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7119  437127  437133  437137  437143  437145  437149  437155  437157  437163  437169  437173  437175  437179  437185  437187  437193  437197  437199  437203  437205  437209  437211  437213  437214  437215  437217  437218  437219  437221  437223  437227  437229  437233  437235  437239  437245  437247  437253  437257  437259  437263  437269  437275  437277  437283  437287  437289  437295  437299  437305  437313  447090 

3.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

    A.                    B.  

    C.                     D.

试题详情

2.甲、乙、丙三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路标,从此时刻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丙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   )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个路标

试题详情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试题详情

16.(14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圆弧轨道半径R=0.8 m,到达底端时恰好进入与圆弧轨道底端相切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由一电动机驱动着匀速向左转动,速度大小为u=3 m/s,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为L=6m,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滑到圆弧轨道底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物块将从传送带的哪一端离开传送带?

试题详情

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为a(0,1.0)、b(0,0)、c(4,0.4)、d(l2,0)。根据v-t图象,求:

  (1)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2)物块质量m与木板质量M之比。

试题详情

14.(12分)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

  (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s记录下物体的瞬时速度,见题中所给图表中的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

t/s
0
0.2
0.4
……
1.2
1.4
……
v/(m·s-1)
0
1.0
2.0
……
1.1
0.7
……

求:(1)斜面的倾角α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试题详情

13.(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恒定推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试求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试题详情

12.(8分)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的装置图,砂桶质量较小,绳上的拉力可认为等于砂桶的重力。保持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小车质量m(kg)
小车的加速度a(m/s2)
小车质量的倒数1/m(1/kg)
1
0.10
0.50
10.00
2
0.20
0.26
5.00
3
0.30
0.23
3.33
4
0.40
0.12
2.50
5
0.50
0.10
2.00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点,并作出图象;

②由图象,你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体受到的合力大约为____________N。

试题详情

11.(4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橡皮条拉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ˊ的图示。

    F.比较力Fˊ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他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和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0.质量为40kg的雪撬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向下滑动(如图甲所示),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今测得雪撬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且AB是曲线的切线,B点坐标为(4,15),CD是曲线的渐近线。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下列哪些物理量        (   )

20080801
 

    A.空气的阻力系数                 B.雪撬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

    C.雪撬在斜面上下滑的最大速度       D.雪撬达到最大速度时所用的时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0080801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