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9227  379235  379241  379245  379251  379253  379257  379263  379265  379271  379277  379281  379283  379287  379293  379295  379301  379305  379307  379311  379313  379317  379319  379321  379322  379323  379325  379326  379327  379329  379331  379335  379337  379341  379343  379347  379353  379355  379361  379365  379367  379371  379377  379383  379385  379391  379395  379397  379403  379407  379413  379421  447090 

14.(08年广东文基·6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C

A.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验证乙烯的还原性

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C.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提纯等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法。做这样的提题要仔细分析答案。A项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04溶液退色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是实验室置取氨气的方法,强调使用的固体要干燥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可行。C项实验室置取氯气用的是浓盐酸,且加热,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实验达不到目的,选C项。D项考查萃取这一物质分离操作,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易溶于四氯化碳,实验可行。此题要求选不能达到目,考生往往在做题过程中,忘了这一要求,选了可行的。做题要注意加点的字。

试题详情

13.(08年广东理基·35)下列关于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 处理NO2 和HCl 废气

D.Al2(SO4)3 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答案: C

解析: A. 漂白粉的主要成份为次氯酸钙,但成分还含有CaCl2等物质;

B. NH3可以与硫酸发生反应,不可以用酸性干燥剂干燥碱性气体;另外不可以用CaCl2

固体干燥NH3,会生成CaCl2·8NH3加合物;

C. NO2与NaOH会发生反应:NO2+2NaOH=NaNO3+NaNO2+H2O(注意不能因此说NO2是酸性化

合物);

D. Al2(SO4)3在碱性废水中会生成AlO2-或Al(OH)3沉淀(非胶体)而不能吸附悬浮颗粒。

试题详情

12.(08年广东理基·32)用石灰石、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碘盐中碘的检验                 B.暖瓶中水垢的除去

C.食盐与纯碱的鉴别               D.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

答案: A

解析: A. 碘盐中碘以碘酸根IO3-的形式存在而非碘单质,不能够与淀粉变蓝;

B. 水垢的成分一般为CaCO3,MgCO3(与硬水有关),可用食醋中的酸与其反

应除去;

C. 纯碱是Na2CO3,可与食醋中的酸反应产生气体(CO2)而与食盐鉴别开;

D. 鸡蛋壳主要成份为CaCO3,可与食醋中的酸反应产生气体。

试题详情

11.(08年广东理基·31)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的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答案: A

解析: A中无论用高浓度或者低浓度的硝酸和铜反应都会生成氮氧化物这一空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试题详情

10.(2007海南·0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的描述。

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A错。

试题详情

9.(2007海南·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

A.水玻璃        B.硅芯片         C.黏土          D.普通水泥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成份的辨别。

解析: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黏土的成分主要是铝硅酸盐,常见的有高岭土。普通水泥主要成分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试题详情

8.(07年广东化学·1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BC

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A选项中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做氧化剂,说明SO2具有还原性。B选项中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Cl2+2NaBr=2NaCl+Br2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Cl2的氧化性大于Br2。C中发生的反应为Cu+4HNO3=Cu(NO3)2+2NO2+2H2O、2NO2(g)N2O4;△H<0,升温气体颜色变深,降温气体颜色变浅,D选项中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故不能单纯判断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试题详情

7.(07年广东理基·3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答案:A

解析: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的要求是反应中原子的利用最高,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等。根据题目给出的各个选项中的反应,可以看出只有A选项中聚合反应符合。

试题详情

6.(07年广东理基·2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答案:B

解析:因为BaCO3也是一种白色沉淀,因此为了防止CO32的干扰,还应需要用稀HCl,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试题详情

5.(07年广东文基·66)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氯化钙稀溶液                   D.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题目给出的选项中的物质只有B选项中的新制氯水中含有的HClO均有强氧化性,能够漂白有机色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