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书.人教版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书.人教版答案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四 :

第十一条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材料五:

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和美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1分)材料二中的罗马法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和原则?(2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试从国家元首的产生和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方面比较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点。(4分)结合史实,简析产生原因。(2分)

(3)有同学认为,材料五中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4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5分)

(5)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五的关系如何?(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四 :
第十一条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材料五:
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和美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1分)材料二中的罗马法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和原则?(2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试从国家元首的产生和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方面比较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点。(4分)结合史实,简析产生原因。(2分)
(3)有同学认为,材料五中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4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5分)
(5)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五的关系如何?(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6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百年杨绛亦芳华

100年前,诞生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杨绛先生以其博学、才情、恬淡、低调被称为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杨绛先生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父亲杨荫杭是晚清留日学生,曾做过胡适的老师。杨绛5岁开蒙,1919年其父辞职南归。1928年夏,杨绛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后来她考上了清华研究院。

当时清华大学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学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写于1933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1994年出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

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家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当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之后便经历了种种斗争,历尽劫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

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历经百年沧桑,杨先生的近照却依然如三联书店出的那套《钱钟书集》中夫妇二人的合照一般素雅恬淡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2年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刚入读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杨绛虽然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很多当时清华的人都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或许是天意,她在等待一个人――钱钟书。

据杨绛回忆,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机智幽默,侃侃而谈。两人一见如故,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与杨绛相爱了,并从此相携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是上世纪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经历了这样的姻缘,杨绛对现代人的婚姻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走过一个世纪沧桑的杨绛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如今,杨绛已是期颐之年,却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杨绛一直非常低调,有一年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宣传一下作品。对此,杨绛谢绝出席。

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她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②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

③“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钱钟书先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又是一表人才,杨绛先生一见钟情。

B.文章写到他们相识是在1932年的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暗示他们的爱情婚姻会长相厮守。

C.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夫唱妇随,夫妇二人一同出国求学,一起度过风雨 一生。

D.文章中写到钱钟书先生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出杨绛先生的精神人格。

E.杨绛先生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主要来源于她具有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2.结合全文,请概括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3.杨绛先生说她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被人们称为“世纪佳缘”,她在爱情婚姻方面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  有“军事奇才”、“常胜将军”之誉的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电视屏幕上的战争场景。他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马佳:《刘帅为什么拒看战争片?》《羊城晚报 》2010.6.9

“我不管你是哪一个战场,我不管你是谁的国家,我不管你对谁效忠、对谁背叛,我不管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我不管你对正义或不正义怎么诠释,我可不可以说,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摘自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材料二 当然,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的毛泽东,也非常清楚八路军对日作战的巨大号召力和形象感染力。平型关战斗当天,在前方只报“数百”,具体歼敌数还不明的情况下,毛泽东就对外宣布“将敌万余击溃,击毙甚多”,其目的也即在此。受此影响,抗战开始后不久,各部队就一律采取了数字加倍上报和加倍发表战果的做法。此一策略虽然在客观上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显示了相当的宣传效力。

——杨奎松:《从阶级革命的长远眼光看问题——毛泽东超出常人之处》《作家文摘报》2010.6.22

国共双方对于歼敌数量的统计也全然不同。比如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全解》记载为“消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诚3.5万余人,起义、改编2.8万余人……华东、中原人民解放军……计有:阵亡2.5万余人,负伤9.8万余人,失踪1.1万余人。合计13.6万余人”(第四卷第362页)。国民党方面的记载是“歼匪虽达四十万……而国军牺牲三十余万”(《戡乱战史》第十五册第127页,1984年3月第1版)。两方数据一比较,解放军认为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国民党只承认三十余万人,解放军承认损失三万六千余人(不含负伤数),国民党则记载为四十万,即便把负伤者算进去,也远远达不到国民党方面的标准。

