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为什么答案不能翻页?

为什么答案不能翻页?答案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_______________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小题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一(   )那                       (   )入              
(2)kègǔ míng xīn    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②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4】文章第⑦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 (3分)  
【小题5】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充实这空间。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者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一段话表述出来。(不超过60字)(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_______________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上下文,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一(   )那                       (   )入              

(2)kègǔ míng xīn    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②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处。(3分

4.文章第⑦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 (3分)  

5.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充实这空间。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者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一段话表述出来。(不超过60字)(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_______________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变得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小题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一(   )那                       (   )入              
(2)kègǔ míng xīn    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说说文章第②段中用“笑嘻嘻地等着”形容新的一天的到来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4:文章第⑦段详细记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 (3分)  
小题5:文中作者说“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也思考“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充实这空间。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已经或者打算拿什么把自己的日子填满?请写一段话表述出来。(不超过60字)(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有一次,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她和她的丈夫的一件事。她唱戏,丈夫拉弦。他们很敬业。天天忙着上妆上台,下台下妆,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哎哟,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才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哪!"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她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还除去眼袋。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泪来。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活动、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在长沙路思治里十二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的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我便把自己在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的四句诗拿给你看:

       岁月何其速,

       哎呀又一年,

       花叶全无迹,

       存世惟诗篇。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8、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4分)

19、 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5分)

20、 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5分)

21、 请你从取材或者语言任何一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300字左右)(1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渭源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日 历
冯骥才
(1)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2)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这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片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3)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4)有一次,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她和丈夫的一件事。她唱戏,丈夫拉弦。他们很敬业。天天忙着上妆上台,下台下妆,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哎哟,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才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哪!”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她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还除去眼袋。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泪来。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能给你的只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5)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6)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在长沙路思治里十二号那个屋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照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清楚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尘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中刻骨铭心地珍藏了。
  (7)由此,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踏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例行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8)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情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的说,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9)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10)所以我写过:“生命就是创造第一天。”
  (11)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12)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我便把自己在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的四句诗拿给你看:
  岁月何其速,哎呀又一年,花叶全无迹,存世惟诗篇。
  (13)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4)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节选自《中华散文》2003年第3期)
【小题1】第2段中说“你可以决定明天”,结合文意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小题2】作者将普普通通的日历赋予了丰富的意义,结合文意说明日历与生命之间的联系。(6分)
【小题3】第13段中说“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结合文意说明应当怎样来做才能“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5分)
【小题4】“我喜欢日历,不用月历”,但接下来并不马上回答原因,而是在文章结尾点明,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日 历

冯骥才

(1)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2)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这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片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3)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4)有一次,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她和丈夫的一件事。她唱戏,丈夫拉弦。他们很敬业。天天忙着上妆上台,下台下妆,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哎哟,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才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哪!”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她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还除去眼袋。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泪来。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能给你的只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5)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6)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在长沙路思治里十二号那个屋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照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清楚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尘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中刻骨铭心地珍藏了。

  (7)由此,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踏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例行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8)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情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的说,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9)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10)所以我写过:“生命就是创造第一天。”

  (11)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12)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我便把自己在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的四句诗拿给你看:

  岁月何其速,哎呀又一年,花叶全无迹,存世惟诗篇。

  (13)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4)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节选自《中华散文》2003年第3期)

1.第2段中说“你可以决定明天”,结合文意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2.作者将普普通通的日历赋予了丰富的意义,结合文意说明日历与生命之间的联系。(6分)

3.第13段中说“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结合文意说明应当怎样来做才能“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5分)

4.“我喜欢日历,不用月历”,但接下来并不马上回答原因,而是在文章结尾点明,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不想让你一路顺风

                                 葛闪

   上个月,十岁的女儿仰着小脸问我:“爸爸,宇航员在太空中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失重等相关的物理知识。尽管我只是一名语文老师,但答案我却是知道的奇像就是在一年前,我就在网络上看过相关问题的解答,个中原因也是早就了然于胸的。只是我一直信 奉“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信条,不想立马就把答案告诉给女儿,所以就特意绕了一个弯儿,笑着回答女 儿:“这个问题,爸爸也难以回答。你若想知道答案,不妨去图书馆查找一下,顺便跟爸爸分享一下答 案,也让爸爸增长一下知识。”

   女儿听说我这个做老师的父亲都不会解答,反而是显得动力十足,脸蛋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自豪 地跟我讲:“放心,我一定会成功找到答案的!”

