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淮南王赋

淮南王赋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届广西钦州市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3分)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届山西忻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

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3分)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5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赋”在汉代有何影响力?(2分)赋的兴盛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1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三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诗风有何不同?分析其社会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中叶后小说的主要特点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赋”在汉代有何影响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丸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天津文综·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

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与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届内蒙古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8分)并分析其意义。(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届广东省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材料四: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4)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届内蒙古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8分)并分析其意义。(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高三上学期入学模拟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28分)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合肥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

材料二  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

材料三  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6分)

材料四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4)怎样理解材料四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来源于什么时期?(4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材料四

(4)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朝在图上的A、B两地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