 遗憾的是,由于大部分档案未能得到公开,后世治史者就只能根据以前的“宣布”来治史,加上以往两岸交流的阻塞,导致各说各的,许多战果经过数十年之后仍旧无法得到统一,这就给治史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而这些“宣布”在没有得到两岸档案的比对,又或者没有条件去证实时,“矛盾”就会在正式出版物中继续延续下去,并流传开来。

——胡博:《“复活” 的军团》

材料三 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80页

材料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反而成为中国内战的开端。中日战争期间不断在华北日本占领区发展游击队的中共军队,战后迅速扩张至东北。而二次大战结束前立即占领满洲国的苏联,一方面拒绝撤军,另方面则扶持中共军队接替对东北的占领。直至民国三十五年苏军始从东北撤离,蒋中正亦派遣了最精锐的国军部队前去接收东北,内战遂于此时爆发。美国曾派遣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国共冲突,然国共双方皆缺乏停火诚意。国民政府本应利用战后复原的机会,努力经营已残破不堪的民生经济,然而大小官员以胜利者姿态回到东部,贪腐横行,接收一时被认为“劫收”。内战使得修养生息的期望顿成泡影,高额军事开支迫使国民政府采取错误的金融政策,随后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效能愈益低落。然而致命的打击仍来自战场的失败。……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十二月七日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北。在情势危急的内战中,国民政府仍试图进行宪法的制定与实施。……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于南京集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摘自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二册第189到191页。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晚年的刘伯承元帅与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对国共内战有何相同看法?他(她)们是依据什么价值尺度来评价这场战争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共两党在歼敌数量的统计上有很大分歧的原因。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海峡两岸历史教科书在“国共内战”表述着力点的差异。如果让你来编这段教科书,你将怎样处理?

