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答案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年级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语文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题目。(4分)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外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借助什么景物来表达这个字的?(2分)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是词人却苦闷、无奈,整天在失意痛苦中煎熬。

B.词的上片写看蕉,下片写听蕉,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进一步把愁引向深处。

C.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潇潇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题目。(4分)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外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借助什么景物来表达这个字的?(2分)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是词人却苦闷、无奈,整天在失意痛苦中煎熬。

B.词的上片写看蕉,下片写听蕉,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进一步把愁引向深处。

C.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潇潇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题目。(4分)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外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小题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借助什么景物来表达这个字的?(2分)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是词人却苦闷、无奈,整天在失意痛苦中煎熬。
B.词的上片写看蕉,下片写听蕉,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进一步把愁引向深处。
C.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潇潇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万载三中九年级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语文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题目。(4分)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外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小题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借助什么景物来表达这个字的?(2分)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是词人却苦闷、无奈,整天在失意痛苦中煎熬。
B.词的上片写看蕉,下片写听蕉,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进一步把愁引向深处。
C.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潇潇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题。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外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借助什么景物来表达这个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是词人却苦闷、无奈,整天在失意痛苦中煎熬。
B、词的上片写看蕉,下片写听蕉,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进一步把愁引向深处。
C、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潇潇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版 题型:022

辛弃疾,________(朝代)词人。字________,号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朝代)词人,字________。从作品风格上看,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王磐,________(朝代)散曲家,字鸿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2.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

4.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望江南》 中写女子望眼欲穿,思念不尽的句子是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意思一致。

7.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⑴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⑸ 《望江南》 中写女子望眼欲穿,思念不尽的句子是                         ,

                       

⑹《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意思一致。

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4届江西省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4分)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B. “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C. 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D. 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B. 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 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D. 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语文同步训练篇(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题后的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开头三句运用七个叠词,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来风急”与词中哪个词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前三句应作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诗词韵里读春天

                                        张桂玲

    ①这个早春的寒气太重,企盼中却未见随风摇曳的柳丝儿含青吐绿,未见草长莺飞的影子裁出春天的新装,2006年的春天啊,在望穿秋水的企盼中栅栅来迟……

    ②寒风阵阵中,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内心里对春天的呼唤,于是翻开了书页急急寻找,二月里的春色便在蒹葭苍苍的《诗经》里,在唐诗宋词的韵脚里,在寻寻觅觅的眸子里闪亮起来。(A)

③“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繁祁祁。”在这个窗外依然寒气浓重的下午,当目光定格在书页中这16字之上的时候,春的气息早已先于我的感觉透过泛黄的的纸页,缭绕着清清草香扑面而来。春日返,草木盛,莺鸣枝上,白蒿重重,采得一枝在手,余香轻轻拂面,春天就在这样一种古典的情怀中铺展、荡漾开来……原来,在千年之前,早有这首出自《诗经·小雅·出车》的小诗,已将春天的意境渲染得如此婉约而动人。   

④“暖雨睛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生于乱世中的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蝶恋花》读来更令人怦然心动。暖阳融融.睛风缕缕.冰消雪融,沉睡了一冬的思绪,终于在含情柳眼婉约梅腮中飞扬起来。(B)“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那吹皱的,岂止是水呢,也是满池波动的心思啊!一句“春心动”,不知撩动了多少闺中少女细细密密如柳丝儿般缠绕心头的心事。

    ⑤追随着女词人的足迹,来到她《减字木兰花》的卖花担上,寻找另一种春天的风情。但见得“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一担春花,泪染轻匀,如红霞万朵,晨露犹带,此时眼前之花已非花,乃是词人一种心情的写照。读着读着,仿佛叫人看到了千年之前的那样一个清晨,忽闻得卖花人吆喝声的易安,笑微微翩翩然从屋内闪出,精挑细选出一支沾满朝露的鲜花来,对着菱花铜镜流连顾盼看欲簪还休:生怕花艳压人妆,又想人面娇胜花,于是踌躇复踌躇的心情便在这一担花中次第开放……

    ⑥领略过易安的水样柔情,再漫步到杜甫堂中去感受一番男儿眼中的春天——“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一直被冠名且被公认为现实主义诗人,其实他亦有被人所忽视的柔肠婉转的一面。就凭他《曲江对雨》里的这一句,那别样的春色就足够让我们在其间尽情倘佯了。试想,在一个微雨迷蒙如烟缥缈的春日里,雨落花湿,犹似胭脂著水,伫立于绿水青岸,情深款款,凝神而立,且看水中青荇飘摇,河畔翠带牵风,细细品味着春天的大自然赠予的这份厚礼者,又该是何等的惬意与畅然!

