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答案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夫都用在这方面。

B.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资源能源的流失和浪费。

C.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D.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没有结构混乱毛病的一句是( )

A、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大家庭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中国人民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极快。

D、当上级决定把这次劳动任务交给我们时,大家立刻产生了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夫都用在这方面。

B.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资源能源的流失和浪费。

C.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D.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高中(试验本)学科课程导学丛书(高三·下) 题型:013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科学和计算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地球表面再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称为神秘的‘奥区’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地球表面再不存在神秘的“奥区”,所以今天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科学和计算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

B.地球表面再不存在神秘的“奥区”,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科学和计算技术飞跃发展的结果。

C.地球表面之所以再不存在神秘的“奥区”,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计算技术飞跃发展。

D.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科学和计算技术飞跃发展,地球再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称为神秘的“奥区”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没有结构混乱的一句是  (  )

A.神话乃是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处于低级阶段的产物,现在就来看看这篇神话是产生在什么样的时代呢?

B.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C.李提摩太在“意见书”中说了一通“教民、养民、安民、新民”的漂亮话,把自己打扮成活像一个外国的康有为。

D.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大家庭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1. A.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夫都用在这方面。
  2. B.
    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资源能源的流失和浪费。
  3. C.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4. D.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梨花恒美

王本道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国中原以南地区的节令,而地处东北医巫闾山麓的辽西走廊一带,却是“清明过后梨花”。正值清明谷雨之交,那盛开着的梨花铺天盖地,横无际涯,如同纷纷扬扬的大雪,填满了山野峡谷,周遭世界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

我们忙不迭投身于充满绚烂而温馨的流变之中。一畦畦方正的梨园,千树万树横陈的枝桠之上,或疏或密,或淡或浓,一色浅素的嫩白,令人心颤的圣洁之美。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圣洁的东西与我们近在咫尺,只是由于在城市居久了,加上公私两忙的荒疏,竟然对他们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恰如“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说眼前这无垠的梨园,与我居住的小城相距不足一小时的车程,况且这些年适逢梨花盛开的时节,也不止一次地在此路过,却只是浮光掠影,未能认真地光顾一次。而那梨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年复一年痴情地等待我的到来。面对这月白风清、水明沙净般的纯粹,我忏悔自己多年来辜负了梨花的这份痴情!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朴素、安详的氛围,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鲜明的节奏,忧郁且又浪漫的旋律,唱出了一个小伙子跟名字叫喀秋莎姑娘的恋情。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不期而遇,心头也禁不住漫上了一阵或浓或淡的馨香。

常听人说:“人比花娇”,其实任何美女面对“花容”都会自觉黯然。清雅高贵的梨花静静地绽放在蓝天和绿草之间,宛若一张张笑脸,笑脸上蕴含着唐诗宋词的古典韵味,这不加修饰的美当然会让美女们自叹弗如了。李清照当年可称得上是淑女加美女了,就连她也担心“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细看梨园中的一棵棵梨树,也是千姿百态,或蓊蓊郁郁、铁干虬枝,或瘦削峭拔,巍然兀立。有的枯槁中却见生出新枝,嫩叶在枝桠间簇拥成团。无论是干渴的沙土还是贫瘠的岩缝,它们都永远安详地守护在那里,借助于清风、蜜蝶传递着彼此间的爱。听当地老乡说,自祖上闯关东流落到此地,老几辈在这里生生息息,是这漫山遍野的梨树,才了却他们的衣食之忧。那众多的梨树中,有的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衍进中,抵御着风雪雷霆,见证了民族的兴衰。他们的根深入人生、自然、历史,它们的情感凝聚着人类心灵的信息。纷繁世象,功罪评说,都刻入了他们的年轮。值得深思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在几天之内营造出一座摩天大厦;市场经济的肥水可以须臾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任何超人都不能高速度造出弹奏生命和弦的天籁,养育出百年古树!