(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言简意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7.百年杨绛亦芳华
    100年前,诞生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杨绛先生以其博学、才情、恬淡、低调被称为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杨绛先生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父亲杨荫杭是晚清留日学生,曾做过胡适的老师。杨绛5岁开蒙,1919年其父辞职南归。1928年夏,杨绛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后来她考上了清华研究院。
    当时清华大学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学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写于1933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1994年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
    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家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当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之后便经历了种种斗争,历尽劫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
    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历经百年沧桑,杨先生的近照却依然如三联书店出的那套《钱钟书集》中夫妇二人的合照一般素雅恬淡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2年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刚入读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杨绛虽然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很多当时清华的人都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或许是天意,她在等待一个人--钱钟书。
    据杨绛回忆,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机智幽默,侃侃而谈。两人一见如故,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与杨绛相爱了,并从此相携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是上世纪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经历了这样的姻缘,杨绛对现代人的婚姻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走过一个世纪沧桑的杨绛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如今,杨绛已是期颐之年,却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杨绛一直非常低调,有一年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宣传一下作品。对此,杨绛谢绝出席。
    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她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
(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CD。
A.钱钟书先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又是一表人才,杨绛先生一见钟情。
B.文章写到他们相识是在1932年的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暗示他们的爱情婚姻会长相厮守。
C.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夫唱妇随,夫妇二人一同出国求学,一起度过风雨一生。
D.文章中写到钱钟书先生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出杨绛先生的精神人格。
E.杨绛先生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主要来源于她具有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2)结合全文,请概括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3)杨绛先生说她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被人们称为“世纪佳缘”,她在爱情婚姻方面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百年杨绛亦芳华
    100年前,诞生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杨绛先生以其博学、才情、恬淡、低调被称为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杨绛先生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父亲杨荫杭是晚清留日学生,曾做过胡适的老师。杨绛5岁开蒙,1919年其父辞职南归。1928年夏,杨绛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后来她考上了清华研究院。
    当时清华大学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学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写于1933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1994年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
    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家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当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之后便经历了种种斗争,历尽劫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
    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历经百年沧桑,杨先生的近照却依然如三联书店出的那套《钱钟书集》中夫妇二人的合照一般素雅恬淡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2年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刚入读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杨绛虽然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很多当时清华的人都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或许是天意,她在等待一个人--钱钟书。
    据杨绛回忆,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机智幽默,侃侃而谈。两人一见如故,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与杨绛相爱了,并从此相携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是上世纪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经历了这样的姻缘,杨绛对现代人的婚姻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走过一个世纪沧桑的杨绛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如今,杨绛已是期颐之年,却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杨绛一直非常低调,有一年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宣传一下作品。对此,杨绛谢绝出席。
    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她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
(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②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搜狐网)③“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锺书评)(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CD。
A.钱钟书先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又是一表人才,杨绛先生一见钟情。
B.文章写到他们相识是在1932年的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暗示他们的爱情婚姻会长相厮守。
C.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夫唱妇随,夫妇二人一同出国求学,一起度过风雨一生。
D.文章中写到钱钟书先生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出杨绛先生的精神人格。
E.杨绛先生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主要来源于她具有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2)结合全文,请概括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3)杨绛先生说她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被人们称为“世纪佳缘”,她在爱情婚姻方面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百年杨绛亦芳华
    100年前,诞生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杨绛先生以其博学、才情、恬淡、低调被称为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杨绛先生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父亲杨荫杭是晚清留日学生,曾做过胡适的老师。杨绛5岁开蒙,1919年其父辞职南归。1928年夏,杨绛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后来她考上了清华研究院。
    当时清华大学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学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写于1933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1994年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
    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家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当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之后便经历了种种斗争,历尽劫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
    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历经百年沧桑,杨先生的近照却依然如三联书店出的那套《钱钟书集》中夫妇二人的合照一般素雅恬淡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2年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刚入读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杨绛虽然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很多当时清华的人都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或许是天意,她在等待一个人--钱钟书。
    据杨绛回忆,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机智幽默,侃侃而谈。两人一见如故,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与杨绛相爱了,并从此相携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是上世纪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经历了这样的姻缘,杨绛对现代人的婚姻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走过一个世纪沧桑的杨绛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如今,杨绛已是期颐之年,却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杨绛一直非常低调,有一年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宣传一下作品。对此,杨绛谢绝出席。
    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她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
(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②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搜狐网)③“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锺书评)(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CD。
A.钱钟书先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又是一表人才,杨绛先生一见钟情。
B.文章写到他们相识是在1932年的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暗示他们的爱情婚姻会长相厮守。
C.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夫唱妇随,夫妇二人一同出国求学,一起度过风雨一生。
D.文章中写到钱钟书先生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出杨绛先生的精神人格。
E.杨绛先生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主要来源于她具有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2)结合全文,请概括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3)杨绛先生说她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被人们称为“世纪佳缘”,她在爱情婚姻方面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山西省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22分)材料一 有“军事奇才”、“常胜将军”之誉的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电视屏幕上的战争场景。他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马佳:《刘帅为什么拒看战争片?》《羊城晚报》2010.6.9

“我不管你是哪一个战场,我不管你是谁的国家,我不管你对谁效忠、对谁背叛,我不管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我不管你对正义或不正义怎么诠释,我可不可以说,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摘自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材料二当然,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的毛泽东,也非常清楚八路军对日作战的巨大号召力和形象感染力。平型关战斗当天,在前方只报“数百”,具体歼敌数还不明的情况下,毛泽东就对外宣布“将敌万余击溃,击毙甚多”,其目的也即在此。受此影响,抗战开始后不久,各部队就一律采取了数字加倍上报和加倍发表战果的做法。此一策略虽然在客观上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显示了相当的宣传效力。

