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3238  443246  443252  443256  443262  443264  443268  443274  443276  443282  443288  443292  443294  443298  443304  443306  443312  443316  443318  443322  443324  443328  443330  443332  443333  443334  443336  443337  443338  443340  443342  443346  443348  443352  443354  443358  443364  443366  443372  443376  443378  443382  443388  443394  443396  443402  443406  443408  443414  443418  443424  443432  447090 

15.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    )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答案  C

解析  从服装样式包含的寓意思考。

试题详情

14.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是否符合时代潮流,决定了某项事业是否会取得成功。

试题详情

13.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

‘皇帝万岁万万岁’,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    )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答案  B

解析  农民阿Q对辛亥革命存在极大误解,这正好说明其群众基础太弱。

试题详情

12.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其思想根源是         (    )

A.对列强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抱有幻想 

B.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C.希望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承认

D.愿与列强建立“邻谊之笃”和“提携亲爱”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资产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对列强抱有幻想。

试题详情

11.武昌起义后出现“南北议和”的根源是                          (    )

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破坏革命           B.湖北军政府中混入了立宪派和旧官僚

C.帝国主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答案  D

解析  南北议和是一种妥协行为。

试题详情

10.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          B.包括革命、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D.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答案  B

解析  从掌握实权的黎元洪、汤化龙等人的阶级属性思考。

试题详情

9.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

A.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B.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精神条件

C.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D.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答案  B

解析  从兴办实业、编练新军、选派留学生等后期洋务(“新政”)的客观效果看。

试题详情

8.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    )

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D.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  从背景和目的思考。

试题详情

7.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相比,二者的根本缺陷都在于                    (    )

A.都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            B.都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C.都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都是应付危局的权宜之计

答案  A

解析  从目的和内容上看二者的缺陷,B项只是二者在性质上相同点。

试题详情

6.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            (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起义工兵的幼稚无知

C.革命党人认为有“资历”的人才能号召群众

D.在特定的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

答案  A

解析  革命党人把革命成果送给旧官僚,这是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