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古今名人对诸葛亮和出师表

古今名人对诸葛亮和出师表答案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二子古无指南车         (徐庶)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往来无

C.无水以溉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而灌水自覆,入更出      湖中焉得有此人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功百倍常                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B.先生给事中                吴广都尉

C.令童子转之,灌水自覆      面山

D.都城内有地可为园          策之不其道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 上文《马钧二异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3年四川省乐山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1)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二子古无指南车(徐庶)  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

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往来无

C.

无水以溉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

而灌水自覆,入更出    湖中焉得有此人

(2)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功百倍常        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B.

先生给事中        吴广都尉

C.

令童子转之,灌水自覆   面山

D.

都城内有地可为园     策之不其道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

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

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

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上文《马钧二异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漯河市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诸葛亮《出师表》)

2.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3.诗言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这样的典故“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现戍边将士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愁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来直描写农民辛苦,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初三毕业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4分)

(1)性行淑均                      (2)陟罚臧否          

(3)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4)咸畏而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葛亮为相国也,抚百姓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服罪输情者重必释                   我之死,有子存焉

C.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昭陛下平明之理

D.刑政虽峻无怨者                     鸣之不能通其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乙】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3分)

5.综合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评价。(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感激   感激:

(4)及,如其所言     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结合【甲】文,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请举出一例。(4分)

4.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倍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 分》
①臣之妻臣(            )②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
③ 王之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 2分)
【小题4】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16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上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_ ⑵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弘范之__________________ ⑷几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3】下面四句中的“之”的意义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弘范遂以客礼见B.上召入谕
C.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D.弘范义
【小题4】【甲】文中诸葛亮自叙本志,回忆了与刘备之间交往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出诸葛亮和文天祥身上的具有共性的品质,并说一说对你有哪些启迪。(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雁四中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 分》
①臣之妻臣(            )②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
③ 王之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 2分)
【小题4】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届内蒙古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 分》

①臣之妻臣(            )②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

③ 王之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 2分)

4.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度福建省漳州市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19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诸葛亮《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
(3)将军宜枉驾之 (    )       (4)由是先主遂诣亮   (      )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求闻达诸侯B.受任败军之际
C.欲信大义天下D.每自比管仲、乐毅
【小题3】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小题4】“三顾濒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理解两段选文的内容,说说“天下计”、“老臣心”是指什么?(4分)
【小题5】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自己的神圣的职责。请你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谈谈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不少于6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初三毕业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4分)

(1)性行淑均                      (2)陟罚臧否          

(3)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4)咸畏而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葛亮为相国也,抚百姓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服罪输情者重必释                   我之死,有子存焉

C.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昭陛下平明之理

D.刑政虽峻无怨者                     鸣之不能通其意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乙】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3分)

5.综合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评价。(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届河南中招考试说明解密预测语文试卷(四)(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感激  感激:
(4)及,如其所言    卒: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小题3】结合【甲】文,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请举出一例。(4分)
【小题4】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倍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中招考试说明解密预测语文试卷(四)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感激   感激:

(4)及,如其所言     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结合【甲】文,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请举出一例。(4分)

4.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倍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感激  感激:
(4)及,如其所言    卒: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小题3】结合【甲】文,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请举出一例。(4分)
【小题4】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倍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 分》

①臣之妻臣(            )②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

③ 王之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 2分)

4.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届度福建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19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诸葛亮《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

(3)将军宜枉驾之 (    )       (4)由是先主遂诣亮   (      )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求闻达诸侯

B.受任败军之际

C.欲信大义天下

D.每自比管仲、乐毅

3.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4.“三顾濒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理解两段选文的内容,说说“天下计”、“老臣心”是指什么?(4分)

5.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自己的神圣的职责。请你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谈谈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不少于6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届江苏省盐都县郭猛中学初三毕业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4分)
(1)性行淑均                     (2)陟罚臧否         
(3)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4)咸畏而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葛亮为相国也,抚百姓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服罪输情者重必释我之死,有子存焉
C.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昭陛下平明之理
D.刑政虽峻无怨者鸣之不能通其意
【小题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小题4】【乙】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3分)
【小题5】综合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评价。(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