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827  215835  215841  215845  215851  215853  215857  215863  215865  215871  215877  215881  215883  215887  215893  215895  215901  215905  215907  215911  215913  215917  215919  215921  215922  215923  215925  215926  215927  215929  215931  215935  215937  215941  215943  215947  215953  215955  215961  215965  215967  215971  215977  215983  215985  215991  215995  215997  216003  216007  216013  216021  447348 

4.怎样区别冷锋和暖锋?

(1)冷暖气团的势力强弱和锋面移动的方向不同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势力弱,冷气团前进的方向(或者说暖气团后退的方向)就是冷锋移动的方向。在冷锋天气图上的冷气团一侧,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方向的箭头。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势力强,冷气团势力弱,暖气团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冷气团后退的方向)就是暖锋移动的方向。在暖锋天气图上的暖气团一侧,一般画有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运动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在图中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2)冷暖锋的表示符号不同

   是冷锋符号,尖锐锯齿状突出部分在暖气团一侧,画在锋线的前面一侧。     是暖锋符号,半圆状突出部分在冷气团一侧,也画在锋线的前面一侧。

(3)冷暖锋的锋面坡度不同

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因为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并且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被迅速抬升,因而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的暖气团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并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锋面坡度较小。

(4)雨线倾斜方向不同

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5)冷暖锋的雨区位置和范围大小不同

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及其附近,雨区狭窄;而暖锋降水全部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大。

(6)冷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不同。

分类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  例
冷锋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暖锋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一场春雨一场暖

试题详情

3.如何划分锋前和锋后?

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而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空气一侧为锋前,冷空气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空气一侧为锋前,暖空气一侧为锋后。

试题详情

2.锋面天气:

 

 

试题详情

1、冷暖气团

①含义:

冷气团:比流经地区气温低(或在高纬形成)

暖气团:比流经地区气温高(或在低纬形成)

②天气: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稳定少变,冷暖气团相遇,天气变化剧烈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天气不稳定(因易形成对流)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和晴朗,天气单调少变

③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源于亚洲高压--天气寒冷干燥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源于副热带太平洋洋面--温暖多雨--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

   赤道气团--源于印度洋--高温多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丰沛降水

试题详情

4.对航海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时间,缩短运转周期,节约燃料,减少事故;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耗费时间和燃料。

[例题9]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 夏季   B. 春末   C 冬季   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

A. 半年  B 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分析]本题组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立意在于考查考生对季风和洋流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以把船队航行路线画成一简图:

然后逐个分析航行期间的风向:甲一→乙航行时应选冬季,此时盛行偏北风。乙一→丙航行时应选夏季,此时南半球受澳大利亚大陆影响盛行东南季风,丙一→丁航行时应选冬季,此时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丁一→甲返航时应在夏季,此季节北印度洋流向东流,商船顺水而行,而且船在大平洋顺风(偏南风)而行。最后把季节标在图中箭头上,很容易看出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答案](1)C(2)C(3)B

[点评]本题具体考查了气候中的盛行风向与航运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要死记硬背。

知识点7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危害

“厄尔尼诺现象”是西班牙语“圣婴”一词的音译,是指在赤道太平洋东部的大面积海域,呈现2-7年周期性的海水异常增高现象。它既是一种海洋现象,又是一种大气现象,即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信风原来向西吹,现改变为向东吹,使得原本应在太平洋西部的高温洋流向东移动,致使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现两大范围的浪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冷热失去均衡,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1)海洋生态灾变;(2)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3)农业减产;(4)海洋捕鱼量减少。

[例题10]下图为“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和‘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分析后按要求解答问题。

(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用箭头在线段上标绘)。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还是少?降水__________,海面水温________,原因是          

(3)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的洋流成因与类型。

(4)“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受_________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_________,可能盛行__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__等异常天气。

