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4923  344931  344937  344941  344947  344949  344953  344959  344961  344967  344973  344977  344979  344983  344989  344991  344997  345001  345003  345007  345009  345013  345015  345017  345018  345019  345021  345022  345023  345025  345027  345031  345033  345037  345039  345043  345049  345051  345057  345061  345063  345067  345073  345079  345081  345087  345091  345093  345099  345103  345109  345117  447348 

30、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   )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试题详情

29、新政期间,罗斯福进行了四次有名的“炉边谈话”,其中第三次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罗斯福整顿全国金融            ②复兴全国工业

③他鼓励企业主使用“蓝鹰”标记       ④鼓励士兵搞夜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28、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 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C. 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试题详情

2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26、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试题详情

25、“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试题详情

2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

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 )

A、 废除实物配给制          B 、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D 、实行工资级别制

试题详情

2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取消自由贸易   D.强制劳动制度

试题详情

22、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   )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试题详情

21、《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