    ⑦春天从《诗经》泛黄的纸页中舞过,                                ,春天在杜工部的笔下摇曳,春天是如此多姿多彩。

    ⑧沉浸在诗词韵里,张开心灵的眼睛。读春,你还会发现,春天的情怀又何止一种呢?万千的伤春之绪与惜春之情,尤其是面对桃红谢了晚春匆匆将逝之际,更有无数文人墨客难遣的情怀寄于其中。“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那是无尽的落寞失意与无人能解只可意会的一种感伤在诗句间流淌啊。只是在这个寒意仍浓,花事还早,春色尚不足的初春时节,也许是不宜搬出来伤怀的。

    ⑨三月里的一天我就这样在诗词韵里静静地读着春天,时有暗香盈袖,清气氤氲,满怀的芬芳如轻烟般轻绕在衣襟。想象着从中采撷了一朵带露轻颤的花儿,放在了案前的花瓶里,但听得有微微花语在耳畔轻轻响起:在还有花堪折的岁月里啊,且买得一枝春欲放……

17.作者在诗词韵里读春天,读出了哪些春天的情怀?(2分)

18.第⑥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为第⑦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4分)            

19.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从本文第②④段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我选(     )句,                                                              

                                                                               

20. “在还有花堪折的岁月里啊,且买得一枝春欲放”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21.本文作者在诗词里读春天的阅读经验,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中考新题型热点题库、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文后思考题。

想念荷花

琦君

  ①我在四五岁时,那时想象不出西湖的银浪烟波究竟有多美,只觉得父亲敲着膝头,高声朗吟的神情很快乐,音调也很好听。

  ②父亲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六,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到两个星期后的六月二十四,便是荷花生日。母亲说荷花盛开,象征父亲身体健康。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总要托城里的杨伯伯,千方百计地采购来一束满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等待花瓣渐渐开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与香炉里的檀香味混和在一起,给人一份沉静安详的感觉。

  ③到了杭州这个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么多新鲜荷花。我们的家正靠近西子湖边,步行只需半小时就可到湖滨公园。那条街名叫“花市路”。父亲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诗,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是:“门临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滨归钓迟。”其实父亲很少钓鱼。他带我去湖滨散步,冬天为赏雪,夏天为赏荷。赏雪的时候少,因为天气太冷了,赏荷却是夏天傍晚常常去的。夜晚,荡着船儿,听桨声欸乃,看淡月疏星,闻荷花阵阵清香,毕竟是人间天上的享受。

  ④六月二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州人的游湖赏花就从六月十八开始,到二十四这一天是最高潮,整个里外湖都放起荷花灯来。大小画舫,来往穿梭,谈笑声中,丝竹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宵达旦。我不是个懂得赏花的雅人,也体会不到周濂溪爱莲的那份高洁情操。我喜欢“落夜湖”,只是为了赶热闹。父亲却不爱这种热闹。母亲呢?只要是住在杭州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湖”一番。她不是赶热闹,而是替父亲放荷花灯。放一百盏荷花灯,祈求上天保佑父亲长命百岁。所以她坐在船上,总是手拨念佛珠,嘴里低低地念着《心经》。因为外公说过的,父亲和荷花同生日,照佛家说法,是有一段善缘的。

  ⑤记得有一天,父亲忽然问我:“‘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湖海客’是什么意思,你懂吗?”我说:“是退隐的意思吧。”父亲笑笑说:“就是我现在的心境,摆脱了官职,一身轻快。”但我觉得他脸上似有一丝蓦然回首的落寞神情。难道父亲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叹知遇难求吗?

  ⑥抗战兵兴,我们举家避寇回乡。父亲竟因肺病不治,于翌年溘然长逝。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们对一向喜爱的荷花,也无心欣赏了。

  ⑦在兵荒马乱中,我又鼓起勇气,到上海完成大学学业。中文系主任夏老师非常喜爱荷花。有一天,和系里几位同学在街上购物,遇上滂沱大雨,我们就在一间茶楼品茗谈天。俯视马路积水盈尺,老师就作了一首律诗描绘当时情景。最后两句是:“一笑横流容并涉,安知明日我非鱼。”他想象西湖此时,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叶上,形成千万水珠跳跃的壮观吧。

  ⑧那时杭州陷于日寇,老师慨叹有家归不得,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⑨胜利后回到杭州,浙江大学暂借西湖罗苑复校。我去拜谒老师,从书斋窗户向外眺望,远近一片风荷环绕,爱荷的夏老师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悦的。他提笔蘸饱了墨,信手画了一幅荷花,由师母题上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飞上诗句”,老师随即落款送给了我。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

  ⑩不管是“墨团”也好,是“玉槎枒”也好,那总是吟诗作画、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啊。

  夏老师与师母都在祖国大陆。不久前海外友人来信告知,夏老师已年迈体衰。他已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杭州、思念西湖无主的荷花吧。他怎能想得到当年在上海时所作的诗“安知明日我非鱼”呢?

