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28  336  342  346  352  354  358  364  366  372  378  382  384  388  394  396  402  406  408  412  414  418  420  422  423  424  426  427  428  430  432  436  438  442  444  448  454  456  462  466  468  472  478  484  486  492  496  498  504  508  514  522  447348 

23.(2分)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消毒杀菌,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而HCl、HClO在水中会解离出H+、Cl和ClO,在野外也可以用漂白粉[Ca(ClO)2]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1) 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36  

(2) Ca(ClO)2在水中会解离出Ca2+和ClO,我认为在水中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的离子是

____37 

试题详情

22.(10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0  。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  31  (填序号,下同)。

(2) 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32  

(3) 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有  33  (只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34  

(4) 实验室里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35  

试题详情

21.(3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  27  (填写序号,下同)。

(2) 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

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28  g

(3)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

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由大小关系是  29  

试题详情

20.(4分)用10mL量筒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  25  。再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看到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26  

试题详情

19.(2分)有些物质有毒性,如CO、   23    等,有些物质有腐蚀性,如NaOH、

    24  等,这些物质如果应用不慎会危及人体健康。有些物质如食盐虽无毒、无腐蚀性,但长期使用过多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试题详情

18.(3分)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内部材料主要由金属材料钢铁构成,外部材料聚氟乙烯属于  20  材料。为确保“水立方”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泳池的水将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其中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  21   性。“水立方”还设计了循环用水、收集应用雨水等系统,达到了  22  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试题详情

17.(3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氮原子  17  ;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18  ;正二价的镁元素   19 

试题详情

16.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试题详情

15.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解释: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解释: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解释:CO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试题详情

14.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镁带与盐酸反应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