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106  217114  217120  217124  217130  217132  217136  217142  217144  217150  217156  217160  217162  217166  217172  217174  217180  217184  217186  217190  217192  217196  217198  217200  217201  217202  217204  217205  217206  217208  217210  217214  217216  217220  217222  217226  217232  217234  217240  217244  217246  217250  217256  217262  217264  217270  217274  217276  217282  217286  217292  217300  447348 

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潜水          

    D.承压水

试题详情

4.运用有关地质作用、.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生物等地理原理说明国土整治问题

国土整治中,有许多涉及到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的地理原理。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是受风力作用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中有植被破坏、受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西南地区修建交通线路受横断山区的地形崎岖、地质灾害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移民问题与当地的地形陡峻有关;以及东北黑土冲刷、南方红壤改  造、华北低产田治理等,都是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是高考的切人点。

解这类题时,首先要明确有关的地理原理,特别注意不要混淆。如: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水土流失则在气候相对较湿润的地区发生。同样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的机理并不相同。黄土高原是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气候降水集中、植被差。而南方丘陵则主要是地形较陡使土石运动性强,气候多雨侵蚀力大,烧柴草过樵使植被差   造成。其次要熟悉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即区域自然特征与区域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说明当地地理背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第三还要综合考虑国土整治中涉及的其他自然、人文地理原理。如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等。

高考冲刺演练

读右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   )

试题详情

3.综合分析,说明河湖特征、开发利用

河流、湖泊是重要的地理事物,要明确河流、湖泊的特征、影响因素、开发利用、治理的一般原理、规律的知识体系,形成解题思路。如: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

河流还是气候、地形的缩影,河湖特征与气候、地形要素息息相关。如: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地形类型决定河流的水系冶征(山区的河流河道窄、直、陡、水流急;平原的河流宽、曲、平、水流缓等),影响河流的开发利用(山区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平原的河流航运便利;干旱区的河流灌溉等).

试题详情

2.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地质构造除掌握岩层变形变位的图形,在地质构造图上能准确辨认出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类型外,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在工程建设、找矿等实际运用中的意义。如: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筑路和修建水库尽量避开断层等.

试题详情

1.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理界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地壳运动机制的理论,这里要明确板块构造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相应阐释的地理问题:①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熟悉板块的分布、不同性质的边界)。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其内部稳定、边缘活跃(解释地震、火山、地热、矿藏的形成、分布)。③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解释山脉、海沟、海洋、岛屿等地形的成因、分布).

试题详情

9.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方法技巧点拨

试题详情

8.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A.                     B.

    C.                     D.

试题详情

7.水葫芦入侵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爆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题型四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典例 3]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y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多而形成的;(2)由图和上题可知,M点为亚热带景观,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为亚热带景观。

    答案:(1)A(2)B

[变式训练]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北纬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完成8-9题。

试题详情

6.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只黄花先后在上海、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根本原因是                                                      (   )

    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它生存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长

    C.一只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       D.一只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

试题详情

5.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   )

    ①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            

    ② 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题型三  生物、土壤

[典例2]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此消彼长。图3中虚线1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读图3,完成问题。

(1)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应在                          (   )

A.1-2之间     

    B.1-4之间     

    C.2-3之间     

    D.3-4之间

(2)利用遥感技术检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   )

    A.温度

    B.孔隙      

    C.肥力                                           

    D.空气

(3)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   )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解析:(1)理想土壤空气和水分合起来占一半左右,空气占20-30%较合理,水占20-30%较合理,从图中可以看出C符合。(2)理解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监测地表事物,在土壤组成中,水分的多少直接能反映出温度的变化,如土壤中水分多,那么温度就低一些,所以通过红外线测温度就能反映土壤水分的变化。(3)东北平原面临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所以A选项加速了东北来原所面临的问题,故选A。

    答案:(1)C   (2)A   (3)A

[变式训练]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数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完成6-7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