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 单元语法发散思维 测试中的定语从句疑难点1.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要和先行词的性.数保持一致.如: This is one of the books which were 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boys in our class who has learned French. 注意: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往往代表前面所说的整个情况.这时which被看作单数.其后的谓语动词应用单数形式.如: He said he a Frenchman,which was not true.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V. 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以下是一位学生对英国出版社英语教材的反馈意见表,请根据要求写一篇英语短文,寄回英国出版社。

姓名

李华

联系电话

  0750--567890

学校

耀华中学

电子邮箱

Lihua2009@yahoo.com

教材评价

主要优点

话题覆盖面广,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科技等

主要缺点

部分句子表达深奥;语法如定语从句在某些课文中出现过于频繁, 显得生硬

建议

语法顺序由浅入深,先介绍句子基本成分;再学习复合句;增加与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

【写作要求】

1.5个句子介绍表格中对教材的评价内容。

2.将5个句子组织成连贯的短文,使用必要的连接词。

3.头和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句子数。

参考词汇: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       复合句: compound clause

【评分标准】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Dear editors:

I am Li Hua from Class Ten Senior One of Yaohua Middle School. My opinions about the textbook are as follow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my suggestions will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Please contact me at 0750—567890 or Lihua1995@yahoo.com

Best wishes!

Li Hua

 

查看答案和解析>>


IV. 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以下是一位学生对英国出版社英语教材的反馈意见表,请根据要求写一篇英语短文,寄回英国出版社。

姓名
李华
联系电话
  0750--567890
学校
耀华中学
电子邮箱
Lihua2009@yahoo.com
教材评价
主要优点
话题覆盖面广,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科技等
主要缺点
部分句子表达深奥;语法如定语从句在某些课文中出现过于频繁, 显得生硬
建议
语法顺序由浅入深,先介绍句子基本成分;再学习复合句;增加与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
【写作要求】
1.5个句子介绍表格中对教材的评价内容。
2.将5个句子组织成连贯的短文,使用必要的连接词。
3.头和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句子数。
参考词汇: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       复合句: compound clause
【评分标准】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Dear editors:
I am Li Hua from Class Ten Senior One of Yaohua Middle School. My opinions about the textbook are as follow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my suggestions will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Please contact me at 0750—567890 or Lihua1995@yahoo.com
Best wishes!
Li Hua

查看答案和解析>>

IV. 写作 (共两节, 满分40分)

第一节 基础写作(共1小题, 满分15分)

以下是一位学生对英国出版社英语教材的反馈意见表,请根据要求写一篇英语短文,寄回英国出版社。

姓名

李华

联系电话

  0750--567890

学校

耀华中学

电子邮箱

Lihua2009@yahoo.com

教材评价

主要优点

话题覆盖面广,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科技等

主要缺点

部分句子表达深奥;语法如定语从句在某些课文中出现过于频繁, 显得生硬

建议

语法顺序由浅入深,先介绍句子基本成分;再学习复合句;增加与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梵  高

张  炜

我们终于谈到梵高了,神圣的梵高。在当代,他已经是不同艺术领域中的崇拜人物。他的作品在商人那儿已经化为金子,或者是远比金子还要昂贵十倍的珍奇。但是像他那样的心灵不仅用金钱无法沟通,就是用一般的艺术和精神也无法接近。他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拒绝那些流行的艺术热望者、大知音和中产阶级的高雅情调。因为他只是最平凡的人群中的一个灵魂,一个底层的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不屈服者和抗争者,一个实践善良和使用决心的人。他是贫民的儿子,是他们痛苦而尖锐的眼睛。在这样的一双眼睛面前,我们往往只有在无可奈何的沉默中压住自己心底的惊叹才行。他的境界是高不可攀的,因为那是底层艺术家所守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权利。这其实也是人的防线与权利。梵高可以让我们明白,当一个人面对无情的外部世界时,顽强的精神会怎样迸溅出火花,直至燃烧为熊熊烈焰。

我走在慕尼黑、曼哈顿、巴黎等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里,在星光灿烂之中,在无法穷尽的艺术、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大荟萃面前,常常有一种无可逃匿的眩晕感。在跨越时空而来的多角度多层次、频繁急促和陡然有力的各种撞击之下,那根本来敏感的神经已经麻木疲萎。可是,几乎是无一例外,只要一走近梵高,一走近他的展出单元,立刻就会感到一片辉煌之光扑面而来。就这样,最昂扬的音乐陡然奏响。世界马上改变了,双眼睁大了,一切又重新开始了。

这是怎样神秘的力量,这力量又从何而来?

