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6,0.7(2)B(3)高(4)斜面的粗糙程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黄浦区一模)为了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某小组同学用不同的导体进行了实验.甲同学将A、B、C三个不同导体分别连入如图所示电路的M、N两点之间,乙、丙同学分别将D、E导体也分别连入这个电路的M、N两点之间,他们都用改变串联电池节数的办法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并记录了如下的实验数据:
表一(甲同学)
序号 导体 电压
(伏)
电流
(安)
1 A 1.5 0.10
2 B 3.0 0.20
3 C 4.5 0.30
表二(乙同学)
序号 导体 电压
(伏)
电流
(安)
4 D 1.5 0.20
5 D 3.0 0.40
6 D 4.5 0.60
表三(丙同学)
序号 导体 电压
(伏)
电流
(安)
7 E 1.5 0.4
8 E 3.0 0.8
9 E 4.5 1.2
(1)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研究方法的同学是
乙同学、丙同学
乙同学、丙同学
,被控制的变量是:
导体
导体

(2)分析实验序号4、5、6(或7、8、9)中电流和电压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导体,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同一导体,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分析实验序号
1与4与7(或2与5与8或3与6与9)
1与4与7(或2与5与8或3与6与9)
,可得出:不同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一般不同.
(4)甲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二或表三的实验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比值一定相同,而且是一个定值.乙、丙两位同学进一步分析了表一、表二和表三的实验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比值一定不同.请你判断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甲同学的结论
正确
正确
,乙、丙两位同学的结论
不正确
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时,器材有:6伏蓄电池、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器(500Ω 1.5A)、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8欧)、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在实验中,当手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观察
C
C

A.灯泡的发光情况   B.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C.电压表的示数   D.电流表的示数
(2)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电压(V) 1.0 1.5 2.0 2.5 2.8
电流(A) 0.20 0.25 0.28 0.30 0.31
电阻(Ω) 5.0 6.0 7.9 8.3 9.0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75
0.75
瓦;小明求出了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发现灯泡电阻随电压变化而变化,产生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闸北区二模)某小组同学探究电池的“新”、“旧”与什么因素有关.甲同学认为“与电池两端电压有关”;乙同学认为“与通过电池的电流大小有关”;丙同学认为:电源作为闭合回路的一部分、电流流过电源、电源本身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电池的“新”与“旧”与电池的阻碍作用有关”.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分组实验、设计表格、连接电路、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数据、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如果用
(U1-U2)R1
U2
表示电池本身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相同型号的干电池一节
电键断开时、电压表示数U1(伏) 电键闭合时、电压表示数U2(伏) 两次电压值之差(U1-U2)(伏) 电键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安) 电池本身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U1-U2)R1
U2
(欧)
1 “新”电池 1.50 1.40 0.10 0.12 0.7
2 “新”电池 1.50 1.40 0.10 0.11 0.7
3 半“新”电池 1.40 1.20 0.20 0.085 1.67
4 半“新”电池 1.35 1.15 0.20 0.10 1.74
5 “旧”电池 1.32 1.00 0.32 0.08 3.2
6 “旧”电池 1.30 0.90 0.40 0.075 4.4
(1)分析表中第三列的数据、可以得出:电池“新”、“旧”与电键断开时、电压表示数U1之间的关系是:
电池两端电压越大,电池越新
电池两端电压越大,电池越新

(2)分析表中
第五列
第五列
的数据、可以得出:电池“新”、“旧”与电键断开、闭合两次电压值之差(U1-U2)的关系为:两次电压值之差越小、电池越“新”;
(3)进一步分析、最后一列的数据、可以得出::电池的“新”、“旧”与电池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有关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4)电池阻碍作用(
(U1-U2)R1
U2
)越大、表明电池越
(选填“新”或“旧”);(5)经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乙同学观点的本质是
电池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电池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同学 实验序号 l(米) M(克) θ(度) 30T(秒)  T2(米2  
l
[(米)
1
2
]
l×m(米?克)
1 1.0 30 4 60 1.00 1.0 30
2 1.0 40 4 60 1.00 1.0 40
3 1.0 50 4 60 1.00 1.0 50
4 1.0 30 3 60 1.00 1.0 30
5 1.0 30 4 60 1.00 1.0 30
6 1.0 30 5 60 1.00 1.0 30
7 0.8 30 4 54 0.64 0.9 24
8 1.0 40 4 60 1.00 1.0 40
9 1.2 50 3 66 1.44 1.1 6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无关
无关
(选填“有关”、“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
摆角
摆角
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
摆角无关
摆角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单摆的摆长越长,单摆的周期越大
单摆的摆长越长,单摆的周期越大

(4)进一步综合分析单摆的周期与表中后三列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单摆的周期与
l
成正比
单摆的周期与
l
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长宁区二模)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王同学提出猜想:对于某导体来说,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可能越大.为验证小王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并得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A、B、C三个不同的导体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该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表.
表一
实验序号 导体 电压(伏) 电流(安)
1 A 1.2 0.12
2 B 1.2 0.24
3 C 1.2 0.60
表二
实验序号 导体 电压(伏) 电流(安)
4 A 2.4 0.24
5 B 2.4 0.48
6 C 2.4 1.20
表三
实验序号 导体 电压(伏) 电流(安)
7 A 3.0 0.30
8 B 3.0 0.60
9 C 3.0 1.50
(1)小王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可能是:
电路中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电路中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不同
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不同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7(或2、5、8或3、6、9)
1、4、7(或2、5、8或3、6、9)
数据中同一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上一小题的实验结论与小王同学的猜想有无差异?若有差异,写出差异所在
有差异;实验结论能够确切给出电流和电压的定量关系
有差异;实验结论能够确切给出电流和电压的定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