  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乡的荷花。

(选自《琦君散文集》)

(1)

这篇优美的散文题为“想念荷花”,其实荷花并不是作者着重所写的内容,作者真正想念的是什么呢?请概括回答,不得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本文有映衬之妙,如第④段写自己爱赶热闹,写母亲为父亲放“荷花灯”,就是衬托出杭州“落夜湖”的盛景与游人的欢乐,进一步表现作者对战前美好生活的怀念,进而谴责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巧妙地点明文章主题。

B.

本文的语言以含蓄见长,往往在含蓄中见真情,如第⑤段中父亲那时的情感,实际上就是孟浩然的诗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或者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希望人生有所建树的思想。

C.

段中“安知明日我非鱼”是化用了庄子文章中的典故,文章通过此句,写出了夏老师的才华,夏老师在诗句中以“鱼”自喻,用鱼戏荷叶间的意境,写出他对荷的喜爱之情。第段再提此句,也照应了前文,使文章结构更显严谨。

D.

第⑨段中“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一句与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结尾写作者寓所挂藤野先生的相片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思念之情。

(3)

文章语言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请你选择出文中你所喜欢的一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所选优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喜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是个性化的,就本文而言,文章的主题与情感可以作多元化的理解。下列各项中的诗文名句哪一句的情感不是本文重点抒发的内容?

[  ]

A.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C.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李清照《武陵春》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5)

探究分析:托物抒情是诗人和作家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荷花是诗人和作家们常常借用的事物。下列诗词是写荷的名篇,请你选择其中一首,探究其中的“莲”被赋予了哪些含义。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节选)

(2)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宋]晏几道《蝶恋花》(节选)

(3)千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在秋江上。竟无人解暮年苦!

——[元]刘秉忠《南吕·千荷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三语文(下) 题型:048

读李清照《声声慢》词,回答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从结构看,打破了上、下片界限,全词一气贯注。开头点明心境,中间层层铺垫,抓住秋天景物渲染惨淡意境,结尾收束全词,既严谨完美又含蓄。

B.从内容看,这首词作法独特,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写尽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C.从音节看,短促幽咽,巧妙运用叠词,缠绵哀怨,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兼二,闺词绝调。

D.从情景看,尽管开端三句就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但从全词看,是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2.简要分析着首词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李清照的词有很高成就,在南渡之前,词的内容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虽题材狭窄,但在词中却大胆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享受,含蓄中表达寂寞和离情。这些都表现出李清照超人的活力与才华。作为一名封建社会女性,李清照歌颂爱情美,歌颂自然美,歌颂自然与人的品格美,歌颂相思爱情统摄下的诸美合一的美,在当时有着文学史的进步意义。我们可从李清照词《醉花阴》的分析中得出。原词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这首词一向被推为李清照以写愁见长的前期词的代表作。若仅理解为一个愁字,理解为写愁的浓烈则是不够的。这首词上片写词人深秋时节孤独寂寞之感,实际她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先从天气写起,然后一句“瑞脑消金兽”便是转写室内情景。上片寥寥数句,就把一个闺中少妇的心事重重之愁描摹出来,接着马上接一句“佳节又重阳”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时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么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更是别有一凄凉滋味。词的下片转到实物写情。以花比人,并非始自李清照,但李清照却巧妙以景比作,通过黄花之“形”的联系,进入到“神”的比较中,虽未作容貌、服饰的描写,但人瘦便产生了一个呼之欲出的高洁的闺阁佳人的形象,最后两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寞的深秋怀人境界,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从此词透露出将诸美合一的写法,对后世作家的影响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另《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也可看出此种手法。