——杨奎松:《从阶级革命的长远眼光看问题——毛泽东超出常人之处》《作家文摘报》2010.6.22

国共双方对于歼敌数量的统计也全然不同。比如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全解》记载为“消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诚3.5万余人,起义、改编2.8万余人……华东、中原人民解放军……计有:阵亡2.5万余人,负伤9.8万余人,失踪1.1万余人。合计13.6万余人”(第四卷第362页)。国民党方面的记载是“歼匪虽达四十万……而国军牺牲三十余万”(《戡乱战史》第十五册第127页,1984年3月第1版)。两方数据一比较,解放军认为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国民党只承认三十余万人,解放军承认损失三万六千余人(不含负伤数),国民党则记载为四十万,即便把负伤者算进去,也远远达不到国民党方面的标准。

遗憾的是,由于大部分档案未能得到公开,后世治史者就只能根据以前的“宣布”来治史,加上以往两岸交流的阻塞,导致各说各的,许多战果经过数十年之后仍旧无法得到统一,这就给治史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而这些“宣布”在没有得到两岸档案的比对,又或者没有条件去证实时,“矛盾”就会在正式出版物中继续延续下去,并流传开来。

——胡博:《“复活”的军团》

材料三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80页

材料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反而成为中国内战的开端。中日战争期间不断在华北日本占领区发展游击队的中共军队,战后迅速扩张至东北。而二次大战结束前立即占领满洲国的苏联,一方面拒绝撤军,另方面则扶持中共军队接替对东北的占领。直至民国三十五年苏军始从东北撤离,蒋中正亦派遣了最精锐的国军部队前去接收东北,内战遂于此时爆发。美国曾派遣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国共冲突,然国共双方皆缺乏停火诚意。国民政府本应利用战后复原的机会,努力经营已残破不堪的民生经济,然而大小官员以胜利者姿态回到东部,贪腐横行,接收一时被认为“劫收”。内战使得修养生息的期望顿成泡影,高额军事开支迫使国民政府采取错误的金融政策,随后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效能愈益低落。然而致命的打击仍来自战场的失败。……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十二月七日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北。在情势危急的内战中,国民政府仍试图进行宪法的制定与实施。……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于南京集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摘自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二册第189到191页。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晚年的刘伯承元帅与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对国共内战有何相同看法?他(她)们是依据什么价值尺度来评价这场战争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共两党在歼敌数量的统计上有很大分歧的原因。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海峡两岸历史教科书在“国共内战”表述着力点的差异。如果让你来编这段教科书,你将怎样处理?(7分)

(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言简意赅。)(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时代都要书写他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指数逐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前言)

材料

历史评价的对象

历史评价的变迁

古文经①

西汉以来,古文经学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太平天国运动

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1958年撰写)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媚洋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注释:①汉武帝末年,在孔宅和河间献王等处,陆续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都是周小篆写成的,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评价的对象,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时代都要书写他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指数逐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前言)

材料

历史评价的对象

历史评价的变迁

古文经①

西汉以来,古文经学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太平天国运动

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1958年撰写)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媚洋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注释:①汉武帝末年,在孔宅和河间献王等处,陆续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都是周小篆写成的,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评价的对象,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zz 来源:吉林市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题型:单选题

读图表:一批定价1万美元的货物,选择在图表中显示的某一天用人民币购买,最合算的时候比最不合算的时候要少支出

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

日期

2009-03-26

2009-04-27

2009-05-26

2009-06-26

1美元兑人民币

6.8321

6.8253

6.8285

6.8328

A.68元

B.32元

C.57元

D.75元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得知,用人民币购买货物,最合算的时候应该是美元对人民币汇价最低的时候,即1美元=6.8253元人民币。最不合算的时候应该是美元对人民币最高的时候,即1美元=6.8328元人民币。用人民币购买1美元货物少支出:6.8328元—6.8253=0.0075元,购买1万美元的货物则少支出75元人民币。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题【关键词标签】 汇率

【关键字标签】汇率

【结束】

3【题文】要扩大内需必须鼓励消费,但鼓励消费并不是无节制消费,更不是奢侈浪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而人们消费的度就在于

①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

②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③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承受能力

