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经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过程.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药物生产、高分子合成等工业,草酸晶体受热到100℃时失去结晶水,成为无水草酸。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以甘蔗渣为原料用水解—氧化—水解循环进行制取草酸。

请跟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示①②的氧化—水解过程是在上图1的装置中进行的,指出装置A的名称        

⑵图示①②的氧化—水解过程中,在硝酸用量、反应的时间等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反应温度以考察反应温度对草酸收率的影响,结果如上图2所示,请选择最佳的反应温度为        ,为了达到图2所示的温度,选择图1的水浴加热,其优点是                          

⑶在图示③④中的操作涉及到抽滤,洗涤、干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快速冷却草酸溶液,可以得到较大的晶体颗粒,便于抽滤

B.在洗涤沉淀时,应关小水龙头,使洗涤剂缓缓通过沉淀物

C.为了检验洗涤是否完全,应拔下吸滤瓶与安全瓶之间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相关实验。

D.为了得到干燥的晶体,可以选择在坩埚中直接加热,并在干燥器中冷却。

⑷要测定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纯度,称取7.200g制备的草酸晶体溶于适量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草酸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

(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①取25.00mL草酸溶液的仪器是                        

②在草酸纯度测定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润洗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满所需的酸或碱液,使滴定管内壁充分润洗

B.移液管取草酸溶液时,需将尖嘴处的液体吹入锥形瓶,会使实验误差偏低

C.滴定时,左手轻轻向内扣住活塞,手心空握以免碰到活塞使其松动漏出溶液

D.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仰视标准液液面,会使实验误差偏高

③判断滴定已经达到终点的方法是:                                       

④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共20.00mL,则草酸晶体的纯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某同学研究氯气性质过程中的一个片断.请你帮助他完成部分实验并补全实验记录.
【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
黄绿色
黄绿色
气体
气体
状态;闻氯气的气味:
有刺激性
有刺激性
气味.
【预测】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它可能具有性质有
能与钠、铁、铜等金属发生化合反应,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
能与钠、铁、铜等金属发生化合反应,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

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它可能具有性质有
与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与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生成物
氯气与铁反应
氯气与氢气反应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1)通过比较氯气和曾经学习过的氧气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可推知氯气的化学性
比较活泼
比较活泼
,能与
铁、铜、钠等金属,氢气、红磷、硫等非金属、KI、FeCl2、Na2SO3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
铁、铜、钠等金属,氢气、红磷、硫等非金属、KI、FeCl2、Na2SO3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
反应.
(2)在上述过程中,该同学都用到了哪些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3)说明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反应产物出现不同,如Na和O2反应的产物由条件控制,Zn与H2SO4反应由硫酸浓度控制,NaOH与CO2反应生成的盐由相对量控制.下列反应也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是
BC
BC

A.Fe+HCl     B.Cu+HNO3 C.H2S+O2
(2)Fe和稀HNO3反应的产物也是由相对量来控制,已知过量硝酸能把铁氧化成Fe(NO33,但当铁过量时,产物是Fe(NO32.某同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相似的观点:氯气与铁反应,当Cl2过量时生成FeCl3,当铁粉过量时产物是FeCl2.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a.提出假设:
假设1:该固体物质是FeCl2
假设2:该固体物质是FeCl3
假设3:该固体物质是
FeCl3和FeCl2
FeCl3和FeCl2

b.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溶液变血红色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在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少量A KMnO4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固体物质中不含
FeCl2
FeCl2
c.结论:
氯气与铁反应只生成FeCl3
氯气与铁反应只生成FeCl3

(3)已知Fe(NO32溶液为浅绿色,往Fe(N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溶液变黄色
溶液变黄色
,该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2++NO3-+4H+=3Fe3++NO↑+2H2O
3Fe2++NO3-+4H+=3Fe3++NO↑+2H2O

(4)取100mL 0.2mol/L的FeCl3溶液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混合物,充分    反应后仍有固体剩余,下列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
A
(设溶液体积不变,不考虑水解因素).
A.烧杯中有Fe无Cu,c(Fe2+)=0.2mol/L
B.烧杯中有Cu无Fe,c(Fe2+)=0.3mol/L
C.烧杯中有Cu无Fe,c(Cl-)=0.6mol/L
D.烧杯中Fe、Cu均有,c(Fe2+)=0.3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5).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淀粉-KI试纸变蓝色 氯水中含有Cl2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氯水中含有H+
(1)根据实验①得出的结论:
氯水中含有Cl-
氯水中含有Cl-

(2)指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②
溶液褪色
溶液褪色
,④
有气泡冒出
有气泡冒出

(3)实验③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取一小片KI淀粉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
取一小片KI淀粉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

(4)通过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a.
氯水加入到NaOH溶液中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使溶液褪色
氯水加入到NaOH溶液中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使溶液褪色
,b.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就有漂白性而使溶液褪色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就有漂白性而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溶液变红,可证明a正确,不再显红色,证明b正确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溶液变红,可证明a正确,不再显红色,证明b正确

(5)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H2O?H++Cl-+HClO
Cl2+H2O?H++Cl-+HClO
,指出还原产物
Cl-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