   女儿的踌躇满志,最终却换来了 一头冷水:学校的图书馆非常简陋,根本就没有相关的书籍。没办 法,我开车送她去了县里的图书馆。到了图书馆门前,我故意找了一个理由说有事要走开,让她一个人 进去查询。独自坐在车里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兴奋和期许,我甚至能想象到此刻的女儿,定然如一只 勤劳的小蜜蜂,在芬芳斗艳的花丛间忙来忙去,饥渴地吮吸着她想要的花粉和蜜汁。

   只是未曾想到,三个小时后,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女儿再度一脸失意,告诉我说她没找到答案。我 安慰她,县里的图书馆没有相关的答案,那我们可以去市里的图书馆。只要功夫深,铁杵一定磨成针。 女儿顿时来了兴趣,吵吵嚷嚷着说要去市图书馆,颇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

   逢到双休的那天,我开车栽着女儿来到了市里的图书馆。这次,我在一侧翻看着我喜欢的书籍;而 另一边,女儿像是一只忙碌的小蚂蚁,为着她的夙愿而在书山之中纵横穿梭。图书馆里的管理员得知 我们是从县城来到市区,且当了解到我们来这的缘由时,也深深地被女儿的好学所打动,立即叫了几个 同事过来帮忙,一起去寻找女儿想要的答案。而我,也带着股热乎劲儿加入到了大军之中。我偷偷看 到,我们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沁出了细小的汗珠,特别是女儿,脸色因为兴奋和紧张显得异常红润。终 于,两个多小时候之后,女儿像是穿着水晶鞋的小公主一样,神采飞扬地站在我的面前嚷嚷说:“爸爸, 爸爸!我找到答案了!”她手中的那本书,此刻像是飘扬在城头的胜利的旌旗。

   当然,我很乐意装作虚心受教的样子,倾听着女儿辗转收获的答案。我愿意,愿意和她分享历经辛 苦之后收获的喜悦。这种收获,犹如春播秋收的农人,只有在辛苦耕耘之后才能体会到丰收的硕果带 来的那种至高无上的享受。

   期中考试时,我作为优秀学生家长的代表参加了家校交流会。我和女儿的班主任都是老师,也许 是因为同行业的缘故,我们交流起来的话语仿佛也更多了一些。言谈间,我提及了女儿问的这个问题, 并提及了我们“辛苦”而获的答案。女儿的班主任听了我的讲述,先是一愣,然后便是神情间颇为不屑, 笑着跟我说:“葛老师,看你年龄也不太大,而且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据说您还是作家。但是,您的思 想未免也太OUT 了。这些问题,哪里还需要东奔西走辗转于各大图书馆呢,弄得自己辛辛苦苦不说, 浪费了多少油钱?”

   他语毕,迅速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手机,熟练地打开手机里的百度网页,简单输入女儿的问题,短 短几秒钟的工夫,便将答案找了出来,且得意地跟我说:“看,就是这么简单。”彼时他的神情,睥睨天下, 唯他独尊。

   蓦然间,我的心便悲凉了。不是我不知道百度的威力,也不是我不了解网络的神奇。只是我一直 觉得,凡是轻易而获的答案,也是必定不被值得珍惜的答案。只有那些几经辛苦辗转之后得出的结果. 才是印入脑海最深刻的答案。这一点,犹如我从教多年来,一直发自肺腑地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 道路上,能够披荆斩棘,一路顺风。但与此同时,我又是多么诚挚地希望,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又千万不能真的是一路顺风。

   孩子,不想你一路永远顺风!这句话,才是为人师、为人父的我,在灵魂深处最真挚而又郑重的 呐喊。

                               (选自作者2015年3月12日“新浪博客”)

1. [分析线索]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2. [赏析句子]简述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她手中的那本书,此刻像是飘扬在城头的胜利的旌旗。

3. [理解心理]如何理解画横线句子中作者所流露的两种不同心理?它们矛盾吗?

