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下面为某区域气候要素年内

下面为某区域气候要素年内答案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图2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图2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    )

A.植被、气温  

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  

D.人类活动、气候

目前②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土地沙漠化——过度开垦  

B.土壤肥力下降——机械化过程

C.酸雨危害——石油消耗量大

D.盐碱化——不合理灌溉

能够监测图中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  B.GIS  C.RS   D.GIS和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高三9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0分)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图1图2为我国某区域地理要素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6分)

(2)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并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特征。(6分)

(3)该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4分)

(4)图1所示地区为我国某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部)的重要输出地。分析该地区能源丰富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2012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9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20分)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图1图2为我国某区域地理要素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6分)
(2)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并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特征。(6分)
(3)该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4分)
(4)图1所示地区为我国某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部)的重要输出地。分析该地区能源丰富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图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A.植被、气温     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     D.人类活动、气候

能够监测图中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GIS和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图2为某区域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在图2所示的气压状况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A.1020          B.1017.5       C.1015        D.1012.5

有关四地天气与气候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风力大于①               B.①地天气以阴雨为主

C.③地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D.④地吹西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2013-2014学年重庆万州区高三一诊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为世界某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是

A.季节性积雪融水  B.雨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2.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最有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地表为热带荒漠,终年高温少雨   

B.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有典型灌溉农业,棉花品质好     

D.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所含能量。下图中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下列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区域变暖,地上生物量减少

B.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气温的降低而减少

C.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减少而升高

D.若该区域变暖,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图5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两地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28°34'和27°34'。且A地当日物体影子最短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时54分。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1.图示地区范围内的著名工业区是

A. 韩国釜山工业区               B. 辽中南工业区

C. 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D. 英格兰南部工业区

2.与该地区处于同一自然带的另一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受季风的影响       ②受西风的影响

③受暖流的影响       ④受寒流的影响

⑤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⑥受地形的影响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是甲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的地质剖面图,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3.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裂隙

4.Q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一调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面4题 

1.Q水域水面较海平面低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B.气候干燥,无河流注入

C.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D.位于东非裂谷带上,漏水严重

2.M区冬季气候特征是 

A.温和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少雨 D.高温少雨

3.导致图中L地与Q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离海的距离   C.地形      D.植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图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A.植被、气温               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               D.人类活动、气候

2.能够监测图中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GIS和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图2为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读图,完成下面试题。

甲区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势     C.大气环流         D.洋流

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2012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高考热身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图5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读图回答3题。

【小题1】 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小题2】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B.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若该区域变暖,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D.若该区域变暖,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下降
【小题3】 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2010年黑龙江四校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题型:选择题

图2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3—5题。

1.图2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    )

A.植被、气温        

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        

D.人类活动、气候

2.目前②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土地沙漠化——过度开垦              

B.土壤肥力下降——机械化过程

C.酸雨危害——石油消耗量大            

D.盐碱化——不合理灌溉

3.能够监测图中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                B.GIS            C.RS             D.GIS和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高三高考热身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图5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读图回答3题。

1. 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2.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B.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若该区域变暖,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D.若该区域变暖,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下降

3. 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专项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为某区域图及图中C、D两城市11月到次年2月气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日平均气温累加之和,它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指标。B地区在一年中≥10℃的日数多于A地区,但积温反而低于A地区,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C、D两城市气候图,简述两城市该时期气候的主要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C地区鲜花生产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B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此时期的气候特点,分析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问题。


1.图2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1. A.
    植被、气温
  2. B.
    地形、地貌
  3. C.
    气温、降水
  4. D.
    人类活动、气候

2.目前②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1. A.
    土地沙漠化——过度开垦
  2. B.
    土壤肥力下降——机械化过程
  3. C.
    酸雨危害——石油消耗量大
  4. D.
    盐碱化——不合理灌溉

3.能够监测图中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 A.
    GPS
  2. B.
    GIS
  3. C.
    RS
  4. D.
    GIS和R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下面三幅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为图甲中P地河谷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丙反映图甲对应的湖泊蓄水的最大和最小范围。读图回答问题。

有关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流向为由北向南                          B.位于北半球

C.P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D.P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1. A.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2. B.
    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3. C.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4. D.
    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2.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1. A.
    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2. B.
    地上生物量随着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3. C.
    若该区域变暖,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4. D.
    若该区域变暖,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下降

3.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1.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2. B.
    温带草原
  3. C.
    温带荒漠
  4. D.
    亚寒带针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dl 来源: 题型:

 图2为某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据此回答3—5题。

12.图2中①到②和①到③两个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

的变化分别与下列哪组要素关系最密切    (    )

    A.植被、气温    

    B.地形、地貌

    C.气温、降水    

    D.人类活动、气候

13.目前②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

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土地沙漠化——过度开垦          

    B.土壤肥力下降——机械化过程

    C.酸雨危害——石油消耗量大        

    D.盐碱化——不合理灌溉

14.能够监测图中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            B.GIS            C.RS             D.GIS和RS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