当然,一切只能源于他的这个生命。他的生命仍然在持续不断地发散----首先是从源头,从他执笔之时,从那一刻的怦怦心跳开始震动我们,使我们至今不能安宁。他眼中的一切原来与我们有巨大区别,就是这区别让我们双眼大睁、心上一凛。这区别当然是来自他的目光,它有强大的剥落和穿凿的力量: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被我们的眼睛蒙上了一层庸常的布幔,但这布幔在梵高那儿马上被刺破,或被抽揭一空。世界裸露了,本真显现了,所以他让我们看到的就是强烈的光,是逼人的颜色,是疾旋与燃烧,是轰响和炸裂,是呼叫和奔突......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拥有这种直视的能力,不幸的是后来的生活给予我们每个人无尽的磨损,我们丧失了这种能力,而只有神奇的梵高保留了。

梵高做过教师、画店营业员、传教士、书店店员、画家。这些职业是那么不同,可是在梵高那儿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大的差异。因为他以同样的心情去做,同样用力,同样真实。他赋予任何工作的,都仅仅是一份生命的虔诚。也正是由于这种对于工作的非同常人的理解,他差不多把每一样工作都给做“砸了”。最后是作画----他现在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可是当时却被看成是最不成功的画家,几乎没有卖出过一幅作品。他没有一般专业人士看好的技法,简直没有受到什么正规的、更不要说是深入独到的专业训练了。他的画被看成可笑的涂抹,形式上一塌糊涂。那些直接而强悍的笔触、生猛可怖的画面,能够毫不费力地逼退那些艺术沙龙的宠儿。其实比起梵高而言,许多人等于生活在温室中,他们没有经历真实的风雨阳光,当然也没有接受过催逼,没有倾听过号叫,没有接受过起码的人生打击。他们怎么具有理解梵高的能力呢?

真实的生活,底层的生活,有时候、许多时候都是刺目的。但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的真实面目还是要显现----最后总是要显现。这是一个顽强的规律。每到这个时刻,人们也就开始理解了梵高,只不过稍微晚了些。

梵高的艺术,像许多真正的艺术一样,是直到最后才被接受下来的。

他保留下了大量书信。人们阅读这些书信时,才知道他是多么热情、对生活多么挚爱的人。人们读得泪眼汪汪。其实他的画作已经再好不过地表达了这种热烈。他的巨大的慈爱并不需要直接说出,他的柔情也并不需要,因为他全部都画出来了。他正是为这种爱,而不是为这种艺术,交出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远逝的风景》

文章指出梵高的“心灵不仅用金钱无法沟通,就是用一般的艺术和精神也无法接近”,为什么?尽量用文中的语言作答,不超过14个字。

文章第三自然段:“这是怎样神秘的力量”中“这”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画线的句子问:“这力量又从何而来?”文中除从总的方面回答:“源于他的这个生命”以外,还说了两个具体的答案,请用自己的话予以归纳。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梵高的作品现在已经成为商人们以高价竞相购买的收藏品,而且成了商人们心中的无价之宝。

    B.梵高让我们明白了顽强的精神可以使人在面对无情的外部世界时迸溅出火花,以至成为熊熊燃烧的烈焰

    C.由于在慕尼黑等地的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里,艺术家众多,不同时代的艺术流派纷至沓来,使人常常有一种无可逃匿的眩晕感,故尔使作者对他们的作品产生了反感。

    D.梵高现在已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在梵高的一生中做过教师、画店营业员、传教士、书店店员、画家,均未达到成功的目的,虽然他如同做画那样以同样的心情去做,同样用力,同样真实。

    E.梵高的画以逼人的颜色,强烈的光,强悍的笔触,生猛可怖的画面,裸露、显现了世界的真实面目,逼退了当时艺术沙龙中的宠儿,因而遭到当时人们的否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语法填空 (共10笑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受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在答题卡标号为31~40的相应位置上。

A young man,while traveling through a desert,csme across a spring of clear water.____31____water was sweet.He filled his leather container so that he could bring some back to an elder ____32____ had been his teacher .After a four-day journey, the young man____33___.(present) the water to the old man. His teacher took a deep drink, smiled____34____(warm), and thanked his student very much for the sweet water.The young man went home____35_____a happy heart.

After the student left, the teacher let __36___student taste the water. He spit it out, __37___(say) it was awful. Apparently, it was no longer fresh because of the old leather container. He asked his teacher,” Sir, the water was awful. Why did you pretend to like ___38____?”

  The teacher replied,” You tasted the water. I tasted the gift. The water was simply the container for an act of kindness and love. Nothing could be ___39___ (sweet).”

  We understand this lesson best ____40___ we receive gifts of love from children. Whether it is a cheap pipe on a diamond necklace, the proper response is appreciation. We love the idea within the gift rather than the thi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