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⑴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 .②体积之比约为 ,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5℃),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旋钮)。
(1)若A中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欲得到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 (填写装置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1)实验后,将A中a旋钮关闭,并在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
①为获得氧气,关闭a旋钮后,首先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
②为得到平稳的乙醇蒸气流,提高反应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用文字简述或在原装制图的相应位置画出简图)__________ ;m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想观察到试管n中有红色沉淀出现,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先进行了有关实验:

⑴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⑵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请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③下列试剂中能够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3)为了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同学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很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D: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预先除去了溶解O2),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隔绝空气条件下)

②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取20mL于锥形瓶中,滴加2~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已知:Cu(OH)2开始沉淀的pH约为5),通过测定出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假定反应前后烧瓶中溶液体积不变,你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能或否),其理由是                          

(4)请你再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并写出相应的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例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先进行了有关实验:

                                 

⑴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⑵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请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③下列试剂中能够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3)为了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同学设计方案是:

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很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D: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预先除去了溶解O2),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隔绝空气条件下)

②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取20mL于锥形瓶中,滴加2~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已知:Cu(OH)2开始沉淀的pH约为5),通过测定出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假定反应前后烧瓶中溶液体积不变,你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能或否),其理由是                                     

(4)请你再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并写出相应的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是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的现象为     
(3)C试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    
(4)如将B试管换成D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     、     。(要求填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化学式;如有需要,可加装防倒吸装置。)
(5)实验结束后,证明A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6)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经查阅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仅由

资料1

附表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黑色物质的相关性质
资料2
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2S、CuS、Cu7S4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资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15 mol·L
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浓硫酸与铜能反应而稀硫酸不能,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将6.4 g 铜片和0.2 moL溶质的18.4 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无气体生成为止。(假定在此过程溶液体积不变)

1)甲同学认为要证实上述结论,还应进行稀硫酸与铜片混合加热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进一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

A.铁粉  ??????   B  ???? ?? C.氯化钡溶液   ????????  D银粉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甲同学设想:在A装置增加一个导管通氮气驱赶气体(假定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先测定生成的SO2量,然后计算剩余硫酸的浓度他设计了如下种方案测定SO2的量:

方案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方案将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钡溶液中,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经仔细分析后,发现有不合理之处,请填写下表(可以不填满):

序号

不合理的原因

误差

(偏低或偏高)

改变措施

方案

 

 

 

方案

 

 

 

 

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分离出反应后的溶液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取20.00 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已知氢氧化铜开始沉淀的pH约为5),这种方法能否求出余酸的浓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设计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不必计算,不必写操作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D   2.C  3.D   4.B  5.B  6.D  7.C  8.C  9.D   10.B

11.B   12.D   13.D   14.C    15.B    16.D   17.A  18.B    19.D    20.B

21(共7分).(1)略 (1分)  极性 (1分)  (2) H2O2H++HO2-   (1分)   H2O2+2OH-=O22-+2H2O(1分)

(3)H2O2+SO2=2H++SO42-(2分)

(4)ABC(1分)

22(共7分).(1)MgO 、C   (1分)    MgO(1分)

  (2)小(1分),   在液态水中,几个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在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氢键相互  联结,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使体积膨胀,密度减小。(1分)

(3) 4NH3+5O2=4NO+6H2O (1分)      2NH3 + 3CuO3Cu + 3H2O + N2(2分)

23.(共9分)(1)①两支试管中都产生大量气泡,但盛NaHCO3的试管中反应速率要快得多(1分)

②约为53/42;(1分)   ③不正确 (1分)

⑵  ①《NaHCO3、Na2CO3 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研究》(1分)

②托盘天平(1分)、温度计;(1分)

 a吸热(1分)    b:放热 (1分)   c:NaHCO3溶解和NaHCO3与盐酸反应(1分)

24.(共14分)(1)Fe2O3  (1分)   (2)D(1分)

   (3)①氢氧化铁胶体,(1分)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且有气泡产生(1分)Fe3+ + 3SCN- == Fe(SCN)3   (1分)

       Ba2+ + SO42- == BaSO4↓(1分)

       ②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2分)

③2Fe3+ + 3CO32- + 3H2O == 2Fe(OH)3↓+ 3CO2↑(2分)

④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CO32-没有还原性(1分);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1分)

(4)4-21mO

2mFe     (2分)

25.(共8分)(1)so2(1分)

    (2)30(2分)

    (3)CaC2+2H2O→Ca(OH)2+C2H2(2分)

    (4)N2\CO\C2H4(各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