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从图(a)中可以读出.当t=1s时. ① (2)从图(b)中可以看出.当t=2s至t=4s 过程中.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②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③ 所以 ④ (3)由得. ⑤ 评分标准: ①⑤每式3分.②③每式1分, ④式2分,共10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 m.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4 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的电阻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电动势约4.5 V,内阻很小;

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0.125 Ω;

电流表A2:量程0~3.0 A,内阻0.025 Ω;

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3 kΩ;

滑动变阻器RP:最大阻值50 Ω;开关、导线等.

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_

(3)根据所选的器材,在下边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4)若根据伏安法测出电阻丝的电阻为Rx=4.1 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的质量是m,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平行于水平面的力F分别拉物体,得到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利用图象可求出这个物体的质量m.
甲同学分析的过程是:从图象中得到F=12N时,物体的加速度a=4m/s2,根据牛顿定律导出:m=
F
a
得:m=3kg
乙同学的分析过程是:从图象中得出直线的斜率为:k=tan45°=1,而K=
1
m
,所以m=1kg
请判断甲、乙两个同学结论的对和错,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两个同学都错,分析各自的错误原因后再计算正确的结果.
(2)两颗靠得很近的天体,离其他天体非常遥远,靠相互吸引力一起以连线上某一点为圆心分别作圆周运动,从而保持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变,这样的天体称为“双星’.现测得两星中心间距离为R,运动周期为T,求:双星的总质量.
解:设双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绕其连线上的O点以周期T作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得:G
M1M2
R2
=M1(
T
)2R,G
M1M2
R2
=M2(
T
)2R
联立解得:M1+M2=…
请判断上述解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完成计算;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②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C点对应的速度是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2)如图甲为测量电阻Rx的电路,R为电阻箱,R′为起保护作用的滑动变阻器,S为单刀双掷开关.
(a)测量待测电阻Rx的实验步骤为:把开关掷于a,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开关掷于b,调节变阻箱R,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变阻箱的读数即为Rx的阻值.
(b)请在图乙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实验原理图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精英家教网
(c)一位同学利用本实验的部分器材测电源电动势及内阻,设计了如图丙电路. 实验步骤为: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箱的读数为R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由方程
 
及方程
 
联立可解出电动势E及内阻r.由于所有的电流表不是理想电流表,则计算出的内阻值比实际值偏
 
.(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为一双线摆,它是由两根等长细绳悬挂一小球而构成的,绳的质量可以忽略.已知两绳长均为l,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当摆球A垂直于纸面做简谐运动经过平衡位置时,另一个小球B从A球的正上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且正好打在A球上,则小球B距平衡位置高度h可能为多少?
某同学解法如下:
双线摆在摆动过程中周期T=2π
l
g
,A球从平衡位置经过
T
2
再次回到平衡位置时与B球相碰则tA=
T
2
l
g
(1)
B球做自由落体:h=
1
2
gtB2 (2);      
 且tA=tB    (3)
解(1)、(2)、(3)式就可以求得h.
你认为上述分析是否正确?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完成此题;如果你认为不正确,请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

①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2.05
2.05
m/s2
②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1.22
1.22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2)为了测量一个高楼的高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根长为l的绳两端各拴一重球,一人站在楼顶上,手执上端的重球无初速度的释放使其自由下落,另一人在楼下测量两球落地的时间差△t,即可根据l、△t、g得出高楼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
①从原理说明此方案是否可行及理由
可行,h=
1
2
gt2,h+L=
1
2
g(t+△t)2,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方程可解
可行,h=
1
2
gt2,h+L=
1
2
g(t+△t)2,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方程可解
.②从实际测量来看,你估计最大的困难是
△t太小,难以测量
△t太小,难以测量

(3)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
方案B:木块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
上述两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b
b
,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弹簧秤示数F和木块的重量G
弹簧秤示数F和木块的重量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