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气候问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口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据题意回答下题:

(1)

下列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是

[  ]

A.

亚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2)

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自然环境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原因

B.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生育率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C.

原始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D.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的结果

(3)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

资源

B.

科技发展水平

C.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D.

人口政策

(4)

有关人口素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的身体素质好坏仅取决于遗传因素

B.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原生和次生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C.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D.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好坏,人口数量起着最主要作用

(5)

美国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向南方迁移,其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因素

B.

家庭和婚姻因素

C.

矿产资源的生产发展

D.

国家的政策

(6)

中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发生在

[  ]

A.

秦汉时期

B.

安史之乱

C.

南宋时期

D.

明末清初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建立的地处内陆地区的我国某大型铁矿区M附近有丰富的炼焦煤、石灰石、粘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该地区附近有河流和发达的铁路交通干线,周围生产小麦和棉花;在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除联合钢铁企业之外,在其周围还会集了棉纺厂、水泥厂、毛巾厂、日用百货生产企业、邮电企业等;最近几年还初步发展起了房地产业、移动通讯业、网络运营企业等,并在郊区建立了高新技术园区;另外,最近几年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在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协调引导下,大力发展起了旅游服务业;经过当地人民群众几十年的建设,以铁矿为产业中心,本来只有几个村落几户人家的M地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但是在百业俱兴的同时,却出现了像其他城市在城市化过程出现的同样诸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等“城市病”,为了协调人地关系,当地政府近几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城市规划过程。

材料二:该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产业链示意图(见下图)。

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棉纺厂、毛巾厂、日用百货生产企业等企业与钢铁企业等重工业部门聚集在一起的原因认为是什么?

(2)在此地区的各种企业之中,棉纺织企业和毛巾厂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打工者,而且多以女性为主;在建立棉纺织厂和毛巾厂时除考虑到当地充足的原料之外,其建立的目的你认为还考虑到了什么因素?并请分析人口从全国各地迁移聚集于M地的原因。

(3)随着大型铁矿的开采,将建立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和水泥厂。请填出工业联系图中的A、B、C、D所代表的工业企业的名称。

(4)你认为该区的主导工业部门是什么?

(5)下面各工业企业中,在该地建厂条件最好并与主导产业工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A.重型机械厂                       B.精密仪表厂

C.造船厂                           D.纯碱厂

(6)从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方面考虑,该地还应建立氮肥厂,其原料供应的有利条件认为是什么?

(7)我们知道矿产资源都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人类开采殆尽,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此地建立服务性行业和旅游业的必要性和前景。并对此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1月8日正式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除了对珠三角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外,这份规划纲要的出台,还让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国家发展一盘棋中扮演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长三角和珠三角将走上差异化发展道路,两区域同质化竞争引起内耗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材料二 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1)从省级行政区划上看,两地区有差异:“珠三角”各地同属广东省;“长三角”各地则分属上海市、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珠三角”主要是        (政策);“长三角”主要是       (政策)。

(3)近几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5)根据材料判断两区域发展处于__________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c1] 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     ;B      ▲     。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      ▲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    ▲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     ▲      海岸。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         

(4)海南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这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在大规模开发海岸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      


B.【城乡规划】图19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类型为       ▲      ,特点是           ▲        

(2)该市规划要求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作为隔离带,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城市道路系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区,请在下列规划内容中分别指出一项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规划内容

不合理之处

理由

A-高新技术园区、B-物流中心

C-建材和水泥厂、E-机械制造厂

 

 

 

 

分别规划三处自来水厂和两处污水处理厂

 

C.【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时期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来源

人数(万)

比例(%)

平均逗留天数(天)

上海

45

45

2

江、浙两省

25

25

3

华东其他省份

20

20

3

其余省份

10

10

4

总计

100

100

2.65

 

材料二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图20是“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示意图”。

 

 

(1)分析资料可知,杭州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是    ▲     等省份。

(2)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3)列举出两个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内的“世界遗产”          ▲         

(4)“自驾”旅游,彰显个性,时尚的旅游方式,自由、随意的旅行安排,近几年来在长三角地区日益盛行。 “自驾游”在我国长三角地区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   )

  A.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C.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增多    D.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D.【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五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聚首共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从经济、环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              。  

(2)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     ▲      、清洁的      ▲     。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3)从个人层面看,在生活中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请试举两例你生活中节能的主要做法       ▲      

 

 


 [c1]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