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少量苯酚加入试管,再加入2mL水,有什么现象?

少量苯酚加入试管,再加入2mL水,有什么现象?答案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

蔗糖里加入稀硫酸或加入浓硫酸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合物A、B、C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50,分子中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其中氧的含量为23.5%.实验表明:化合物A、B、C和D均是一取代芳香化合物,其中A、C和D的苯环侧链上只含一个官能团,B能发生银镜反应,4种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A
NaOH溶液
H+
E(C7H6O2)+F 
B
NaOH溶液
H+
G(C7H8O)+H
NaOH溶液
H+
I(芳香化合物)+J
D
NaOH溶液
K+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36
136
,C的分子式是
C8H8O2
C8H8O2

(2)H的结构简式为
HCOOH
HCOOH
,B的结构简式为
,I的结构简式为

(3)判断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
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
,⑦
酸碱中和
酸碱中和

(4)现有如下溶液:NaOH、NaHCO3,、饱和溴水、FeCl和NHCl.从中选择合适试剂,设计一种实验方案鉴别E、G和I:
取三只试管,各加2mL水,分别将少许E、G、I加入试管中,再各加入1-2滴氯化铁溶液,呈现蓝紫色的试管中的化合物是苯酚I;
另取两只试管,各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将E和G加入试管中,充分振荡后,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合物为苯甲醇G,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合物是苯甲酸E
取三只试管,各加2mL水,分别将少许E、G、I加入试管中,再各加入1-2滴氯化铁溶液,呈现蓝紫色的试管中的化合物是苯酚I;
另取两只试管,各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将E和G加入试管中,充分振荡后,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合物为苯甲醇G,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合物是苯甲酸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1)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试举一例:
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或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钙与盐酸
反应无气体生成)
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或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钙与盐酸
反应无气体生成)

(2)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 I: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
方案 II: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方案 III: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以上三种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Ⅰ、Ⅲ
Ⅰ、Ⅲ
(填方案序号),分析该方案表述的实验现象,其不合理的理由是
Ⅰ中因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排除氢氧化钙的存在;Ⅲ没有检验碳酸钙,不能证明碳酸钙确实存在
Ⅰ中因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排除氢氧化钙的存在;Ⅲ没有检验碳酸钙,不能证明碳酸钙确实存在
.(若你认为有多种不合理方案,只需选择其中一种回答即可).
请你再设计一种方案,证明该粉末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简要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现象.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取少量该白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2mL水振荡,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
2、另取少量白色粉末放在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
1、取少量该白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2mL水振荡,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
2、另取少量白色粉末放在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
酚酞试液变红
有气泡生成
酚酞试液变红
有气泡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结论或操作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结论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洗涤内壁附有银镜的试管,可先用氨水,再用蒸馏水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加足量浓溴水后过滤

C.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取混合液加入碘水后变蓝,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D.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浓溶液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2013届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结论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洗涤内壁附有银镜的试管,可先用氨水,再用蒸馏水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加足量浓溴水后过滤

C.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取混合液加入碘水后变蓝,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D.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浓溶液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结论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洗涤内壁附有银镜的试管,可先用氨水,再用蒸馏水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加足量浓溴水后过滤
C.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取混合液加入碘水后变蓝,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D.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浓溶液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结论或操作正确的是


  1. A.
    洗涤内壁附有银镜的试管,可先用氨水,再用蒸馏水
  2. B.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加足量浓溴水后过滤
  3. C.
    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取混合液加入碘水后变蓝,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4. D.
    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浓溶液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结论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洗涤内壁附有银镜的试管,可先用氨水,再用蒸馏水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加足量浓溴水后过滤

C.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取混合液加入碘水后变蓝,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D.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浓溶液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

(2011•绵阳模拟)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丙烯醛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确定丙烯醛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 向混有少量苯酚的苯中滴加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除去苯中的苯酚
C 在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搅拌、静置、过滤 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
D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煤的干馏是煤气化的重要方法,是煤综合利用最“古老”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所谓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和高温的条件下,煤可以发生分解,生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煤焦油、气态的焦炉气.下面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煤干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取约2~3g的煤粒,在研钵中研磨至粉末状态;用药匙将煤粉放入玻璃管中,在具支试管中加入2mL水,然后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好装置;点燃酒精灯,对玻璃管均匀受热后再集中受热,注意观察具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待具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均匀后,用明火靠近具支试管的支管口处,可以观察到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应该先把玻璃管从溶液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防止因先撤走酒精灯导致玻璃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具支试管中的溶液沿玻璃导管倒吸入热的玻璃管中,炸裂玻璃管
防止因先撤走酒精灯导致玻璃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具支试管中的溶液沿玻璃导管倒吸入热的玻璃管中,炸裂玻璃管

(2)焦炉气是一种混合性的可燃性气体,点燃焦炉气前必须进行
验纯
验纯
操作,目的是
防止爆炸
防止爆炸
,但该实验没有进行此操作,实验中需要多排一会儿气体,至气泡均匀时再点燃.
(3)取下具支试管,可以发现其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是
煤焦油
煤焦油
,下层是
水溶液
水溶液
,在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显
色,原因是
溶液中溶解了氨气
溶液中溶解了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2010年内蒙古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向丙烯醛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溶液是否褪色确定丙烯醛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向混有少量苯酚的苯中滴加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苯中的苯酚
C在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搅拌、静置、过滤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
D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2011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化学二诊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向丙烯醛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溶液是否褪色确定丙烯醛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向混有少量苯酚的苯中滴加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苯中的苯酚
C在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搅拌、静置、过滤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
D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绵阳二模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丙烯醛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确定丙烯醛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 向混有少量苯酚的苯中滴加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除去苯中的苯酚
C 在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搅拌、静置、过滤 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
D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2010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向丙烯醛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溶液是否褪色确定丙烯醛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向混有少量苯酚的苯中滴加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苯中的苯酚
C在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搅拌、静置、过滤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
D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1. A.
    A
  2. B.
    B
  3. C.
    C
  4.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hx 来源: 题型:

I 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一会儿后发现镁带表面有气泡放出,且镁带附近溶液变红色.加热试管至水沸腾.发现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放出,且试管中的液体全部变为浅红色.关于该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BC

A.温度越高,镁与水反应的速率越快
B.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C.氢氧化镁显碱性,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D.氢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它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II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 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 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
2
2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
(t2-t1)×v
mol/(L•min )
1
(t2-t1)×v
mol/(L•min )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E
C、E
(填序号)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