珍。

(选自《英美近代散文选读》)

1、一撮泥土从普通的粘土到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后,经历了种种磨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泥土所经历的磨难。

2、一撮泥土被制造成一只普通的花盆后,先是对制造者抱怨,后来又对制造者感谢,它抱怨什么?感谢什么?

(1)抱怨的是

(2)感谢的是

3、文中多次描述了粘土的心理活动,请简析下列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1)“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的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2)“既然人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是注定要有一番锦绣前程的。”

(3) “我的不幸现在是到了极点,让人装起脏土垃圾来了。我这一生算是完了。”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作者用“泥土”象征“人生”,借助泥土的经历,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全文内涵深蕴,发人深省,启人智慧。

B.文章第二段写树木在明媚的春光里讲述它们的光彩、荣耀,与泥土的长久被埋没形成对比,突出了泥土渴求实现远大理想的愿望。

C.文中“无名的制造者”和百合的“移植者”、“养护者”帮助泥土最终实现了远大的理想。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含哲理,运用泥人手法,写出了泥土由空虚到坚定、由失望到喜悦的过程。

E.文章的开头写泥土对自己挤价值抱有很高的看法,坚信自己的美德终将为人发现,结尾写泥土的愿望终于实现,前后照应,构思巧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黄昏 英·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事情显得更离奇了。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带有强烈的悬疑色彩,以传神的人物刻画、巧妙的情节设计,富有戏剧性效果而引人入胜。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心灵秘密,当年轻人“神情坦然”反而引起葛尔特茨“警觉”后,葛尔特茨却“不动声色”地问起他的遭遇,这说明葛尔特茨比此时不太相信年轻人说的话并在内心告诉自己要与年轻人保持距离感。

C.作者塑造一位“气概已趋衰退”的老先生,目的是用他来反衬年轻人的灵活、狡猾与设局的高明。

D.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笼罩大地,月光微弱,亮光点点的景色,一方面为人物活动设置凄凉的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葛尔特茨比怀疑一切而终至被骗的可悲结局。

E.在情节设计中所安排的出人意料的结尾,有力地表现出小说的批判性,使小说风格具有了“欧·亨利”式的滑稽效果,耐人寻味。

2.葛尔特茨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围绕“一块香皂”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黄昏”做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用这个标题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黄昏

英·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事情显得更离奇了。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带有强烈的悬疑色彩,以传神的人物刻画、巧妙的情节设计,富有戏剧性效果而引人入胜。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心灵秘密,当年轻人“神情坦然”反而引起葛尔特茨“警觉”后,葛尔特茨却“不动声色”地问起他的遭遇,这说明葛尔特茨比此时不太相信年轻人说的话并在内心告诉自己要与年轻人保持距离感。

C.作者塑造一位“气概已趋衰退”的老先生,目的是用他来反衬年轻人的灵活、狡猾与设局的高明。

D.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笼罩大地,月光微弱,亮光点点的景色,一方面为人物活动设置凄凉的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葛尔特茨比怀疑一切而终至被骗的可悲结局。

E.在情节设计中所安排的出人意料的结尾,有力地表现出小说的批判性,使小说风格具有了“欧·亨利”式的滑稽效果,耐人寻味。

2.葛尔特茨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围绕“一块香皂”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黄昏”做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用这个标题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黄昏
英•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事情显得更离奇了。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B
A.小说带有强烈的悬疑色彩,以传神的人物刻画、巧妙的情节设计,富有戏剧性效果而引人入胜。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心灵秘密,当年轻人“神情坦然”反而引起葛尔特茨“警觉”后,葛尔特茨却“不动声色”地问起他的遭遇,这说明葛尔特茨比此时不太相信年轻人说的话并在内心告诉自己要与年轻人保持距离感。
C.作者塑造一位“气概已趋衰退”的老先生,目的是用他来反衬年轻人的灵活、狡猾与设局的高明。
D.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笼罩大地,月光微弱,亮光点点的景色,一方面为人物活动设置凄凉的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葛尔特茨比怀疑一切而终至被骗的可悲结局。
E.在情节设计中所安排的出人意料的结尾,有力地表现出小说的批判性,使小说风格具有了“欧•亨利”式的滑稽效果,耐人寻味。
(2)葛尔特茨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围绕“一块香皂”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黄昏”做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用这个标题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散文,完成18---21题(12分)

