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839  215847  215853  215857  215863  215865  215869  215875  215877  215883  215889  215893  215895  215899  215905  215907  215913  215917  215919  215923  215925  215929  215931  215933  215934  215935  215937  215938  215939  215941  215943  215947  215949  215953  215955  215959  215965  215967  215973  215977  215979  215983  215989  215995  215997  216003  216007  216009  216015  216019  216025  216033  447348 

18.(2009·临沂质检)右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22分)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

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什

么?并简述理由。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

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

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分析说明这

样修建的原因。

(4)本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请你为该区域的能源

开发利用献计献策。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

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依据岩层新老关系知该地的构

造类型是背斜。第(2)题,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条件影响聚落的发育。第(3)题,地形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第(4)题,能源开发既要充分依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实际,又不能危及生态环境。

答案 (1)背斜。中心地层年代较老,两翼地层年代较新。

(2)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

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 (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沿着与等高线平行的线路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4)①积极营造薪炭林;②大力开发小水电;③推广普及沼气等。

试题详情

17.(2010·广东肇庆模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甲处地貌是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   

地区常常见到。

(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  

 (3)试在右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解析 本题通过地质构造地貌图,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第(1)题,甲处位于河流出山口,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

题,在岩层断裂处,地下水容易沿裂缝出露地表形成涌泉。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变化及地表形态进行说明。

答案 (1)冲积扇 流水堆积 河流出山口

(2)乙

(3)见下图:

试题详情

(2010·合肥六校联考)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 )

A.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16.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5题,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第16题,①②之间为板块的生长边界,②处的箭头应向右。

答案 15.C 16.B

试题详情

(2009·茂名模拟二)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a处为向斜,b处为背斜

B.abcd岩层关系由新到老

C.abcd岩层形成后曾发生地壳水平运动

D.c岩层一般不含化石

1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解析 第13题,根据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a处为背斜,

b处为向斜,A错C对;在沉积岩中均有化石存在的可能;c岩层形成晚于b岩层。第14题,a(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据此可判断答案为A。

答案 13.C 14.A

试题详情

(2009·盐城调研一)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分析下面“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至少                    (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2.根据图中断层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 )

A.c断层早于②地层      B.b断层早于④地层

C.a断层早于b断层      D.c断层早于b断层

解析 第11题,地震是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图中岩层中有a、b、c三条断层带,故地质历史上应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第12题,图中c断层发生得最早,受其影响只有最早形成的①②两地层发生断裂错位,故c断层发生于①②两层地层形成之后;其后发生了b断层,导致①②③④四地层都发生了错位,b断层应发生在④地层形成之后;最后发生的a断层,使整个区域的所有地层都发生了断裂错位,故a断层最晚发生。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答案 11.B 12.D

试题详情

(2009·淄博模拟)读下图,完成8-10题。

8.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9.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 )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10.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

①裂谷 ②海岭 ③山系 ④海沟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8题,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

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9题,

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第10题,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沟。

答案 8.B 9.D 10.A

试题详情

(2010·泰兴调研)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6-7题。

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A为沉积岩         B.C为岩浆

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

7.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解析 第6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相关性可知,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第7题,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隆起作用;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 6.D 7.A

试题详情

(2010·南通调研一)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A.皖、赣、湘       B.陕、甘、宁

C.桂、滇、黔       D.冀、鲁、豫

5.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 )

A.地壳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 第4题,图中漏斗、石灰岩层等显示该地应为喀斯特地貌,这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和广西境内,故答案为C。第5题,该地分布有大量的沉积岩,推测其历史时期可能发生过地壳的升降运动。另外,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而形成,而变质作用的发生需要经历高温高压的过程,图中没有相关显示,故答案为D。

答案 4.C 5.D

试题详情

3.(2009·广东文基)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解析 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是因为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河流中泥沙堆积而形成的。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10·济南模拟)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图示知,①是褶皱,②是风蚀蘑菇,③是河口三角洲,④是断层,其中褶皱和断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而每一地貌形态都是由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 1.A 2.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