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1933年美国总统美国国家垄断

1933年美国总统美国国家垄断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首批招募25万人,主要工作是植树造林、防止土地侵蚀、建立国家公园、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到1942年解散时,共有275万青年在队里劳动过。美国历史上全部公私造林成果,一半以上出自他们之手。

材料三 一些史学家指出,罗斯福在国内努力实行“新政”的同时,在国外,他积极与苏联建交以牵制德、日,并执行“睦邻政策”以巩固后院,并且,他还“背着公众策划各种计谋对侵略者施加战争以外的各种压力,并武装潜在的受害者”。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四 《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写道: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政治,并且在他的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罗斯福新政涉及哪些方面的调整?(4分)

(3)结合美国的相关史实,请你谈谈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6分)

(4)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正在寻求什么最为有效的策略?联系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政府对内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当前危机的危害?(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芒市高三教学质检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限额。”这一法律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限额。”这一法律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自由贸易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世界性金融危机仍然在肆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由贸易的原则面临严重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材料二  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表明,1854—1856年英国对外贸易呈现出什么特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材料三 

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

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年9月

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

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

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2)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措施的相同点。这些措施对当时的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四  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引自P.林德著、王新奎编译《国际贸易》

(3)根据材料四,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五  综合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在内的行业。       

                                               ——《中国如何直面反倾销》

    (4) 材料五反映了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请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1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十校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1933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高中新课程 2008年高考复习备考训练 历史 岳麓版 岳麓版 题型:013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是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回答下题

(1)

罗斯福总统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

[  ]

A.

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

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

改革美国两党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D.

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

观察1933~1937年美国经济活动指数表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对外战争的刺激

B.

罗斯福新政

C.

凯恩斯主义的推行

D.

美元核心地位的确立

(3)

美国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了势工的一些基本权利,包括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限制,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这说明

①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②美国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

③低收入群体利益得到保证

④维护并发展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1933年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使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这一措施是

[  ]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工业生产

C.

调节农业生产

D.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5)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下列有关解释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

A.

“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B.

“经济的营运”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

”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D.

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时演说:“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材料二 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当时面临什么处境?

(2)材料二中“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结合所学分析所谓的“革命计划”是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永远……新运用”,在新政中是如何体现“新运用”的?是否“永远地纠正”了“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材料二  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

或是象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摘自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三  在1958~1968年这段时期……以新发现和新发明为基础的工业部门的平均增长率为85%。但是电子计算机的生产在这段时期增长511%……这些数字表明,仅仅保持加工工业每年平均增长52%的比例,就需要有多少新部门,就需要这些部门有多么高的增长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2分)?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2分)

(3)材料二中说“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大局已定”是否正确(1分)?为什么(4分)?

(4)材料三的数字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1分)?从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方面说明其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高中课程新学案 必修1、必修2(复习)、历史 题型:013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回答下题。

(1)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  ]

A.

使美元升值

B.

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C.

鼓励银行立即开业

D.

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2)

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

调节农业生产

B.

调整工业生产

C.

整顿金融财政

D.

实行以工代赈

(3)

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论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这一法令

[  ]

A.

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

B.

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

C.

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生产

D.

对资本主义国有化改革

(4)

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

A.

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B.

危机迫使美国采取缓和劳资关系的措施

C.

“新政”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D.

“新政”严格限制资产阶级的权力

(5)

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再由政府补贴。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减轻农民税收负担

B.

调整工农业生产比例

C.

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D.

安抚农民,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6)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

A.

恢复银行信用

B.

举办公共工程

C.

调整农业经济

D.

规范企业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罗斯福新政形成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机制。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制额。”这一法令说明
[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0125 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限额。”这一法律说明
[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的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A.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滞胀”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9??11”事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伯恩斯的《罗斯福:狮子与狐狸》,在这本书中他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的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A、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滞胀”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9·11”事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试说明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新华网》

(2)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新浪网》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1933年美国《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罗斯福与农民交谈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蓝鹰标志。其意在(    )

A.使产品优良价格公道   B.带头赈济失业工人     

C.防止盲目竞争         D.使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1933年美国《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蓝鹰标志。其意在

A.使产品优良价格公道       B.带头赈济失业工人

C.防止盲目竞争     D.使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试说明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4分)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新华网》

(2)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2分)

材料二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新浪网》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