4. [分析段落]简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5. 文中的“我”和女儿的老师其实代表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你喜欢哪一种?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

  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

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

4.这篇小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条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

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

(1)当“神经病”成了我的名字,我为什么非常高兴?

(2)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

  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

 

 

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

 

 

4.这篇小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

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

 

 

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

 

 

4.这篇小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l8分)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

    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

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

这篇小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届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l8分)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
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小题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4分)
【小题4】这篇小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l8分)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
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1.概括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2.作者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青年们在大队部门口展开讨论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4分)
3.怎样理解“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这句话?(4分)
4.这篇小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2.做一本越来越薄的错题集    严楚    (1)做错题集不必错一题抄一题,我们必须变着法子做好它,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上中学的时候,没有做过通常意义上的错题集。我做的是一个“伪错题集”。什么是“伪错题集”呢?
    (2)做错一道题,我不会马上抄到错题集上。比如,在练习册上做错了一道题,我会用红笔改过来,然后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做错。
    (3)做错题的原因不外乎四种:第一种是特别愚蠢又简单的错误,如1+1=3之类的粗心大意;第二种是面对题目束手无策,毫无思路或者思路错了,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心想“早知道就应该这么做,挺简单的”;三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应该能做对,思路也是对的,但由于掉进“陷阱”,不小心搞混了,结果做错了;第四种呢,就是真不懂、真不会。
    (4)对第一种错题,稍微想想之前自己有没有犯过这个错误,有的话用红笔做个标记,如果是“初犯”,告诫自己下次别再犯就行了。
    (5)对第二种错题,一定要在题目前用红笔做记号,想想它代表哪种类型的题目,想想答案中巧妙的解法可以在哪类题目上运用,把一些想法简单地记在练习册上。
    (6)对第三种错题,也用红笔做记号,并且把题目当中的“陷阱”、做错的步骤、搞混的知识点记在旁边。
    (7)对于第四种错题,也要深究一下,到底是题目超纲了,还是自己有知识漏洞。如果题目超纲,就不必理会;如果是自己有知识漏洞,就想想这是哪部分的知识,自己为什么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简单地记在练习册的空白处,在题目前面做个记号,然后好好看看对应的知识点,或者好好琢磨一下答案中的解题方法。
除了做错的题目,如果你觉得某个题既困难又“暴力”,也给它做个标记,看看答案上有没有更好的解答方法,有的话,好好学习;没有的话,自己思考思考,跟同学、老师探讨探讨。特别好、特别有代表性的题目,都可以做记号。
    (8)简单地分析、总结、标记,不会耗费你太多时间,却能让做题的效果有很大提升。有空的时候,经常看看册子上的总结,一遍遍地看,如果看完之后,你觉得这个题目让你“神清气爽”、受益良多。周末或者需要集中复习的时候,把这阵子做的练习一页页地翻过去,有标记的题目因为已经看了很多遍,再看就很快,想想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个题目,如果有需要,就把题目抄在错题集上,把这个题目代表的一类题型写下来,在后面备注做错的原因,翻看时从中吸取教训。
    (9)经过在练习册上的筛选,最后需要抄在错题集上的题,比一开始做错的题精炼了许多,也深刻了许多。练习册上的错题,你看得次数越多,最后需要抄的就越少。
    (10)错题集要经常翻看。把每次看的体会记在空白处;在题目前面做标记,区分重要程度。
    (11)为了让错题集发挥更大作用,与同学交换错题集是个不错的选择。每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做的题目不同,收获也会不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简直是“买一送一”的好事。
    (12)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抽查提问,看对方对抄下来的题目是不是完全掌握了。如果可以的话,把题目进行适当的改编,会让相互抽查的效果更好。
    (13)再分享一下我同学的方法。他整理错题集的时候,第一遍只抄错题题干,不抄答案,标注出处,如在哪一本习题集第几页。第二次翻阅的时候,自己先做一遍,然后核对答案,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弄懂这个题目。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大家也可以试试。
(节选自《我不懂孤独,我只是全力以赴》,有删改)(1)下列属于作者所说的“越来越薄的错题集”的一项是C
A.抄有所有错题的本子
B.做上各种记号和想法的练习册
C.抄有经过筛选的错题的本子
D.只抄错题题干的错题集
(2)依据本文内容,对下面某同学的错题集做法加以评析。
【练习册选段】