④是否能促进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①与题意无关,而④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再是当今时代提倡的科学、健康的生产追求,故不选。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3题【关键词标签】 消费

【关键字标签】消费

【结束】

4【题文】目前,全国661个城市中,已有近80个城市在部分居民中实行了阶梯水价。今后,国家在调整水价、电价、气价时,将逐步推广阶梯式定价的办法,对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部分实行优惠价格,而对超出基本需要部分实行较高的价格。用量越多,价格越高。国家对水、电、气实行阶梯价格的主要目的是

①体现资源的价值,反映资源的紧缺程度

②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节约,增强居民的节约意识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体现社会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对生产、对生活的影响。正确反映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用量越多,价格越高,充分体现价格的杠杆作用,也体现了社会公平。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4题【关键词标签】 阶梯价格

【关键字标签】价格

【结束】

5【题文】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2009年5月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了73起和10起,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2009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压力有增无减。9月11日,美国奥巴马总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18亿美元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处罚性关税。12月30日,美国又批准对中国钢管征收反补贴税。对此,我们要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贸规则

②制定应对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的策略

③了解行情,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④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考查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我国和美国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两国的摩擦可以利用世贸规则去解决,我国也应积极制定应对摩擦的策略,同时以此为鉴,增强自身的实力以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所以①②④的做法都是可取的,应选择。③的做法,会使我国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失去价格竞争优势,不选。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5题【关键词标签】 贸易摩擦

【关键字标签】贸易摩擦

【结束】

6【题文】 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依据是

①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市场机制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④加强直接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考查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家的职能。②是市场的作用,与题意无关。④的说法错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和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与宏观调控这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因此选A。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6题【关键词标签】 房价

【关键字标签】房价

【结束】

7【题文】自2007年末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的一篮子货币的汇价共下跌了15%左右。对于美国来说,美元汇价下跌会产生下列后果

①促进出口工业的复苏                   ②缓解高失业率的压力

③增加了债务负担                       ④增加了贸易逆差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解析】美元汇价下跌,意味着美元贬值。在国际市场上用美元标价会下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因此会促进美国出口的发展,同时会带动就业,减少贸易逆差。对外贸易的发展会增强美国的国际支付能力,故③④的说法错误,①②的说法都正确。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7题【关键词标签】金融危机

【关键字标签】汇价

【结束】

8【题文】 2009年6月温家宝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列举措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①中央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②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拉动农村消费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

④铁道部决定2009年春运旅客列车票价不上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考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解。①属于货币政策,④属于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生活,都不属于财政政策。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8题【关键词标签】 财政政策

【关键字标签】财政政策

【结束】

9【题文】据统计,目前占全国职工总人数8%的企业高管与垄断行业的职工,占有全国工资总额的55%,而占全国职工总人数92%的普通职工,只占全国工资总额的45%。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的措施有

①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②国家财政补贴普通职工

③工资薪金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D

【解析】考查如何解决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材料中的分配不公,并非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缺少资金引起的,所以②④不入选。①依法取缔和整顿过高收入中的非法收入或是不合理收入都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③中的工资薪金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让高收入者多交税,故选D。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9题【关键词标签】 分配不公

【关键字标签】分配不公

【结束】

10【题文】 2009年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努力克服困难,争取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这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有助于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并统筹着部分

D.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中国从金融危机中复苏,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A项是意识的产生,与本题无关。B说法错误,C项是强调整体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合。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0题【关键词标签】

【关键字标签】金融危机

【结束】

11【题文】 2009年12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次科技的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而决定应对经济危机取得胜利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金融危机本身是坏事,但能带来科技革命或变革,又是好事,这体现了①②,发挥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是实现转化的关键性条件,体现了②④,③与题干无关。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2题【关键词标签】 金融危

【关键字标签】科技 矛盾

【结束】

12【题文】 200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60华诞。新中国60年的不平凡历程,就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一次次经受严峻考验的过程。知难不退,迎难而上,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布署:继续全力保增长,坚定谋发展,2009年的经济一定会写下新的光辉篇章。材料说明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②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任意的