临近中午,透过梨园主人敞开的窗户,参差的梨树之上繁密的花团依旧如流云泉涌般映入眼帘。阵阵花香袭来,飘向人们的鬓发、衣衫,浓浓淡淡,似聚还散。那满眼的梨花,蓦然让我陡生惆怅:落尽梨花春又了。毕竟韶光易逝,转眼就是花落春残。

但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那梨花留给人的美是永恒的,何况梨花落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

12.作者说“我忏悔自己多年来辜负了梨花的这份痴情”。作者对梨花为什么会有忏悔之情?(2分)

1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写了梨花和梨树的美?(4分 )

14.文中提到宋代词人李清照并引用了她的作品,其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

15.纵观全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依据文意加以概况。(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2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热身练习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内倾性
何中华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
“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来,人的所作所为方能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那么,“礼”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礼”,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属于伦理范畴。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一定是自觉自愿的,“复礼”不过是“克己”的结果罢了。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仁”的实现。“仁”属内,“礼”属外,它们互为表里。“仁”实为“礼”的根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从道德人格养成的顺序来看,一般是须先懂得规矩,亦即“知其然”,然后再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即“知其所以然”。所以,虽然《中庸》说“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但“修身”终究还需要“诚意正心”的自觉。
孟子拿射箭打比方:“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射歪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因为风的干扰或者别人的打扰而未射中,而是要首先来检讨自己,反躬自省,看看是否由于自己心不在焉。这就是儒家的态度。所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内倾性格,之所以采取反身性的姿态,这归根到底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确实,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这是说,东、西、南、北,加上天、地,这六个方位,都不值得圣人去探究、去追问,而是应该把目光收回,投向自我的审视与拷问。所以,孟子有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说法。
中国文化的最高偶像是圣人,而西方文化的最高偶像是英雄。只有征服自我才能把自己证成为圣人,而只有征服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证成为英雄,二者的根本旨趣迥异。夏天热了,中国人讲究“心静自然凉”,并不致力于改变生态,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西方人则偏好发明电风扇、空调机之类的物件,通过改变生态来适应自身。这些都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旨趣。
追根溯源,应该说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与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着一种发生学关系。其实,鸟瞰中国的版图,不难发现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中国文化不属于海洋型文化,而是农耕型文化。为什么会这样呢?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对于欧洲民族来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然而,“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比较了中西空间意识的不同,指出:“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
中国文化的这种内敛性格和取向,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或许正因此避免了因为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节选自《齐鲁晚报》2010年12月16日)
【小题1】下面对“克己复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克己”就是“去私”,“私”就是一己的私利,不符合“礼”的要求的言语举动都是私欲、私利的体现。
B.“克己复礼”要求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践“礼”的要求,使人的所作所为回到“礼”的行为规范上来。
C.“克己复礼”的实践方式一般是先遵“礼”而行,再领悟其中的道理,但习“礼”而无内省,仍无法达到“仁”。
D.“复礼”是前提和基础,“克己”是修身要达到的目的。
E.“克己”的内省方式就是指君子遇到挫折首先要检讨自己,反躬自省,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从外在找原因。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中“克己复礼”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这种“内在要求”是“要求”,也是“内在”的自觉。
