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39267  139275  139281  139285  139291  139293  139297  139303  139305  139311  139317  139321  139323  139327  139333  139335  139341  139345  139347  139351  139353  139357  139359  139361  139362  139363  139365  139366  139367  139369  139371  139375  139377  139381  139383  139387  139393  139395  139401  139405  139407  139411  139417  139423  139425  139431  139435  139437  139443  139447  139453  139461  447348 

2.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某同学是用下面的方法和器材进行实验的:放在长木板

上的小车,由静止开始在几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运动,小车拉动固定在

它上面的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长木板要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B.重复实验时,虽然用到橡皮筋的条数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

C.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密集的部分进行计算

D.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均匀的部分进行计算

解析:在本题的实验中,由于小车在运动中受到阻力(摩擦力和纸带的阻力),所以要使

长木板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重复实验时,为了使橡皮筋对小

车所做的功与它的条数成正比,所以用到橡皮筋的条数虽然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

伸的长度相同,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由于要计算的是小车脱离橡皮筋后

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均匀的部分进行计算,故A,B,D选项是

正确的.

答案:ABD

试题详情

1.如图5-4-7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

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

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

打的纸带测出.

图5-4-7

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 )

A.交流电源      B.天平

C.秒表        D.刻度尺

答案:AD

试题详情

12.(2011年泰州联考)如图所示,质量m=2.0 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已知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g=10 m/s2.根据以上条件,求:

(1)t=10 s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

(2)t=10 s时刻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解析:(1)由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

,代入时间t=10 s,可得:

x=3.0t=3.0×10 m=30 m

y=0.2t2=0.2×102 m=20 m.

t=10 s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为(30,20).

(2)由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坐标与时间的关系式,

比较物体在两个方向的运动学公式,

可求得:v0=3.0 m/s,a=0.4 m/s2

t=10 s时,vyat=0.4×10 m/s=4.0 m/s

v== m/s=5.0 m/s.

tanα==

即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53°.

物体在x轴方向做匀速运动,在y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a=0.4 m/s2,沿y轴正方向.

答案:(1)(30,20) (2)5.0 m/s,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53° 0.4 m/s2,沿y轴正方向

试题详情

11.(2011年广州模拟)宽9 m的成型玻璃以2 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进行,在切割工序处,金刚割刀的速度为10 m/s,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则:

(1)金刚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

(2)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

(3)所生产的玻璃板的规格是怎样的?

解析:(1)由题目条件知,割刀运动的速度是实际的速度,所以为合速度.其分速度的效果恰好相对玻璃垂直切割.

设割刀的速度v2的方向与玻璃板速度v1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要保证割下的均是矩形的玻璃板,则由v2是合速度得v1v2cosθ

所以cosθ==,即θ=arccos

所以,要割下矩形板,割刀速度方向与玻璃板速度所成角度为

θ=arccos.

(2)切割一次的时间

t== s=0.92 s.

(3)切割出的矩形玻璃板的规格为:

宽度d=9 m,

长度lv1t=2×0.92 m=1.84 m.

答案:(1)割刀速度方向与玻璃板速度方向成arccos角度

(2)0.92 s (3)宽9 m、长1.84 m

试题详情

10.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上通过铰链联结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点处,在杆的中点C处拴一细绳,绕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C点与O点距离为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ω缓缓转至水平位置(转过了90°角),此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

B.重物M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重物M的最大速度是ωl

D.重物M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C.由题知,C点的速度大小为vCωl,设vC与绳之间的夹角为θ,把vC沿绳和垂直绳方向分解可得,vvCcosθ,在转动过程中θ先减小到零再反向增大,故v先增大后减小,重物M做变加速运动,其最大速度为ωl,C正确.

试题详情

9.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解析:选AB.由x方向的速度图象可知,在x方向的加速度为1.5 m/s2,受力Fx=3 N,由y方向的位移图象可知在y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y=4 m/s,受力Fy=0.因此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A选项正确;受到的合外力为3 N,B选项正确;显然,质点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垂直,C选项错误;2 s末质点速度应该为v= m/s=2 m/s,D选项错误.

试题详情

8.(2011年扬州中学高三综合练习)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小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当它经过靠近桌边的竖直木板的ad边正前方时,木板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木板开始运动时,cd边与桌面相齐,则小球在木板上的正投影轨迹是( )

解析:选B.木板向下自由下落,可以逆向思维,以木板为参照物,小球向上做匀加速运动,且向右做匀速运动,可以想象成重力“向上”的平抛运动,所以B正确.

试题详情

7.(2011年广州模拟)如图,船从A处开出后沿直线AB到达对岸,若AB与河岸成37°角,水流速度为4 m/s,则船从A点开出的最小速度为( )

A.2 m/s                    B.2.4 m/s

C.3 m/s                    D.3.5 m/s

解析:选B.如图所示,当vv时,v最小,

vvsin37°=24 m/s.

试题详情

6.某人站在自动扶梯上,经过t1时间从一楼升到二楼,如果自动扶梯不运动,人沿着扶梯从一楼走到二楼的时间为t2.现使自动扶梯正常运动,人也保持原有速度沿扶梯向上走,则人从一楼到二楼的时间是( )

A.t2t1                   B.

C.                    D.

解析:选C.扶梯运动的速度v1=,人运动的速度v2=,所求情况下的速度v3v1+v2,所以t==.

试题详情

5.AB两物体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放在水平面上,现物体Av1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绳被拉成与水平面夹角分别是αβ时,如图所示.物体B的运动速度vB为(绳始终有拉力)( )

A.v1sinα/sinβ           B.v1cosα/sinβ

C.v1sinα/cosβ           D.v1cosα/cosβ

解析:选D.设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vB,速度分解如图甲所示,则有vB=     ①

 

   甲     乙

物体A的合运动对应的速度为v1,它的速度分解如图乙所示,则有vAv1cosα  

由于对应同一根绳,其长度不变,故:

vBvA                                               

根据①②③式解得:vBv1cosα/cosβ.选项D正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