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探究: 二.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后,设计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氮是否发生反应”.他们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
①提出假设:
假设Ⅰ:若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则发生反应:
Na2O2+2NO2═2NaNO3
Na2O2+2NO2═2NaNO3

假设Ⅱ:若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气体单质),则发生反应:
Na2O2+2NO2═2NaNO2+O2
Na2O2+2NO2═2NaNO2+O2

②查阅资料:a.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2NaNO2+2HCl═2NaCl+H2O+NO2↑+NO↑;
b.检验NO
 
-
3
的原理:Cu+2NO
 
-
3
+4H+
  △  
.
 
Cu2++2NO2↑+2H2O.
③设计实验:
a.在一瓶集气瓶里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用药匙放进一勺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粉末,盖上毛玻璃片用力振荡,用手摸瓶壁感觉发烫,红棕色迅速消失了;
b.反应完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不复燃;
c.向反应后的残余物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
d.将瓶内固体充分溶解,浓缩,再加入浓硫酸和铜粉共热,可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呈蓝色.
④实验结论:假设
假设Ⅰ
假设Ⅰ
(填“Ⅰ”或“Ⅱ”)正确.
B、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

(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偏高
偏高
(填高、偏低或不变);
(3)步骤⑤的目的是
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导入U型管中
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导入U型管中

(4)步骤⑦的目的是
判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判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5)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106(d-b)
44a
×100%
106(d-b)
44a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注:褪色原因只有一种)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

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3)根据方案一,若                          ,则猜想②不成立。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张同学认为合适的酸既不是硫酸也不是盐酸,这是为什么?                                 

Ⅱ.小钱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时,小钱同学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_

小孙同学认为:由于小钱同学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____________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探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你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是:                                    

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来计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注:褪色原因只有一种)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
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3)根据方案一,若                         ,则猜想②不成立。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张同学认为合适的酸既不是硫酸也不是盐酸,这是为什么?                                
Ⅱ.小钱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时,小钱同学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_
小孙同学认为:由于小钱同学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____________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探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你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是:                                   
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来计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注:褪色原因只有一种)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
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离子的物质的量。
(3)根据方案一,若                         ,则猜想②不成立。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张同学认为合适的酸既不是硫酸也不是盐酸,这是为什么?                                
Ⅱ.小钱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时,小钱同学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_
小孙同学认为:由于小钱同学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               ____________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探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你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是:                                   
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                                          来计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