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311  380319  380325  380329  380335  380337  380341  380347  380349  380355  380361  380365  380367  380371  380377  380379  380385  380389  380391  380395  380397  380401  380403  380405  380406  380407  380409  380410  380411  380413  380415  380419  380421  380425  380427  380431  380437  380439  380445  380449  380451  380455  380461  380467  380469  380475  380479  380481  380487  380491  380497  380505  447348 

6.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唯物论依据主要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发展的观点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联系的观点

试题详情

5.有专家指出,“五个统筹”是根据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这体现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同时也强调了要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据此回答6-7题。

试题详情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

   A.人定胜天,人能够征服自然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D.人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使其为人类所用

试题详情

3.“五个统筹”的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下列观点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联系地看问题  ②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坚持发展地看问题  ④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必须坚持全面地看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不管是兴建工程,还是进行环境治理,我们首先要强化现代生态文化的公民意识,这样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④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据此回答3-5题。

试题详情

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试题详情

32、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5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二中神六“回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5分)

试题详情

26、(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这种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总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试题详情

32、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试题详情

31、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