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综合素质南京大学出版社

综合素质南京大学出版社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
--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
材料二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
--《鲁迅全集》第4卷
材料三   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 ( 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 )、社会的等级观念 ( 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 )是根深蒂固的。文学中文言文学为尊,白话文学是平民文学,是次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由此划分的社会等级--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即使如梁启超这等提倡白话文学的维新人士,也坚守着“物各有群,人各有等”。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地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主张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国语的文学”。“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
--张烨《文言与白话的千年之争》
材料四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文体教科书分期作废,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全部采用白话文,初级小学教科书有《国语》、《国文》、《修身》、《算术》、《珠算》、《会话读本》、《自然研究》、《国语唱歌集》等,共计9种; 高级小学教科书有《国语》、《国文》、《算术》、《珠算》、《历史》、《地理》、《理科》、《自然研究》、《会话》、《英语》共计10 种,以后又出版了9 种。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1)据材料一,指出1899年--1918年白话报刊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运用白话文体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文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呈现怎样的特征?从文体革新与思想解放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6届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在领土扩张过程中,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工业的集中地。1860年,美国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而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南北矛盾焦点问题的法律文件。

(4)综合三国崛起的经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在领土扩张过程中,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工业的集中地。1860年,美国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而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南北矛盾焦点问题的法律文件。
(4)综合三国崛起的经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6届山东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独立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86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解决材料二中所述问题,美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三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大国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提供了哪些借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材料题