邮箱里的鸟巢

周一那天一大早,我和l3岁的儿子鲍勃因为一点小事争执起来。他想穿一件旧得褪了色的毛边坎袖衫去上学,我则坚持让他穿外婆在圣诞节送他的新衬衫——那种领尖有纽扣,口袋上绣字母的正统样式。我指着字母组合图案说:“不是人人都拥有绣着自己姓名缩写的衬衫!”我自认为理由充分,他却把眼睛翻上了天花板:“没人穿绣着自己名字的衬衫,妈妈。没人!”很快我们都提高了嗓门,他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我也说了。最后,他连拉带扯地穿上外婆送的衬衫,拿起书包就走。我伸出手想拥抱他一下,却被他板着脸躲开了。

事实上,自从鲍勃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母子之间就爆发了很多的冲突和争吵,以至于我准备举手投降,彻底放弃。

我甩掉心头的不快,叹了口气向邮箱走去。我伸手进去,摸到一摞信件,接着,我触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好像扫帚一样。我向内窥视,只见邮件曳下有一小堆松针和杂草。一定是哪个家伙的恶作剧,我把乱草扒拉出来拖着步子踱回家。

当天下午,鲍勃放学后像阵风似的进门,旋即消失在自己的房间里。“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我紧跟其后,努力弥合我们之间的裂痕。“不错。”他说着脱下新衬衫,把那绣着字母的东西丢在我脚下。我盯着它,仿佛丢下的是一份挑战书。他翻箱倒柜,找出那件毛边坎袖衫。我抽身要走,又转过头问了一句:“是你把草放进邮箱的?”

他现出疑惑的神情:“什么?”

“没什么。”我说。

第二天,那堆东西又出现在邮箱里——一小撮松针,几根细树枝,还有两棵蔫了的蒲公英。此后,它每天都会出现,而我每天都把它清理出去。我没再对鲍勃提及此事,实际上,我已经放弃和他讨论任何事情。只要争端一起,我立即收起权威.离开房间或者转换话题。这样处理矛盾似乎容易得多。

星期六,鲍勃磨磨蹭蹭地走进书房,我正在看报。“我们难道不能谈一谈吗?”他恳求。

“没什么可谈的,”我说,“我们只会以争吵结束。”

“妈妈,你不明白,”他哭喊着。“你连试一试都不肯!”

取信的时间又到了,邮箱里还是同样一堆令人发疯的乱草。我伸手正要把它拽出来,却碰到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光溜溜的东西。那是一只鸟蛋!这时,从旁边的大树上传来一阵唧唧喳喳的鸟鸣。我扫视树枝,发现了一只雌鸟,它的喙上还粘有一根摇晃的松针。我把那个粗糙的鸟巢小心翼翼地推回去,心中对这只雌鸟的坚韧与执著感佩不已。每天,它都在我的邮箱里努力地筑巢,而当它归来发现自己的一场辛苦又被一扫而光时,只是再一次默默地从头开始!

“你连试一试都不肯!”我的耳边响起了鲍勃说过的话。

他坐在写字台旁心不在焉地转动地球仪。我打了声招呼:“嗨!”他抬起头凝视我,一瞬间我仿佛又瞥见了那个曾经敏感脆弱的小男孩儿,现在我需要重新正视这个成长中的小伙子。

“想谈谈吗?我保证好好听。”我说。

我坐在那儿,倾听他一股脑儿地倒出他的愤怒、不满和需求。许久以来冻结的坚冰渐渐融化了,母子间又有了新的开始。

那天,我们一起打印了一张小告示:“邮差您好,一只鸟已经在这个邮箱里筑巢。今后,您能把信件放到前门,直到鸟蛋孵化、小鸟飞走吗?”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我”和儿子鲍勃之间的故事。(2分)

(1)我和鲍勃因为一件衬衫发生了冲突和争吵;

(2)                                                              

(3)                                                              

19、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我盯着它,仿佛丢下的是一扮挑战书。”说一说,衬衫怎么会成为“挑战书”?