B.中西文化最高偶像“圣人”“英雄”对待外在自然的态度不同,他们分别是以自我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为旨趣的。
C.农耕文明有封闭性,它以陆地为中心,是自足性的;海洋文明有开放性,它以海洋为中心,具有征服性。
D.西方人对待无尽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重视实践;中国人的态度是敬仰和向往的,重视想象和心灵寄托。
【小题3】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中西文化存在的不同之处。(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2-2013学年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小题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中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小题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小题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查测试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梨花恒美
王本道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国中原以南地区的节令,而地处东北医巫闾山麓的辽西走廊一带,却是“清明过后梨花”。正值清明谷雨之交,那盛开着的梨花铺天盖地,横无际涯,如同纷纷扬扬的大雪,填满了山野峡谷,周遭世界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
我们忙不迭投身于充满绚烂而温馨的流变之中。一畦畦方正的梨园,千树万树横陈的枝桠之上,或疏或密,或淡或浓,一色浅素的嫩白,令人心颤的圣洁之美。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圣洁的东西与我们近在咫尺,只是由于在城市居久了,加上公私两忙的荒疏,竟然对他们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恰如“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说眼前这无垠的梨园,与我居住的小城相距不足一小时的车程,况且这些年适逢梨花盛开的时节,也不止一次地在此路过,却只是浮光掠影,未能认真地光顾一次。而那梨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年复一年痴情地等待我的到来。面对这月白风清、水明沙净般的纯粹,我忏悔自己多年来辜负了梨花的这份痴情!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朴素、安详的氛围,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鲜明的节奏,忧郁且又浪漫的旋律,唱出了一个小伙子跟名字叫喀秋莎姑娘的恋情。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不期而遇,心头也禁不住漫上了一阵或浓或淡的馨香。
常听人说:“人比花娇”,其实任何美女面对“花容”都会自觉黯然。清雅高贵的梨花静静地绽放在蓝天和绿草之间,宛若一张张笑脸,笑脸上蕴含着唐诗宋词的古典韵味,这不加修饰的美当然会让美女们自叹弗如了。李清照当年可称得上是淑女加美女了,就连她也担心“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细看梨园中的一棵棵梨树,也是千姿百态,或蓊蓊郁郁、铁干虬枝,或瘦削峭拔,巍然兀立。有的枯槁中却见生出新枝,嫩叶在枝桠间簇拥成团。无论是干渴的沙土还是贫瘠的岩缝,它们都永远安详地守护在那里,借助于清风、蜜蝶传递着彼此间的爱。听当地老乡说,自祖上闯关东流落到此地,老几辈在这里生生息息,是这漫山遍野的梨树,才了却他们的衣食之忧。那众多的梨树中,有的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衍进中,抵御着风雪雷霆,见证了民族的兴衰。他们的根深入人生、自然、历史,它们的情感凝聚着人类心灵的信息。纷繁世象,功罪评说,都刻入了他们的年轮。值得深思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在几天之内营造出一座摩天大厦;市场经济的肥水可以须臾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任何超人都不能高速度造出弹奏生命和弦的天籁,养育出百年古树!
临近中午,透过梨园主人敞开的窗户,参差的梨树之上繁密的花团依旧如流云泉涌般映入眼帘。阵阵花香袭来,飘向人们的鬓发、衣衫,浓浓淡淡,似聚还散。那满眼的梨花,蓦然让我陡生惆怅:落尽梨花春又了。毕竟韶光易逝,转眼就是花落春残。
但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那梨花留给人的美是永恒的,何况梨花落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
(2009年5月2日《人民日报》)
【小题1】通观全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梨花的恒久之美?请分条列述。
【小题2】文章第四段结尾画横线的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义?
【小题3】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梨花的美,后两段却一转再转,由美景到惆怅,又由惆怅到释然。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5分)
【小题4】文章第二段引用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前苏联民歌《喀秋莎》中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试从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传统医学界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来。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3000个。