【错题集节选】

(3)你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中学生阅读吗?从文章内容和写法两方面,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给我一个支点

朱道能

我得承认,我能走出那座叫石头洼的小村庄,完全得益于一个姓阿的外国老头和一个叫刘青山的中国同桌。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到一节物理课。当老师讲到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时,提问道:杠杆原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就在我挠得头屑乱飞时,我的同桌刘青山却把手举得比旗杆还直。他的答案是:撬石头。

嗨——,教室里响起一片懊恼之声。要知道,当时我们学校的名字就叫石头洼学校,而班上叫石头的同学就有七个之多。在我们这山旮旯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哪家若要盖房子,垒猪圈,砌护坡什么的,随便找个地方,大锤一抡,撬杆一别,石料就齐了。这撬石头,不就用的是杠杆原理吗?

表扬完刘青山后,老师又说,除了杠杆定律外,阿基米德还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说着,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吱吱有声地写道: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咂了下嘴巴,乖乖,蚊子吹喇叭,口气不小哩!很快,我就听见后座的李老歪说了一句很流氓的话:吹牛B。我不知道如果那个外国老头听了会怎么样,反正老师当场脸就白了,她一拍桌子,李老歪,下课到我办公室来。然后抬手把那句很著名的话给擦去了。

第二天,我看见刘青山买了个新笔记本,那句“吹牛B”的话,竟然被他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扉页上,后面还打上一个大大的“!”。刘青山问我,你看这感叹号像什么?我很认真地瞅了瞅,摇摇头。于是,他便得意地一笑,像一根撬杆,正在撬地球哩。我拿起笔记本再仔细一瞄,嘿,还真像,就是地球小了一点。说着,我顺手又往下一翻,就看到了刘青山写下的两句话: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上大学!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当将军!

我笑嘻嘻地捣了刘青山一拳:你真行!

刘青山一把夺过笔记本,脸蛋红得像鸡冠一样,我写着玩的,你可别笑话我啊?我不笑了,挺严肃地说,看你说的,我笑话你干啥?哪个人不想当兵上大学,走出山沟沟哩?刘青山听了很激动,激动得像革命战友久别重逢一样,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嗯,咱们一起努力,争取上大学、当将军!当然我也很激动,激动得第二天也买了一个新笔记本,也工工整整写上那句很牛的话,也打上大大的“!”,两个。

从那以后,我和刘青山的学习成绩,就像唱国歌时的红旗,嗖嗖往上升,不但在班里迎风飘扬,而且还在全校迎风飘扬。直到我随着转业的父亲一起转学,我这面旗帜才移到城里继续飘扬。

很快,我就收到刘青山的报喜信,他考上了我们县城一所重点高中。我也回信向他报喜,我同样也考上了这座大城市里最好的一所高中。刘青山在信中说,大学就像被撬下来的石头,咕噜噜地朝我们滚来了。

就在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我寄给刘青山的信却被退回来了,上面写着“查无此人”。我一下子懵了,便央求父亲以单位名义寄了一封“学校领导亲启”的查询信件。很快,我就收到回信,信上说,刘青山同学的父亲,在石场放炮时炸死了。因为他还有一个生病的母亲和两个幼小的弟妹,所以他选择了退学。那一天,我一封封地翻看着刘青山给我的来信,当再次看到“咕噜噜朝我们滚来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咕噜噜地滚了下来。