                                                                                       

(2)“星期六,鲍勃磨磨蹭蹭地走进书房”中的“磨磨蹭蹭”一词表现了鲍勃怎样的心理?

                                                                                        

20、作者说,“我已经放弃和他讨论任何事情。只要争端一起,我立即收起权威,离开房间或者转换话题。这样处理矛盾似乎容易得多。”这样处理矛盾真的“容易”了吗?说说你的看法。(3分)

                                                                                                 

                                                                                           

21、请结合文章内容,想象雌鸟与文章中“我”(母亲)的对话。(3分)

  雌鸟说:你们的小告示和爱心保护了我和我的孩子。现在孩子长大了,我们就要飞走了,谢谢你们的照顾。

“我”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黄 昏
[英]萨 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在一个以前未去过的饭店住下。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此处删去两句话)。”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补写文中空格部分的内容。(不超过30字)
(2)赏析小说第一段场景描写的作用。
(3)从小说结尾处可以看出年轻人是个骗子,前文有多处伏笔,请至少指出三处并作简要说明。
(4)简要分析小说中的诺尔曼•葛尔特茨比这一人物形象。
(5)有人建议把标题“黄昏”改为“一块香皂”,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屈辱、抗争、探索”对近代中国历史进行探究,请你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看不尽的惨案,满目鲜血】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说出中国近代史上,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灾难”的重大历史事件。
【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
    材料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2)你知道材料二中这段豪言壮语是谁说的吗?
【全民族的精华,上下探索】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3)请指出先进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中华民族经过屈辱、抗争、探索,并最终走上了独立和复兴之路,请你说说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0.有一种爱,叫做“妈妈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杨熹文    有一天和妈在电话里聊我小时候频频遭到“毒打”的经历:数学考到95分要被扇耳光;语文生字写得马虎要被掐大腿内侧;有时候放学后贪玩耽误了写作业,屁股被打得又高又肿,第二天都没办法坐在班里的座椅上。
往昔凄惨的镜头全堆在眼前,我怪里怪气地嘲讽妈:“妈,听过那个笑话吗?世界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电话那一端不语,我咄咄逼人地继续讲,“妈,还记得那年就因为我写字慢,你拿着不锈钢椅子毫不含糊地冲我砸过来吗?”
    妈沉默了许久,说:“孩子,妈记得。”
    几天后接到妈的电话,我正在上班,背景音响吵得厉害,我心不在焉地让她快点讲。
    妈说:“就给我两分钟,刚从报纸上读到一段话,说得挺好,我记性不好要赶快说给你听,咳咳,‘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人说得有道理,妈嘴笨说不出这样的话,但是孩子啊,你原谅妈妈吧,当年打你的时候,我心里认的也是这个理,妈只不过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妈是什么样的人呢?
