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7240  427248  427254  427258  427264  427266  427270  427276  427278  427284  427290  427294  427296  427300  427306  427308  427314  427318  427320  427324  427326  427330  427332  427334  427335  427336  427338  427339  427340  427342  427344  427348  427350  427354  427356  427360  427366  427368  427374  427378  427380  427384  427390  427396  427398  427404  427408  427410  427416  427420  427426  427434  447348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17.

(1)概括《山房春事》这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                     

试题详情

7.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1860-1904) 19世纪末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堪称他们国家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

B.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铁木前传》等6部中长篇小说。其中《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美学理想。

C. 司马迁,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五种体裁,共130篇。

D.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世人并称“韩柳”。其散文创作以寓言、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试题详情

6.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也不知道她是何时沦为乞丐的?

B.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C.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试题详情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之若素了。

B. 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敬如宾的祖父孙女两人。

C. 他从来没有见过大世面,这回一下子遇到这样复杂的事情,一时真有点六神无主

D.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总之,众口一词,无一定论。

试题详情

4. 下列各句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________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B.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________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会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C. 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________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D.“推” ________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A. 而且  但是  而是  固然

B. 并且  但是  而且  虽然

C. 并且  不过  而且  虽然  

D. 而且  不过  而且  固然  

试题详情

3. 选用与上下文连接正确的一组(   )

(1)他们的身影不久就____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2)女人的手指____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3)那短工____地说:“还不是和祥林嫂生气?”

A. 消释 振动 简捷     B. 消失 震动 简捷

C. 消失 振动 简洁     D. 消释 震动 简洁

试题详情

2. 为下列成语填上正确的字形。

旁____博引          ____庸赘言         ____揉造作

寓庄于____          礼____往来         百无聊____

游目____怀          ____无音信          垂____而治

涸____之鲋         ____然不同        螳臂____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