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C.中医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主要针对病理因素进行治疗。

D.中医学借助望、闻、问、切收集全部素材,西医学借助仪器设备收集的是部分素材。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传统的中国医药学即东方医药学不光指汉族、藏族的医药学。

B.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C.原来人体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联系。

D..现代西医学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B.西方许多国家对古老的中医学正逐步地从排斥转向理解,看来,中医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已经是一种趋势。

C.西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医学要走向世界,现在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D.西医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医学,尽管它对很多问题仍然解释不清,对有些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但在当今世界上,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来。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3000个。

4.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C.中医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主要针对病理因素进行治疗。

D.中医学借助望、闻、问、切收集全部素材,西医学借助仪器设备收集的是部分素材。

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的中国医药学即东方医药学不光指汉族、藏族的医药学。

B.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C.原来人体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联系。

D.现代西医学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B.西方许多国家对古老的中医学正逐步地从排斥转向理解,看来,中医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已经是一种趋势。

C.西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医学要走向世界,现在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D.西医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医学,尽管它对很多问题仍然解释不清,对有些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但在当今世界上,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秋季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内倾性
何中华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
“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来,人的所作所为方能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那么,“礼”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礼”,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属于伦理范畴。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一定是自觉自愿的,“复礼”不过是“克己”的结果罢了。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仁”的实现。“仁”属内,“礼”属外,它们互为表里。“仁”实为“礼”的根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从道德人格养成的顺序来看,一般是须先懂得规矩,亦即“知其然”,然后再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即“知其所以然”。所以,虽然《中庸》说“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但“修身”终究还需要“诚意正心”的自觉。
孟子拿射箭打比方:“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射歪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因为风的干扰或者别人的打扰而未射中,而是要首先来检讨自己,反躬自省,看看是否由于自己心不在焉。这就是儒家的态度。所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内倾性格,之所以采取反身性的姿态,这归根到底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确实,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这是说,东、西、南、北,加上天、地,这六个方位,都不值得圣人去探究、去追问,而是应该把目光收回,投向自我的审视与拷问。所以,孟子有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说法。
中国文化的最高偶像是圣人,而西方文化的最高偶像是英雄。只有征服自我才能把自己证成为圣人,而只有征服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证成为英雄,二者的根本旨趣迥异。夏天热了,中国人讲究“心静自然凉”,并不致力于改变生态,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西方人则偏好发明电风扇、空调机之类的物件,通过改变生态来适应自身。这些都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旨趣。
追根溯源,应该说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与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着一种发生学关系。其实,鸟瞰中国的版图,不难发现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中国文化不属于海洋型文化,而是农耕型文化。为什么会这样呢?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对于欧洲民族来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然而,“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比较了中西空间意识的不同,指出:“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
中国文化的这种内敛性格和取向,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或许正因此避免了因为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                                 
【小题1】下面对文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克己”就是“去私”,“私”就是一己的私利,不符合“礼”的要求的言语举动都是私欲、私利的体现。
B.“克己复礼”要求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践“礼”的要求,使人的所作所为回到“礼”的行为规范上来。
C.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是先遵“礼”而行,再领悟其中的道理,如果习“礼”而不“克己”,仍无法达到“仁”,从而完成“修身”。
D.“克己”的内省方式就是指君子遇到挫折首先要检讨自己,反躬自省,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从外在找原因。
【小题2】下列对“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形成原因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孟子的“仁者如射”就是说仁德君子要“求诸己”。至于外在的“六合”,圣人不考究、不追问。
B.“仁”和“礼”一内一外,显示中国文化人格重视“修身”、重视伦理道德的一面,至德的“圣人”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征服自我。
C.它也受到中国地理环境的根源性的影响,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在农耕文化看来,海是陆地的边界。
D.中国文化的内敛性格和取向,虽然比较难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可能也避免了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中“克己复礼”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这种“内在要求”是“要求”,也是“内在”的自觉。
B.中西文化最高偶像“圣人”“英雄”对待外在自然的态度不同,他们分别是以自我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为旨趣的。
C.农耕文明有封闭性,它以陆地为中心,是自足性的;海洋文明有开放性,它面向海洋,具有征服性。
D.西方人对待无尽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侧重于追求实践行动;中国人的态度是敬仰和向往的,侧重于心灵感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届安徽省铜陵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来。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3000个。

1.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C.中医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主要针对病理因素进行治疗。

D.中医学借助望、闻、问、切收集全部素材,西医学借助仪器设备收集的是部分素材。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的中国医药学即东方医药学不光指汉族、藏族的医药学。

B.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C.原来人体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联系。

D.现代西医学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B.西方许多国家对古老的中医学正逐步地从排斥转向理解,看来,中医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已经是一种趋势。