再后来,我真的被“撬棍”撬进了大学,撬进了机关,然后,娶妻生子。而刘青山也像撬下的石头,咕噜噜地滚进了山沟,滚进一个被我渐渐遗忘的角落。

多年后,我借一次下来检查工作的机会,回了一趟石头洼。当我得知刘青山还在家乡石场打工的消息后,既高兴又难过。我谢绝了当地领导的陪同,只身前往刘青山打工的石场。

尽管我已有了心理准备,可当石场老板喊了一声老刘后,那张抬起的面孔,还是让我一下子愣住了。直到刘青山在裤子上磨蹭双手时,我这才醒过神来,一步跨过去,紧紧握住他的大手,摇,再摇。

站在石场的山坡上,看着快被掏空的大山,我感慨万千。青山啊,你掏空了一座大山,大山也掏空了你的青春啊!刘青山听了,很平静地笑了笑,答非所问地说,这石头好啊,靠着这些石头,我把妹妹送出嫁了,把弟弟送进大学了,把儿子也养得跟这撬杆一般高了。

看着刘青山手中的撬杆,我突然想起那个“!”的比喻来。这么一想,心里便是一酸。我说,青山,还记得。阿基米德说过的一句话吗?

刘青山愣了一下,笑了笑,没有回答。他转过身去,把手中的撬杆插进石头缝隙间,两腿一叉,身子往后一仰,嘴里发出“嗨”的一声呐喊——“轰隆隆”,一块上千斤的巨石,顺着山坡的石道翻滚着、跳跃着,朝着山下的石堆呼啸而去。刘青山收回目光,看着我,微笑着说了一句话:给我一根撬杆,我就能撬起石头!

嗵——,石头落堆时的碰撞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设计两个人物:一个走进了城市机关,一个却走进了山沟石场。重点突出刘青山这个人物形象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命运可以因不幸而改变,但坚强不屈的志气不能改变。

B.老师提问时,“我”的“挠得头屑乱飞”和教室的一片懊恼之声,都衬托出刘青山的优良品质,那就是能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

C.作者设置“李老歪”这个人物,看似淡淡一笔,实则大有深意,从名字、说话到气得老师脸白,这些安排意在告诉读者,真理不是对每个人都能起作用的,以此反映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D.文章所写情节,虽然时间跨度很大,却并不复杂,甚至前半部分故事常见,不足为奇;但作者并没有让故事直线型发展,而是关注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思想性格的改变,耐人寻味。

E.文章结尾部分,刘青山的神情、动作、呐喊、话语,传递出他内心的不平、不甘、憋屈、无奈等众多情味,那久久回荡的碰撞声,也似乎在为他鸣不平。

2.文章安排了两条线索,且分合有序。根据原文,用简练的语言填空。(6分,请在答题卡上注明顺序)

文章开篇合写二人学校立志,然后由于“我”转学,明写“我”上高中、读大学、进机关、娶妻生子,暗写刘青山 ,最后合写二人 。作者将“我”转学后刘青山的情况采用暗线的方式来写,最重要的原因是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给我一个支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刘青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和鲁迅笔下的闰土,是不是同一类人?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xxyw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心  愿

  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小公园,坐在几堆花丛中间的长椅上。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

  ▲我翻了几页书 忽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 先生 你是中国人 是吗 我抬头一看 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 双手抱着个大布娃娃站在我面前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歪着脑袋等待我回答

  你猜猜 小朋友

  我说是 她挺自信

  为什么 ▲

  “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她那对可爱的蓝眼睛真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

  小姑娘的话使我迷惑不解。我问她:“你家有多少中国人?他们和你一块儿吃饭吗?

  “不!他们不吃饭,也不说话。”

  “为什么?”我更奇怪了。这时候走过来一男一女,都有三十七八岁年纪。那位女的边走边喊:“维勒尼克,你在那儿干什么?

