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

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答案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六校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罗布代尔《文明史纲》,以1952年基数为100)

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进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罗布代尔《文明史纲》,以1952年基数为100)

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进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1届浙江省六校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罗布代尔《文明史纲》,以1952年基数为100)

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进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

年份

国家

举办地

主题

1974

美国

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

日本

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

美国

诺克斯维尔

能源推动世界

1984

美国

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

日本

筑波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90

日本

大阪

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5

日本

爱知县

自然的智慧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  据新华社内罗毕2010年2月12日电: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l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

材料三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载: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

据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3日《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二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其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历史原因。

(4)材料四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年宁夏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37分)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

年份

国家

举办地

主题

1974

美国

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

日本

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

美国

诺克斯维尔

能源推动世界

1984

美国

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

日本

筑波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90

日本

大阪

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5

日本

爱知县

自然的智慧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  据新华社内罗毕2010年2月12日电: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l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

材料三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载: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

据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3日《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3分)

 

(2)材料二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其依据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历史原因。(14分)

 

(4)材料四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的?(1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世博会是工业化潮流的产物,历次世博会无一不是各个时段工业文明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主题”概念首次被引入芝加哥世博会中。“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主题”,通过展出寻求问题的解决。此后,世博会均确立主题。以下为近40年来世博会的部分主题:

年份

国家

举办地

主题

1974

美国

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

日本

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

美国

诺克斯维尔

能源推动世界

1984

美国

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一水乃生命之源

1985

日本

筑波

居住与环境—一人类家居科技

1990

日本

大阪

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5

日本

爱知县

自然的智慧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  据新华社内罗毕2010年2月12日电: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l2日称赞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认为这一主题凸显了主办方浓厚的环保意识………施泰纳认为,上海世博会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催生环保新理念。“这让我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创新技术和环保理念的涌现,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也会如此。”

材料三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美国历史》载:尽管在18世纪早期曼彻斯特已经是羊毛贸易中心,但曼彻斯特仍保留着乡村的环境。商人们在城市的住宅里,人们喜欢在里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上航行……当曼彻斯特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之一时,即19世纪左右,这些场景改变了,许多地方工厂和仓库替代了私人家庭,艾威尔河( River Irwell)污染严重以至于被描写成“流动着肥料的水灾”。

    据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3日《综述:英德老工业区“生死变迁”启示录》:过去,由于制造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曾用“蒸汽加汗水”形容曼彻斯特,如今它则成功转型,成为多元化发展城市。上世纪60年代初,制造业在曼城经济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0%左右,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就急剧降至20%上下。服务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为84%,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则急剧降至11%。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曼彻斯特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以体育为例,2002年曼彻斯特成功举办英联邦运动会,使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此后一系列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使曼城获得世界“最佳体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也使其体育旅游和观赛收入大幅增加。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40年来世博会主题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二中阿希姆·施泰纳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上海世博会主题的?其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历史原因。

   (4)材料四中英国著名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看待发生在曼彻斯特的变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战胜困难,开创新的局面。

   (1)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举世震惊的长征。概述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困难。(6分)

   (1)1959年我国开始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恢复社员自留地和农村集市贸易,停办食堂等措施;工业则主要是调整计划指标,整顿企业秩序。依据材料概括这次国民经济调整的基本内容。(3分)调整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战胜困难,开创新的局面。

   (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举世震惊的长征。概述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困难。(6分)

   (5)1959年我国开始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恢复社员自留地和农村集市贸易,停办食堂等措施;工业则主要是调整计划指标,整顿企业秩序。依据材料概括这次国民经济调整的基本内容。(3分)调整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河北省期中题 题型:材料题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7是连环画《牛郎织女》中的一幅插图。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2)结合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4)材料四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4届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下学期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和耕作方式。 (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类    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C.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5届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C.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主要报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其中属于1915年的一组是

   A.立宪  八国联军  南昌                   B.三民主义  武昌  约法   即位

    C.中国共产党  改造  抗日  新文化         D.德先生  北洋  实业救国  张謇  护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1958-1962年我国部分省区灾区非正常死亡人口统计:(资料数据来源费正清主编《新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阅读上表数据。你认为造成高比例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争因素

C.严重左倾错误政策                    D.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0年宁夏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题型:选择题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高考真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