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 0.2 s时刻质点M的速度最大 B.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v = 10 m/s C.Δt = 1 s时间内质点M经过的路程是25 cm D.Δt = 1 s时间内质点M经过的路程是10 cm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①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为
 
;②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
 

此外,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所需器材,再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g,并参照示例填写下表(示例的方法不能再用).
A.天平;  B.刻度尺;   C.弹簧秤;   D.电磁打点计时器;  E.带夹子的重锤;
F.纸带;  G.导线若干; H.铁架台;   I.低压交流电源;    J.低压直流电源;
K.小车;   L.螺旋测微器;   M.斜面(高度可调,粗糙程度均匀).
所选器材(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示例 B、D、E、F、G、H、I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重锤竖直下落.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果.
实验设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种传感器,需要选用一电器元件.图为该电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同学对其提出质疑,先需进一步验证该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器材(代号) 规格
电流表(A1
电流表(A2
电压表(V1
电压表(V2
滑动变阻器(R1
滑动变阻器(R2
直流电源(E)
开关(S)导线若干
量程0~50mA,内阻约为50Ω
量程0~200mA,内阻约为10Ω
量程0~3V,内阻约为10kΩ
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Ω
阻值范围0~15Ω,允许最大电流1A
阻值范围0~1kΩ,允许最大电流100mA
输出电压6V,内阻不计
①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以上均填器材代号)
②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③若发现实验测得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图中曲线基本吻合,请说明该伏安特性曲线与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结果见下表:
L/m 0.5 0.8 0.9 1.0 1.2
T/s 1.42 1.79 1.90 2.00 2.20
T2/s2 2.02 3.20 3.61 4.00 4.84
(1)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线(如图1),并利用此图线求出重力加速度g=
9.87
9.87
m/s2.(取π2=9.87)?

(2)若某同学测定的g的数值比当地公认值大,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CEF
CEF

A、摆球质量太大了;
B、摆长太长了;
C、摆角太大了(摆角仍小于10°);
C、量摆长时从悬点量到球的最下端;
D、计算摆长时忘记把小球半径加进去;
E、摆球不是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振动,而是做圆锥摆运动;
F、计算周期时,将(n-1)次全振动误记为n次全振动;
(3)若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漏测小球的半径r
漏测小球的半径r
;?
(4)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①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
0.8740
0.8740
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如图②中秒表所示,单摆的运动周期是
1.88
1.88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修3-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真空玻璃管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不一定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要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D.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经过地球时,地球上的人观察到飞船上的时钟变快
(2)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该波的波速为
 
m/s,甲图中的质点L从图示位置第二次到波峰的时间是
 
s.
(3)如图丙,直角三棱镜∠ACB=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一束单色光从AB边的某一点垂直AB射入棱镜.
①画出光从入射到最先射出棱镜的光路图;
②计算光从棱镜中最先射出时的折射角.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①、②每空3分,共9分;③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

 

 

 

 

 

 

 

 

 

 

 

 

 

 

 

 

 

 


①、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公式为v2 =_____________(以d1、d2及相邻计数点间时间T来表示)代入得v2 =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加速度a=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3分)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 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2分)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评卷人

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①、②每空3分,共9分;③5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

 

 
 
 


 
①、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公式为v2 =_____________(以d1、d2及相邻计数点间时间T来表示)代入得v2 =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加速度a=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3分)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 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2分)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评卷人
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