13.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联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独立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86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3)材料三中所述问题,美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材料四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4)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上大国崛起的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哪些借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二)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城市最重要的品质是人文 蔡铭燕
城市是人类的居所,城市的主角是人,也只能是人。很显然,对于城市的未来,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指引首先应当是社会学。就拿北京城市改造中最小的构体——住宅(四合院)来说,多元的文化包含多元的家庭结构、多元的邻里关系,这些都需要通过造街巷的多元性、空间的多元性来满足,城市的活力正是通过这种人性化的多元得以张扬。北京城市街区不是一座座四合院简单相加之和,四合院也不仅仅是居住的容器。任何历史街区保护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人文。
北京的“四合院 ——胡同”作为居住建筑,不仅由于它的历史悠久,构成具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由于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而闻名于世。
中国人居住的特征之一,就是群居形式中仍然能够通过院落处理达到高私密性的空间。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与周围的邻居来往。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是通过大街和胡同构成的街区网络。如蛛丝般遍布全北京的胡同,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不能将它仅仅看成是居民穿行的通道,老北京人的院子一般没有自来、没有化粪池,因而胡同要走马车、骡车、水车、粪车,靠这些运输工具和行业人员提供用水和清除污物;许多胡同里还有买油盐酱醋的小店,也有一些小贩走街串巷叫卖各种物品。这种胡同是一种居住和商业混合使用的公共空间,它是一种既有很高的私密度,又有很高的舒适度的结构。一个院一个院地紧挨着,密度很高,胡同外的大街上分布着寺庙、戏楼、会馆,这又是它的另一个公共空间。
北京老城由一间房子到一座院落,到一条胡同,到一个街区,到整个城市,构成了居民生活多元的公共空间。提到“街坊”,人们就很自然地联想到明清,甚至更早时期,国人居住的街区。老北京街区因具有这样丰富的多样性而充满活力。这正是许多老北京人和众多学者留恋“四合院——胡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被誉为彻底颠覆了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简·雅各布斯,她在关于城市发展的经典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有段对理想社区的阐述:一个生机勃勃的社区、一个活力无限的社区,一个具备价值内生的社区,在建筑形态上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点:用途混杂、街区的小路网多、建筑形态有连续性、有适当的密度。如果以这几个重要特点界定城市综合体的构成,老北京街区恰是这样的建筑群。
北京城区现存的四合院大多建于明清时期,缺少维修,同时由于人口的膨胀和社会的发展,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的缺陷显得越来越突出,社会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生存条件也今非昔比,没有现代城市基本设施的老宅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实际使用的功能需求和审美取向。对于北京这样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传统四合院再作为市民的主要居住形式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建筑本身,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典型独特的地方民居,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有价值的,应当有计划地保留。北京旧城街区改造和保护问题,无论是从城市风貌还是民生需求上来说,都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最佳的整治当然是,既能完整地保留四合院住宅建筑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又能解决人性化居住的问题。从“以人为本”出发,我们首先要突出的是“人”,保留民族风格并不是古建筑的翻版,不必如南池子大街的仿古四合院那样,过于强调传统的表象元素和传统材质,在四合院建造时使用了北京传统民居的构建方式,一些院落竟然是全部木结构。要知道,这是民居改造而不是古建筑修复我们不能落入文化自恋的误区,正如保留国粹不必连小脚也保留一样,需要的是重新发掘、提炼,完整地阐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脉络及其深层结构。
【小题1】下列关于老北京居住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合院是封闭式住宅,它不与外界接触,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B.四合院的居民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胡同、大街和坊间构成的街区网络。
C.胡同是一种居住和商业混合使用的既有很高的私密度又有很高的舒适度的公共空间。
D.胡同外的大街上分布着寺庙、戏楼、会馆,这又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活动公共空间。
【小题2】文章引用简·雅各布斯的言论,用以论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保护原则,下列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合院的改造,要在群居形式中通过院落的处理,以达到具有高私密性的空间。
B.“四合院——胡同”的改造,要构成大街和胡同街区网络的居民生活多元的公共空间。
C.四合院的改造要完整地保留四合院住宅建筑民族文化的特点,又要解决人性化居住的问题。
D.由胡同、街道、坊区规划结构形式的街坊的规划布置,满足街坊内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
【小题3】文中画线的句子“北京城市街区不是一座座四合院简单相加之和”,引出了选文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哪个观点?(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二)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城市最重要的品质是人文 蔡铭燕
城市是人类的居所,城市的主角是人,也只能是人。很显然,对于城市的未来,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指引首先应当是社会学。就拿北京城市改造中最小的构体——住宅(四合院)来说,多元的文化包含多元的家庭结构、多元的邻里关系,这些都需要通过造街巷的多元性、空间的多元性来满足,城市的活力正是通过这种人性化的多元得以张扬。北京城市街区不是一座座四合院简单相加之和,四合院也不仅仅是居住的容器。任何历史街区保护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人文。
北京的“四合院 ——胡同”作为居住建筑,不仅由于它的历史悠久,构成具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由于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而闻名于世。
中国人居住的特征之一,就是群居形式中仍然能够通过院落处理达到高私密性的空间。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与周围的邻居来往。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是通过大街和胡同构成的街区网络。如蛛丝般遍布全北京的胡同,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不能将它仅仅看成是居民穿行的通道,老北京人的院子一般没有自来、没有化粪池,因而胡同要走马车、骡车、水车、粪车,靠这些运输工具和行业人员提供用水和清除污物;许多胡同里还有买油盐酱醋的小店,也有一些小贩走街串巷叫卖各种物品。这种胡同是一种居住和商业混合使用的公共空间,它是一种既有很高的私密度,又有很高的舒适度的结构。一个院一个院地紧挨着,密度很高,胡同外的大街上分布着寺庙、戏楼、会馆,这又是它的另一个公共空间。
北京老城由一间房子到一座院落,到一条胡同,到一个街区,到整个城市,构成了居民生活多元的公共空间。提到“街坊”,人们就很自然地联想到明清,甚至更早时期,国人居住的街区。老北京街区因具有这样丰富的多样性而充满活力。这正是许多老北京人和众多学者留恋“四合院——胡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被誉为彻底颠覆了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简·雅各布斯,她在关于城市发展的经典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有段对理想社区的阐述:一个生机勃勃的社区、一个活力无限的社区,一个具备价值内生的社区,在建筑形态上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点:用途混杂、街区的小路网多、建筑形态有连续性、有适当的密度。如果以这几个重要特点界定城市综合体的构成,老北京街区恰是这样的建筑群。
北京城区现存的四合院大多建于明清时期,缺少维修,同时由于人口的膨胀和社会的发展,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的缺陷显得越来越突出,社会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生存条件也今非昔比,没有现代城市基本设施的老宅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实际使用的功能需求和审美取向。对于北京这样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传统四合院再作为市民的主要居住形式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建筑本身,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典型独特的地方民居,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有价值的,应当有计划地保留。北京旧城街区改造和保护问题,无论是从城市风貌还是民生需求上来说,都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最佳的整治当然是,既能完整地保留四合院住宅建筑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又能解决人性化居住的问题。从“以人为本”出发,我们首先要突出的是“人”,保留民族风格并不是古建筑的翻版,不必如南池子大街的仿古四合院那样,过于强调传统的表象元素和传统材质,在四合院建造时使用了北京传统民居的构建方式,一些院落竟然是全部木结构。要知道,这是民居改造而不是古建筑修复我们不能落入文化自恋的误区,正如保留国粹不必连小脚也保留一样,需要的是重新发掘、提炼,完整地阐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脉络及其深层结构。
1.下列关于老北京居住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合院是封闭式住宅,它不与外界接触,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B.四合院的居民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通过胡同、大街和坊间构成的街区网络。

C.胡同是一种居住和商业混合使用的既有很高的私密度又有很高的舒适度的公共空间。

D.胡同外的大街上分布着寺庙、戏楼、会馆,这又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活动公共空间。

2.文章引用简·雅各布斯的言论,用以论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保护原则,下列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合院的改造,要在群居形式中通过院落的处理,以达到具有高私密性的空间。

B.“四合院——胡同”的改造,要构成大街和胡同街区网络的居民生活多元的公共空间。

C.四合院的改造要完整地保留四合院住宅建筑民族文化的特点,又要解决人性化居住的问题。

D.由胡同、街道、坊区规划结构形式的街坊的规划布置,满足街坊内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

3.文中画线的句子“北京城市街区不是一座座四合院简单相加之和”,引出了选文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哪个观点?(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