    从我5岁开始,妈就对我进行棍棒教育,坚信“毒打出才子”,因此我的童年结束得特别早,没看过太多的《大风车》和《小龙人》,放学后吃过晚饭就规规矩矩坐在小方桌前写妈买的练习册。那个时候,妈是多么苛刻,戒尺就放在身旁,眼睛紧盯着我的答案,那嘴角一牵一扯、手掌抬起放下之间,都是我的恐惧。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不是因为争气,是因为害怕,害怕妈妈手中的鸡毛掸子
可是妈并不满意,她觉得女孩子除了成绩好,还该说英文,要懂音乐,言谈举止中要有点气质和才情。于是我的周六开始被字母装满,我的周日从此被音符占据。妈自行车送我去学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我,幽怨地背着琵琶,双手牢牢把住车座的两端,却连妈的后背都不愿亲近一下。
    除此之外,妈也限制我的交友自由,她只许我和天天向上的四眼小孩做朋友,又完全掐灭了我情窦初开的小火苗。在唯一有男孩子向我告白的夏天,那张被我藏在书包深处的小纸条,被妈粗暴地搜出来摊在桌面上,不分青红皂白地痛骂,完全不顾把头埋在胸口的我那16岁薄薄的脸皮和深深的自尊……
妈  整天混迹于菜市场的热闹里,操着尖利的嗓门,不顾形象地和小贩激烈地讨价还价。多少次我跟在她的身后,刻意地保持相当的距离,为什么我的妈妈,不能像别的妈妈那样,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烫时髦的大波浪,擦口红抹白粉,穿红色的修身毛衣、紧身牛仔裤,脚踩着细细的高跟鞋夹着公文包去上班,走过时带有一股令人回味的淡淡香水味?所以,在整个青春期里,我一边害怕妈一边嫌弃妈,像是一株不甘被埋没的植物,很叛逆也很用力地,向着妈的反面,拼命拼命地生长,我才不要成为她那样的人。
    后来,我果真没有成为妈那样的人。
    我知书达理、低调含蓄,凡事思考比行动在先,做事靠大脑,讲话靠理智。我十指不沾阳春水,嫌弃菜市场的肮脏与喧嚣,不屑懂柴米油盐酱醋茶。我每天早上在健身房度过,晚上看新闻写博客。我读得懂卡勒德•胡赛尼和米兰•昆德拉,看得懂希区柯克和伍迪•艾伦,分得清《欢乐颂》和《蓝色多瑙河》……
我任由自我膨胀到极点,自大地把自己当作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摊开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赌气一般展示给妈看。 可是,妈却不那么在意了,她仿佛一夜之间就老了,老到皱纹爬满眼角,老到头发半白,老到再也没力气打我。。
    我最终在心底原谅妈,不是因为时间的问题,而是搬家时从一堆旧相册里发现一本陈年日记。这本纸张发黄的日记本,零零碎碎地记满了大概妈三十几岁时每天所要面对的家庭琐事:今天家里买到了便宜的菜,明天孩子又要交补习班的钱,晚上打了孩子心情很难过,听说三楼的婷婷不念高中去深圳了,最近睡眠不好安眠药剂量又加了一倍……
    她要独自面对拮据的生活和并不幸福的婚姻,在那么寂寞的时光里以泪洗面。可是她却从未想过逃离,而是擦干眼泪,转过头来依旧要保证孩子六点半的营养早餐、丈夫加班后的夜宵、干净的地板和透亮的窗户、银行卡缓缓上升的盈余……
    那是让我多么难过的一个夜晚,摊开的日记,仿佛一扇穿越时光的窗,让我看到另一端日子里的艰难。晚风凉凉的,泪眼婆娑的我,欠了妈一个时代的温情。
  我想,有一个故事,我忘了讲给妈听。
  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第四种笨鸟。
  妈妈啊妈妈,这真的是世界上最笨最笨的一种鸟。
(选自《报刊文摘》2015年12期,有删改)(1)妈是什么样的人?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2)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妈自行车送我去学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我,幽怨地背着琵琶,双手牢牢把住车座的两端,却连妈的后背都不愿亲近一下。
②可是,妈却不那么在意了,她仿佛一夜之间就老了,老到皱纹爬满眼角,老到头发半白,老到再也没力气打我。
(3)第二段中“我”为什么怪里怪气地给妈妈讲世界上的三种笨鸟?
(4)作者在结尾说: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第四种笨鸟。那么第四种笨鸟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在横线上稍作描述。
……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第四种笨鸟。
妈妈啊妈妈,这真的是世界上最笨最笨的一种鸟。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