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5750  445758  445764  445768  445774  445776  445780  445786  445788  445794  445800  445804  445806  445810  445816  445818  445824  445828  445830  445834  445836  445840  445842  445844  445845  445846  445848  445849  445850  445852  445854  445858  445860  445864  445866  445870  445876  445878  445884  445888  445890  445894  445900  445906  445908  445914  445918  445920  445926  445930  445936  445944  447090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 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 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单句

1、 单句的种类: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

 (2)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构成。

2、 几种特殊单句:

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复杂多样, 有些句式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些特殊句式有: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存现句。

(1)把字句

把字句是主谓句的一种。句中谓语一般都是及物动词、而且不能是单个儿的动词,应当是单个短语和动词的连用形式。

3、  (2)被子句

被子句是被动句,是主语接受动作的句子。 被动句中的主语是受事者,由介词“被”引了主动者与“被”字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

4、 把字句和被字顺的典型结构都是:“主语+状语+动词+补语”,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来代替“被”。

(3)连动句

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评充当谓语的句子。 连动句的谓语就是两个动词短语(很少用单个动词)连用。两个动词短语, 互不作成分,而是共同作谓语,但在语义上有目的和方式、 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因此短语的位置顺序不能相互颠倒,中间也没有语音停顿。如:

综上所述,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主要三点:

一是必须有两个动词连用陈述一个主语。

二是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在意义上有目的,方式,原因,结果,后先的关系,位置不能互换。

三是两个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的宾语, 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5、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 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

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

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6、 第三, 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联系。

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兼语句, 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连动句可以扩展,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扩展,兼语套接连动。

7、  (6)存现句

表示人、事物存在或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 存现句的特点有三:

第一,主语常是处所词或时间词。如:

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 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 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

3、单句的复杂化和单句的分析

一个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这个单句就简单,

如果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个某几个成分,单句就复杂了。这各复杂短语的道理是一样的。

复杂单句概括起来说有两大类:

(1)单句的主语由短语或复杂短语来充当。

8、  (2)单句的附加成分复杂化。

还有的句子由复句结构充当了句子成分。复杂单句要进行分析时,需先找出主干。 单句的主干是指把句中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也就是主语(或主语的的中心语)+动词(或动词的中心语)+宾语(或宾语的中心语)。找出句子主干常常是检查病句的好方法。

分析句子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表示主谓句,界分主语和谓语。 “|”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语。

9、 第二步,再分别分析“|”前的主语和“|”后的谓语。

10、     分析句子,明确句子结构,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句意,同时能够检查出成分之间搭配是否合适,句子是否完整等。

复句

(-)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 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9、解说复句:也称总分复句,由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

 10、目的复句,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 以免”、“省得”、例如:

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11、连锁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锁关系的分句组成。常采用“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分句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就怎么样。

试题详情

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种类:

明喻 甲像乙。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暗喻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出说的人或事物。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出现。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拟人:事物人化。

拟物:甲物乙物化。嘎子竖起耳朵听

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对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

 3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

对偶的结构:

排比

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2 分句排比

 3 单句排比

反复(重现)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2间隔反复: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1谐音双关:

 2语意双关:

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反语的种类:

1表示讽刺的反语:

 2习惯性的反语:

 3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

 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 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顶真(顶针、联珠)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通感:(移就)

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

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婉曲(委婉)

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试题详情

4、巧扣语境选用。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了上下文,死死扣住语境,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试题详情

3、仔细辨析差异。不同的成语,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常常不同,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成语运用不当。运用时就必须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辨析成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试题详情

2、确切掌握意义。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

试题详情

1、高度重视积累。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再次,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

试题详情

4、用词是否合乎语义

正确使用成语

试题详情

3、词义是否合乎语境

试题详情

2、是否有细微的语义差别

试题详情

1、是否合乎使用习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