  小姑娘扭头看了一下,没回答那女的的问话。

  “妈妈叫你呢,你怎么不说话?”男的走到跟前对她说。

  “我在和这位先生说话。”小姑娘指着我。

  “是的,我们在进行十分有趣的谈话。她说家里有许多中国人,既不吃饭,也不说话……”

  我的话还没说完,小姑娘的父母就哈哈大笑起来。妈妈把女儿搂到怀里亲了一下,说:“这是我们的孩子,刚四岁半,同她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快变成中国迷了。”

  原来小女孩的爸爸曾两次随贸易代表团去中国,回来后,他们家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什么广东凉席、福建纸伞、苏州刺绣、景德镇瓷品,还有他们不会用的毛笔和中国古代的计算机——算盘,有的艺术品他们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维勒尼克说的不吃饭不说话的中国人,指的是陈列在柜子里的二十多个不同模样儿的泥人。

  我完全理解小姑娘的语言和感情了。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维勒尼克的爸爸兴奋地讲了许多中国见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北京的故宫、桂林的山水、洛阳的石窟,仿佛我倒是从没有到过中国的旅客,而他是个热情的向导。他滔滔不绝地讲,使我相信他既了解中国的现在,也了解中国的过去。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一点没有谁比得上。”

  小姑娘插不上嘴,很着急,一连叫了几声爸爸。我指着她的布娃娃说:“你看,娃娃都闭上眼睛了,她要睡觉了。”

  “不,她总是和我一同睡。”她想了想,问我,“你喜欢娃娃吗?睡觉也抱着娃娃吗?

  她问得这样天真,把大人都逗乐了。我笑着说:“我也喜欢娃娃,但是不抱她。只有我的小女儿才像你一样整天抱着她!

  “你的小女儿?她叫什么名字?我能和她玩吗?

  “能。不过她不在巴黎,在北京。等你爸爸再去北京,带着你到我家,她一定会欢迎你的。她有好多娃娃,连法国的会眨眼睛的娃娃都有。”

  “她会讲法语吗?

  “会,可是不多。你可以当她的老师嘛!

  “太好了!”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

  她爸爸认真地对我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做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1)给加粗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读音。

Ay0 By@

样(Am* Bm$

仿Af$ Bf*

Aw6i Bw8i

2)给标有▲的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3)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正确的答案上画“√”。

①她那对可爱的蓝眼睛真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拟人 比喻)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疑问 反问 设问)

4)“做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5)“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的作用。

6)用“真诚”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给文章再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

①时间顺序

②事情发展顺序

③不同地点

④不同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 北师大(新课标) 北师大版 题型:048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将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答: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⑩段中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xxyw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拼搏了半生。几经成败、衣锦还乡的他萌发了济世助人、造福乡亲的念头。     
       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提供十来个学生名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家人都怪他愚昧,既然是捐赠,就不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 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     我的血汗钱只给予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     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      还是优秀生    特长生   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qù);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翻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钞票。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某某某”。落款处是老人地址、姓名、电话和电子信箱。     
       家人(       )大惑不解,(        )也不愿违背老人意愿,只好替 他一一寄出了那些书。     
       此后,老人常常(       )对着电话发呆,(       )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的心事。     
       家人能读懂老人的心,是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                                                                                                                  
      没想到老人拿到贺卡竟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一个可以资助的孩子了。”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老人说:“土地失去了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        )给他阳光,日后(        )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面镜子会为一缕阳光光芒四射,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   
     予(jǐ    gěi)    提(gōng    gòng)      微(báo   bó)       奋(xīng    xìng) 
2.选择关联词,填在文中括号中。
     即使……也……          虽然……但是……        不是……就是…… 
3.请给文中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恍然大悟:                                                                                               
     莫名其妙:                                                                                             
5.在文中横线上合理地写出“贺卡”的具体内容。(内容要与上下文自然衔接) 
6.读了短文请写出自己内心感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