C.西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医学要走向世界,现在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D.西医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医学,尽管它对很多问题仍然解释不清,对有些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但在当今世界上,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2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三次高考仿真测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小题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传统医学界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来。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3000个。
【小题1】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C.中医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主要针对病理因素进行治疗。
D.中医学借助望、闻、问、切收集全部素材,西医学借助仪器设备收集的是部分素材。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传统的中国医药学即东方医药学不光指汉族、藏族的医药学。
B.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C.原来人体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联系。
D.现代西医学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B.西方许多国家对古老的中医学正逐步地从排斥转向理解,看来,中医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已经是一种趋势。
C.西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医学要走向世界,现在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D.西医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医学,尽管它对很多问题仍然解释不清,对有些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但在当今世界上,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产物。他强调了人的心理活动与劳动活动都是以工具作为中介的。在区分物质工具与精神工具的基础上,维果茨基强调,中介着人的心理过程发展的是特殊的“精神生产的工具”,即各种符号系统。在20世纪初,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维果茨基将注意的焦点放在作为重要符号系统——人的语词系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中介作用上,他十分强调词语或其他符号在集中人的注意力、选择某种特殊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综合中的功能性作用以及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中心角色地位。他认为,词语和其他符号正是引导我们心智操作、控制其路径并指引其通向问题解决途径的方式。

    我们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当年由维果茨基提出的精神工具学说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计算机语言与人类的自然语言一起将更好地中介人的心理发展,更充分地揭示人的潜力。

    精神工具作为中介,在21世纪的教与学中将主要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的庞大的符号库,所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网络空间Cyberspace。依托网络空间的网络学习将是一个多代理Multiple Agent的中介系统,学习系统中的每个代理都是一个软件模块。这些代理能够发送和接收消息,并能根据内部储存的知识对收到的消息作出具有智能的决定,同时采取相应的行动。其依据的知识是储存在学习系统的知识库中的,它具有适合表达某种知识的储存结构。构建网络学习系统的智能代理,其结构和组织是在人类社会和组织的一些有用模式上形成的。人类系统中的特殊功能在网络学习系统中同样存在,比如:有的智能代理Agent控制和管理某种资源,有的智能代理则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中介着创新与发展的现代信息工具,是与我们的心智而不是身体在打交道。凭借信息工具我们可以置身于被延伸的神经系统中,我们可借助电子媒体建立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手足、牙和身体控制所延伸的所有技术,以及包括城市在内的我们人体的所有延伸,都将被转化为信息系统。一方面,个人可参与学习共同体,通过互动和共同的探索活动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另一方面,集体智能则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将个人难题转化为公共难题,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这将构成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1、对维果茨基的理论,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B、人的心理发展既来源于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又取决于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

C、精神工具,即“精神生产的工具”,也就是各种符号系统,维果茨基只注意到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中介的作用。

D、词语和其他符号,一方面能控制人的心理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又能指引人们通向问题解决的途径。

2、下列不属于“维果茨基提出的精神工具学说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的理由的一项是

A、精神工具作为中介,将不再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B、计算机语言与人类的自然语言一起将更好地中介人的心理发展,更充分地揭示人的潜力。

C、在21世纪的教与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将成为重要载体。

D、21世纪的符号系统不仅仅是人的语词系统,而且包括整个网络空间。

3、下列对“网络学习系统”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网络学习系统是依托网络空间进行学习的一个多代理的中介系统。

B、网络学习系统中的每个代理都是智能代理。

C、网络学习系统的结构和组织具有跟人类社会与组织相同的模式。

D、网络学习系统具有人类系统中的特殊功能。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维果茨基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才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B、人的语词系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不仅有中介作用,而且处在中心角色地位。

C、信息工具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它与人的心智相接触,而不与人的身体相接触。

D、依据维果茨基的学说,我们应当重视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充分认识到与他人共享知识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届云南省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