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0784  440792  440798  440802  440808  440810  440814  440820  440822  440828  440834  440838  440840  440844  440850  440852  440858  440862  440864  440868  440870  440874  440876  440878  440879  440880  440882  440883  440884  440886  440888  440892  440894  440898  440900  440904  440910  440912  440918  440922  440924  440928  440934  440940  440942  440948  440952  440954  440960  440964  440970  440978  447090 

5.(08·全国Ⅱ)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近代化”的含义,同时要注意关键词“影响”。注意D项“实施了”表述有误。

试题详情

4.(08·北京)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答案  C

试题详情

3.(08·广东)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答案  C

解析  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主要是指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分离,致使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试题详情

2.(08·江苏)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答案  D

解析  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解答本题首先理解“洋布战胜土布”是指机器生产的商品战胜手工生产的商品,其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根本的原因是价格问题。

试题详情

1.(08·海南)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含义,题干的意思是要铲除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的侵略要求,19世纪30年代是列强的商品输出时期。

试题详情

8.(09•安徽文综36题第(2)小题)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答案  (2)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试题详情

7.(09•北京文综37题第(2)小题)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  (2)弊端: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减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命令林则徐主持禁烟。

试题详情

6.(09•广东文科基础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  A

试题详情

5.(09•海南历史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 国文物被掠夺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