  (3)李清照南渡后,词风为之一变,这是那个动荡的朝代所影响。她的词主要写她乱离中的孤苦生活。这些词虽写个人的遭遇与感受,但客观上反映了南渡初许多离乡背井人们的共同遭遇与感受。她积极关心现实政治,表现出浓浓的爱国之情。因而从这方面来说,作为一个女性,有着如此关注现实、关注国家之情,从这方面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我们可从《永遇乐》[落日熔金]中体会,原词如下: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4)这首词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感,宋张端头义说“易安……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从中透出对国家的怀念。词中一句“人在何处”的叹息,让人感受到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的痛苦心声,接下来一句“吹梅笛怨”显然是暗用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借以抒写对旧都的哀思。最末一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一句愈见悲凉。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念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在观赏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历史的巨变,人事的沧桑,已使她再也不敢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只能在隔帘笑语中聊温旧梦。帘外的那个世界似乎很近,却又离得很远,因为它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南宋末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可见此词爱国情之浓,感染力之强。

  (5)李清照在词中创造出的诸美合一,以及强烈的关注现实社会,强烈的爱国之情,让人看到一个女词人在动荡的社会的历史价值,因而,她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1)仔细阅读上文,给下列词归类。

①如梦令  ②永遇乐(落日熔金)  ③醉花阴  ④一剪梅

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前的有:_______________。

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的有: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论述李清照的词时,还引用到其他诗句,请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①“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

②“江城五月落梅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上文写道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南渡前,李清照词作的内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渡后,其词作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来看,李清照的词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4

  (1)李清照的词有很高成就,在南渡之前,词的内容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虽题材狭窄,但在词中却大胆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享受,含蓄中表达寂寞和离情。这些都表现出李清照超人的活力与才华。作为一名封建社会女性,李清照歌颂爱情美,歌颂自然美,歌颂自然与人的品格美,歌颂相思爱情统摄下的诸美合一的美,在当时有着文学史的进步意义。我们可从李清照词《醉花阴》的分析中得出。原词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这首词一向被推为李清照以写愁见长的前期词的代表作。若仅理解为一个愁字,理解为写愁的浓烈则是不够的。这首词上片写词人深秋时节孤独寂寞之感,实际她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先从天气写起,然后一句“瑞脑消金兽”便是转写室内情景。上片寥寥数句,就把一个闺中少妇的心事重重之愁描摹出来,接着马上接一句“佳节又重阳”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时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么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更是别有一凄凉滋味。词的下片转到实物写情。以花比人,并非始自李清照,但李清照却巧妙以景比作,通过黄花之“形”的联系,进入到“神”的比较中,虽未作容貌、服饰的描写,但人瘦便产生了一个呼之欲出的高洁的闺阁佳人的形象,最后两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寞的深秋怀人境界,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从此词透露出将诸美合一的写法,对后世作家的影响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另《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也可看出此种手法。

  (3)李清照南渡后,词风为之一变,这是那个动荡的朝代所影响。她的词主要写她乱离中的孤苦生活。这些词虽写个人的遭遇与感受,但客观上反映了南渡初许多离乡背井人们的共同遭遇与感受。她积极关心现实政治,表现出浓浓的爱国之情。因而从这方面来说,作为一个女性,有着如此关注现实、关注国家之情,从这方面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我们可从《永遇乐》[落日熔金]中体会,原词如下: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4)这首词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感,宋张端头义说“易安……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从中透出对国家的怀念。词中一句“人在何处”的叹息,让人感受到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的痛苦心声,接下来一句“吹梅笛怨”显然是暗用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借以抒写对旧都的哀思。最末一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一句愈见悲凉。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念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在观赏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历史的巨变,人事的沧桑,已使她再也不敢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只能在隔帘笑语中聊温旧梦。帘外的那个世界似乎很近,却又离得很远,因为它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南宋末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可见此词爱国情之浓,感染力之强。

  (5)李清照在词中创造出的诸美合一,以及强烈的关注现实社会,强烈的爱国之情,让人看到一个女词人在动荡的社会的历史价值,因而,她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1)仔细阅读上文,给下列词归类。

①如梦令  ②永遇乐(落日熔金)  ③醉花阴  ④一剪梅

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前的有:_______________

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的有: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论述李清照的词时,还引用到其他诗句,请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①“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

②“江城五月落梅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上文写道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南渡前,李清照词作的内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渡后,其词作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来看,李清照的词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词的开端三句,多用叠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3.词中直接描写主人公愁烦苦闷心情的句子是什么?间接表现的又是哪些句子?