④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A

【解析】①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③的说法也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的。“知难不难,迎难而上”体现了事物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的哲学道理;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布署,体现了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3题【关键词标签】 保增长

【关键字标签】发展

【结束】

13【题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全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考查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题中在肯定党的先进性的同时,又指出党内存在的不足,这既承认了矛盾的存在,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时又将矛盾的两方面分为主次,所以选A。此题与③④无关。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4题【关键词标签】 矛盾

【关键字标签】党 矛盾

【结束】

14【题文】 2009年7月24日,暑期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活动启动。在这一活动中,要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同人民群众建立浓厚的感情。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群众史观,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5题【关键词标签】 历史唯

【关键字标签】历史唯物主义

【结束】

15【题文】 《诗经》中有“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品》中讲“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下列名句中与其所蕴相同哲理的是

A.芳林侧畔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答案】 A

【解析】《诗经》及《诗品》中的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都是发展的观点。与其一致的只有A。B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C体现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体现的是物质与意识或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6题【关键词标签】 《诗经

【关键字标签】诗经

【结束】

16【题文】我国政府坚决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严厉打击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②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④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考查国家职责和国家职能。国家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的暴力犯罪行为,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政治统治职能,因此选择D。与②④无关。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7题【关键词标签】 打砸抢

【关键字标签】政府

【结束】

17【题文】关于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后两者是国家机关,应该接受前两者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组成部分,各级人大中均有他们的代表

C.人民政协和各级人大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提供了渠道,都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各民主党派和人民代表大会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人民政协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商作用

【答案】 D

【解析】 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故A错。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各民主党派成员是以选民代表的身份参加人大,而不是以党派代表身份当选的,故B错。只有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包括人大,故C错。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8题【关键词标签】 共产党

【关键字标签】民主党派

【结束】

18【题文】某市交管部门严查醉酒驾驶问题,将行政处罚权依法细化,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这项措施

A.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扩大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限制了政府的行政决策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C.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D.增强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答案】 C

【解析】某市交管部门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在行使监督权,而不是扩大监督权,也不是扩大人民民主权利,排除A和D。人民的监督有助于政府更好的行使行政决策权,而不是对政府的限制,故B说法错误。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9题【关键词标签】 醉酒驾

【关键字标签】醉酒驾车

【结束】

19【题文】中共中央决定从2009年9月开始,启动全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基于     的需要。

①保障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实现党的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④更好地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组织领导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政府是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的主体,而不是党,故③错。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不是领导被领导关系,故④排除。科学发展观有助于用先进的理论全党,①②符合题意。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0题【关键词标签】科学发展

【关键字标签】科学发展观

【结束】

20【题文】截至2009年9月27日,中国已向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一万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②维和行动有利于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维和行动能扩大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军事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维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现,与“合作与交流”“扩大军事联系”无关,故排除③④。中国派维和部队,符合联合国宗旨,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因此选择①②。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1题【关键词标签】维和行动

【关键字标签】维和

【结束】

21【题文】 2009年8月21日是乌鲁木齐进入斋月的第一天(伊斯兰教历的第九个月称为斋月,穆斯林每年在这个月实行斋戒,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只能在日落后吃“斋饭”),而按照伊斯兰教礼拜的习俗,穆斯林每逢周五在清真寺做集体“主麻拜”。这些都表明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变迁,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穆斯林过着自己的宗教节日,体现我国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因此选择①③。②强调的是我国宗教事业不受外国干预,与题意无关。④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材料中没体现出来,故排除。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2题【关键词标签】 宗教

