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819  215827  215833  215837  215843  215845  215849  215855  215857  215863  215869  215873  215875  215879  215885  215887  215893  215897  215899  215903  215905  215909  215911  215913  215914  215915  215917  215918  215919  215921  215923  215927  215929  215933  215935  215939  215945  215947  215953  215957  215959  215963  215969  215975  215977  215983  215987  215989  215995  215999  216005  216013  447348 

(2010·南通调研一)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A.皖、赣、湘       B.陕、甘、宁

C.桂、滇、黔       D.冀、鲁、豫

5.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 )

A.地壳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 第4题,图中漏斗、石灰岩层等显示该地应为喀斯特地貌,这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和广西境内,故答案为C。第5题,该地分布有大量的沉积岩,推测其历史时期可能发生过地壳的升降运动。另外,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而形成,而变质作用的发生需要经历高温高压的过程,图中没有相关显示,故答案为D。

答案 4.C 5.D

试题详情

3.(2009·广东文基)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解析 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是因为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河流中泥沙堆积而形成的。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10·济南模拟)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图示知,①是褶皱,②是风蚀蘑菇,③是河口三角洲,④是断层,其中褶皱和断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而每一地貌形态都是由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 1.A 2.D

试题详情

43.(10分)环境保护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

试题详情

57.2004年到2007年台胞游客数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大多数省区的台胞游客数量呈现   的态势。东部沿海各省中,除山东、福建省以外,还有    省台胞游客数量均有上升。 58.2004年以来,台胞游客数量一直居首位的是   省,其主要原因是           。 59.西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2004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台胞游客。举例说明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 60.为吸引更多的台胞游客到西藏旅游,对该地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57.东南多、西北少(1分);明显上升(1分);辽宁、海南(1分,答对两个给1分)。 58.广东(1分);距离较近、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相近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59.区域性:雄伟壮丽的雪域高原、高原湖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文化有遗产布达拉宫等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1分)。 综合性:神秘的寺庙建筑、灿烂的藏传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与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和谐整体(1分)。 60.加强该区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宣传青藏高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和布局新的旅游景点和路线;保护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2分,任答两点即可)。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3题)

试题详情

26.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仓山脉”的是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____、______和 ______. 27.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28.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B河:_____. 29.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  原因:                          举措:

答案:26.乙(1分);黄河(1分);长江(1分);澜沧江(1分) 27.地处我国第一阶梯地势高(1分);有冰川积雪融水(1分)、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主要补给来源(1分,降水和地下水任写一点即可)。 28.A河:兰州、银川、郑州、济南(2分,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两个得2分) B河:重庆、武汉、南京、上海(2分,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两个得2分) 29.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2分)。 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受污染等(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3分) 举措: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分,任答两点即可) (10年上海卷地理) (十九)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10分)

试题详情

                          图3 6.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解析:  考查农业地域类型,迷惑度大就是究竟是混合农业还是集约农业问题。混合农业主要以是种养结合为主要特点。集约型农业也可说是精细农业,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耕细作,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科技的进步,在于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是内含投入的增加,是技术密集型农业、知识化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追求的是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是农产品品质、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农产品产、销经受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要小得多。 (10年全国卷2文综第6-8题)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解析:果酱的生产是以柑橘为原来,农产品的加工为了保持柑橘的新鲜,应该布局在原料产地,而选A。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解析:根据材料,果酱集中在S洲的原因与大型港口的建设和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有关,故选D。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故选C。

(10年广东卷文综第1题) 1.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 改善局地气候   B. 综合利用资源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农田作物 [答案]B 解析:农区是指“耕作区”,水土流失一般不太严重;以“圈养”方式进行的农区畜牧业可以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并为耕作业提供肥料故选B。

试题详情

5.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 [答案]5.A  6.D 解析5.读图抓住优势产业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产业具有优势说明价值很高,由此说明中心城市饿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①⑤ (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0年浙江文综第6题) 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5~6题。 

试题详情

10.可知该市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 [答案]D 解析:观察图中箭头和数据,估算出净迁入伙迁出的数量,因此选D 11. 可推测该市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答案]C 解析:本题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而不是“郊区城市化”现象。后者指郊区的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中心区人口不会大规模向外迁移。因此选C (10年福建卷文综第5-6题)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5-6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