(5)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析]从等温线分布状况可知,该海区温度高、海面蒸发旺盛,气流以上升为主。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120°E附近)受盛行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多,南美洲西岸(80°W附近)受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干旱。而“厄尔尼诺”年,赤道逆流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温暖的海水“杀死”了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还使南太平洋两岸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导致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出现严重旱灾,秘鲁沿海洪水泛滥。

[答案](1)见下图

(2)较多  较高  盛行上升气流

(3)上升补偿流。成因是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

(4)赤道逆流  升高 上升 多降水

(5)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儿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转化分析“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沿岸地理环境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通过本题对“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延伸到对秘鲁、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乃至非洲的气候、自然带、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强化学生对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认识。

试题详情

3.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试题详情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引起深层的营养物质上升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饵料丰富而大量繁殖,吸引鱼类,形成大型的渔场。

渔场名称
暖流
寒流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北冰洋南下冷水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上升流将海水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如秘鲁渔场的形成得益于附近海区盛行的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成为鱼的饵料,形成渔场。

试题详情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重要意义。

洋流
概念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举例
流向
水温
暖流
从地纬流向高纬
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
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寒流
从高纬流向地纬
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降温减湿
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5.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下左图是“世界洋流模式”及右图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两图展示了:

(1)世界洋流的流动规律与阿拉伯数字“8”的笔顺是相同的,在北半球由环流--西风漂流--寒流--北赤道暖流--暖流--西风漂流--环流形成一个“8”字。

(2)洋流的流向规律:①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低中纬度的洋流环流,除印度洋北部(大约南纬10º以北)为季风洋流外,在南北半球都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环流,是气旋型洋流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在南纬40º附近的西风带内,自西向东绕南极大陆流动。④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因季风影响,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海水向西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海水向东流。

(3)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的环流系统有何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如图A);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图B)。

(4)寒暖流分布规律:①低中纬度洋流的西部是暖流,东部是寒流,其他洋流只有西风漂流是寒流。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环流的西部是寒流,东部是暖流。③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除夏季索马里洋流是寒流外,都是暖流。

(5)各大洋洋流名称较难记忆,可结合附近陆地名称加以记忆,如东澳大利亚暖流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加利福尼亚寒流靠近加利福尼亚半岛,拉布拉多寒流靠近拉布拉多半岛,加那利群岛附近有加那利寒流等.

[例题8]图18-8是 “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某海轮从A航行到B一路顺水。所利用的盛行风为 。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 和 。

(2)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A处时,仍是顺水顺风,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    ,所利用的洋流为     

(3)C处附近为   渔场,是    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

(4)B、E两处盐度相比,  处较低,原因是     

(5)若①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    ,从这个角度上讲,海洋环境的保护需要     

[答案] (1)东北信风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2)中纬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 (3)纽芬兰 墨西哥湾   (4)E B、E纬度相近,但E处有寒流经过,B处有暖流经过(5)加快了净化速度,但扩大了石油污染的范围 国际合作

[思考]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却是寒流

 广义的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风的吹送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所形成的洋流。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却为寒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知识点6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详情

4.世界各洋流的成因如下表:

海域
洋流名称
洋流成因
海域
洋流名称
洋流成因
北太平洋海域
北赤道暖流
风海流
北大西洋海域
北赤道暖流
风海流
日本暖流
密度流
墨西哥湾暖流
密度流
北太平洋暖流
风海流
北大西洋暖流
风海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补偿流
加那利寒流
补偿流
阿拉斯加暖流
风海流
挪威暖流
 
千岛寒流
风海流
东格陵兰寒流
风海流
南太平洋海域
南赤道暖流
风海流
南大西洋海域
南赤道暖流
风海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密度流
巴西暖流
密度流
西风漂流
风海流
西风漂流
风海流
秘鲁寒流
补偿流
本格拉寒流
补偿流
北印度洋海域
北印度洋冬季季风洋流(逆时针)
风海流
南印度洋海域
南赤道暖流
风海流
莫桑比克暖流
密度流
北印度洋夏季季风洋流(顺时针)
风海流
西风漂流
风海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补偿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