【关键字标签】宗教

【结束】

22【题文】美国时间2010年1月1日上午,近百名中国中小学师生组成的舞蹈队和旱冰队方阵引领着“上海世博花车”出现在有着120年历史的美国帕萨迪玫瑰花车巡游活动中。1月2日《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用大幅照片报道了上海世博花车。上海世博花车从造型到表演都注重中国元素、上海特色,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建设和谐城市的理念。《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展现上海风貌的花车前,有一群穿蝴蝶翅膀、溜着旱冰的小朋友,他们赢得了观众的一阵阵掌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海世博花车巡游活动,体现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应该通过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交流对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帮助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注重中国元素、上海特色”的世博会花车到美国巡游,体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①②③正确,故选择A。本题体现的是通过文化活动传播文化,而不是商业贸易,故排除④。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3题【关键词标签】 世博花

【关键字标签】上海世博花车

【结束】

23【题文】近年来,我国严打网络色情,严厉查处了一批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非法网站和违规转发黄色手机短信图片的运营服务商。这表明

①要避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危害文化市场

②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③应提供以流行文化为主的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要发展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选择。这一现象是由自发性导致的,而不是盲目性。流行文化不一定是有益的、健康的文化,所以①③的说法不准确。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4题【关键词标签】

【关键字标签】文化市场

【结束】

24【题文】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振兴文化产业之所以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因为

①文化产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②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③文化产业对人的成长有着持久影响

④离开社会效益就会影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科学、健康的文化产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落后的文化产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①的说法不准确。②③④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重视社会效益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5题【关键词标签】 社会效

【关键字标签】文化产业

【结束】

25【题文】 材料一:在河北承德普陀宗嵊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140多年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史册中展现民族凝聚力的光辉篇章。

材料二: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过了非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60周年国庆大典上,天安门广场矗立起56根寓意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柱。正面分别绘制身着节日盛装的56个民族男女载歌载舞图片,背面为该民族的吉祥图案和民族名称。

(1)请说明三则材料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及其重要性。(6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4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说你对加强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以及我们应怎样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14分)

【答案】 (1)①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2分)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4分)

(2)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思想。“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体现了这一点。(2分)

(3)①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分)②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2分)第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制度保证。(2分)第三,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前提。(2分)第四,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政策保证。(2分)第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公民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应尽的责任。(2分)

【解析】 第一问没有明确给出考查点,注意抓住三则材料共同点,并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第二问考查哲学知识,设问没有明确给出考查点,因此要从材料中找到与哲学相关联的关键词句,结合材料作答即可。第三问设问指向性明确,考查政治生活中,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题型】填空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6题【关键词标签】 土尔扈

【关键字标签】民族团结

【结束】

26【题文】材料一:2009年12月19日,经过长达13天的激烈争辩和争吵,有192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沉重落幕。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大相径庭,会议最终只公布了一份由包括中美在内的26个主要国家达成的没有具体减排目标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材料二: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节约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三:低碳经济时代下,中国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产业,国内一些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削减治污成本。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还是以煤为主。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

材料四:本世纪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在2020年达到几个目标,包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提高工业科技水平等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被置于重要位置。胡锦涛也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材料二、三、四反映了经济生活哪些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

(3)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应对“低碳时代”?(5分)

【答案】(1)①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经济安全带来了挑战。我们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而应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3分)②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使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实行污染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3分)③政府应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分)④企业也应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改革创新技术,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面临挑战”“根据国情”可以体现这一点。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一分为二看问题。引进外资,既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材料中“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下”体现了这一点。④系统与要素关系要求我们要做到系统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这一点。

(以上答案每点各3分,答对3条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最高分不能超过该问总分)

(3)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国家应加大对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营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自觉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生产方式和个人消费模式。(3分)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2分)

【解析】  设问没有明确给出考查点,回答第一问时 ,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低碳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挑战、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经济的特点等。第二问考查哲学知识,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把这些关键词句与所学哲学知识联系起来,观点与材料一一对应;第三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可以从文化的影响的角度作答。

【题型】填空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7题【关键词标签】 气候变

【关键字标签】低碳时代

【结束】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