4.古诗词中还有许多表现愁苦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6. 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B. “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C. 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D. 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7.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B. 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 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D. 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如今有谁堪摘?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1)我认为下列关于本词艺术特点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A、从结构看,打破了上、下阕界限,全词一气贯注。开头点明心境,中间层层铺垫,抓住秋天景物渲染惨淡意境,结尾收束全词,既严谨完美又含蓄。

B、从内容看,这首词写 法独特,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写尽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C、从音节看,短促幽咽,巧妙运用叠词,缠绵哀怨,用浅俗之话,发清新之思,词意兼二,闺词绝调。

D、从情景看,尽管开端三句就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但从全词看,是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2)我认为对下列词作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词一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表现了寂寞、空虚、复杂、细致的生活感受和心理状态。

B、词的中间部分通过淡酒、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形象,构成动人的意境,使人更觉凄苦哀婉,可以说全词以境界写愁。

C、词作最后用感叹兼反问表达爱国思想、民族意识、国破家亡之恨。

D、词作抒写孤寂的愁苦和自身漂泊的哀痛,情调流于低沉,谈不上什么艺术成就和社会意义。

3)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     著名女词人,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宋词的年代
  青藤静静攀在漆迹斑驳的旧墙边,空气里漂浮着不知名的清香,一个罗衫淡淡的女子,提一盏小小的荷花灯,循着词人的韵脚婉约地走来。
  那是多雨季,多忧愁的《雨霖铃》,是被落花和笙箫包围的《满庭芳》;是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凤》,是靡丽凄婉,让我伤感的——宋王朝。
  整个飘雨的午后,我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前宋词的烟波浩渺中。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
  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曾经,想做羽扇纶巾间穿行的女子,在西子湖畔独品晓风残月,绿柳如烟中墨笔添香,做那宋朝华美锦缎上韵短而味长的一笔。
  曾经,想学闲雅清丽的同叔,凄婉优柔的易安,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万古的痴情。
  只是,这是一个没有宋词的年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朝代,早已浓缩咸淡淡的身影,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沉淀下去。
  在那本该丝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没有谁肯对着秋月伤情悲怀。素笺成灰,相思成灾,赤裸裸的爱恨恩仇随意抛出,还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年代,充足的物质让我们安逸,流行的泛滥,语言的苍白晦暗,让豪放、婉约成为已逝的背景。黯然回首间,钢筋水泥的丛林,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使暗香疏影早已成为沧海桑田,还有谁肯闲情雅致的栏杆拍遍,欲说还休?
  于是我们总在叹息世路难行,叹息良辰美景虚设,却有谁忍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笑饮不敌疾风的浊酒一杯?太多的事非功过“剪不断,理还乱”,足以让我们彷徨不知所终,哪里还能用文字表达出无与伦比的穿透力,让人思绪万千,让人拍案叫绝。
  庸俗的无数种定义,在这个恹恹的年代,开出纸一样的花朵。
  千年的宋词,那种气韵,那种凝重与低沉,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栽。在这空虚浮燥的年代,宋词,像是被不停搓揉的花瓣,在落花流水中日渐式微。再优雅也只能裱挂于房室之中,像是帘幕重重后那只飞起不再回转的惊鸿。而不管枉结多少愁肠,那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极致,那个造就山水仙气,世外清音的韵律,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于雾霭沉沉之中遁无形迹。
  于是我喟叹,不能像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寻着旧日的谢桥;不能如柔弱无力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更不可能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
  没有宋词的年代,兰舟催发的桨声,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篙独去。
  每当月照轩窗,我唯有在秦悲柳切,伤花惜春的缠绵悱恻里,化身成崖草边的一朵红菡萏,让长长的雨,把整颗心沁得透湿。我唯有怀想、感伤那个风雨飘摇的宋王朝,那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
  感谢,感谢这段距离——
  沉淀了千年的孤独,让我足以远远地、静静地拈花微笑。
1.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
(1)丽凄婉( )
(2)霓裳轻舞( )( )
(3)于无形( )
(4)菡萏( )( )
2.文中的许多词语与句子都是从诗词幻化而来,请写出下面的词语或句子出自哪句诗词,并指明其作者是谁。
(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渭城的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暗香疏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流行的泛滥,语言的苍白晦暗,让豪放、婉约成为已逝的背景”中的“豪放”与“婉约”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其代表人物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没有宋词的年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哪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情感?之所以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模拟最后冲刺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按要求填空(6分)

1.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2.                 ,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5.月亮与诗人有着不解的情缘。李白在《                》中浪漫地“举杯邀明月,                 ”,        在《望月有感》中表达了“                  ,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感受。

6.山河破碎时,中国优秀文人的爱国忠愤喷涌而出:岳飞“                    ,笑谈渴饮匈奴血”(《        》);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