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美国国家垄断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美国国家垄断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 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9月29日,众议院以228票反对、205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这项救援计划。为让持反对意见的议员改主意,布什政府对救援计划做出些许改动,并全力开展游说工作。改动后的计划10月1日获参议院批准,10月3日,众议院重新投票,以263票对171票通过修改过的金融救援计划,总统布什随即将之签署生效。

材料二 2008年12月6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三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平息。2008年11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金融救援计划”的运作程序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它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简要比较材料二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9月29日,众议院以228票反对、205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这项救援计划。为让持反对意见的议员改主意,布什政府对救援计划做出些许改动,并全力开展游说工作。改动后的计划10月1 日获参议院批准,10月3日,众议院重新投票,以263票对17l票通过修改过的金融救援计划,总统布什随即将之签署生效。

材料二  2008年12月6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三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平息。2008年11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回答:

(1)材料一中“金融救援计划”的运作程序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它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简要比较材料二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云南省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 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9月29日,众议院以228票反对、205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这项救援计划。为让持反对意见的议员改主意,布什政府对救援计划做出些许改动,并全力开展游说工作。改动后的计划10月1日获参议院批准,10月3日,众议院重新投票,以263票对171票通过修改过的金融救援计划,总统布什随即将之签署生效。
材料二 2008年12月6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三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平息。2008年11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金融救援计划”的运作程序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它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比较材料二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 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9月29日,众议院以228票反对、205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这项救援计划。为让持反对意见的议员改主意,布什政府对救援计划做出些许改动,并全力开展游说工作。改动后的计划10月1日获参议院批准,10月3日,众议院重新投票,以263票对171票通过修改过的金融救援计划,总统布什随即将之签署生效。

材料二 2008年12月6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三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平息。2008年11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金融救援计划”的运作程序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它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简要比较材料二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9月29日,众议院以228票反对、205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这项救援计划。为让持反对意见的议员改主意,布什政府对救援计划做出些许改动,并全力开展游说工作。改动后的计划10月1日获参议院批准,10月3日,众议院重新投票,以263票对17l票通过修改过的金融救援计划,总统布什随即将之签署生效。
材料二2008年12月6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三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平息。2008年11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回答:

(1)材料一中“金融救援计划”的运作程序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它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简要比较材料二中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相似之处。与罗斯福新政相比,奥巴马的计划有何新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他们采取上述策略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9月29日,众议院以228票反对、205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这项救援计划。为让持反对意见的议员改变主意,布什政府对救援计划做出些许改动,并全力开展游说工作。改动后的计划10月1 日获参议院批准,10月3日,众议院重新投票,以263票对17l票通过修改过的金融救援计划,总统布什随即将之签署生效。

材料二

2008年12月6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通过民主党每周广播讲话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透露至少创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5点具体构想: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材料三

这场席卷全球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平息。2008年11月15日,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以上三则材料均根据“中国新闻网”相关报导整理

(1)材料一中“金融救援计划”的运作程序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巴马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和奥巴马计划的新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策略(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策略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质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制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质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质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质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     ]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
B.分权制衡体制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1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题型:单选题

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B.分权制衡体质形同虚设
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四川省高三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

摘自《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林肯简介》

材料二:早在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因命运所加的恐怖而冻僵之时……我们处于震惊之中,但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勇敢而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三次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富在国会的演讲(1941年12月8日)

(1)材料一说,林肯第一次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历史上未遇的难关”。当时美国遇到了什么,“难关”?林肯为什么会赢得崇高的声誉和地位?(5分)

(2)材料二说,’“八年前”即1933年美国的生命似乎处于“冻僵之时”。请从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说明当时美国出现的严重情况。(5分)

(3)在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我们采取了行动”。请指出罗斯福政府那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这些“行动”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

(4)在材料三中,罗斯福愤怒指出,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这天发生了什么严重事件?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为“保卫我们自己”,美国在外交、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

摘自《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林肯简介》

材料二:早在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因命运所加的恐怖而冻僵之时……我们处于震惊之中,但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勇敢而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三次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富在国会的演讲(1941年12月8日)

(1)材料一说,林肯第一次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历史上未遇的难关”。当时美国遇到了什么,“难关”?林肯为什么会赢得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2)材料二说,’“八年前”即1933年美国的生命似乎处于“冻僵之时”。请从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说明当时美国出现的严重情况。

(3)在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我们采取了行动”。请指出罗斯福政府那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这些“行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材料三中,罗斯福愤怒指出,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这天发生了什么严重事件?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为“保卫我们自己”,美国在外交、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
摘自《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林肯简介》
材料二:早在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因命运所加的恐怖而冻僵之时……我们处于震惊之中,但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勇敢而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三次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富在国会的演讲(1941年12月8日)

(1)材料一说,林肯第一次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历史上未遇的难关”。当时美国遇到了什么,“难关”?林肯为什么会赢得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2)材料二说,’“八年前”即1933年美国的生命似乎处于“冻僵之时”。请从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说明当时美国出现的严重情况。

(3)在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我们采取了行动”。请指出罗斯福政府那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这些“行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材料三中,罗斯福愤怒指出,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这天发生了什么严重事件?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为“保卫我们自己”,美国在外交、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