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877  2885  2891  2895  2901  2903  2907  2913  2915  2921  2927  2931  2933  2937  2943  2945  2951  2955  2957  2961  2963  2967  2969  2971  2972  2973  2975  2976  2977  2979  2981  2985  2987  2991  2993  2997  3003  3005  3011  3015  3017  3021  3027  3033  3035  3041  3045  3047  3053  3057  3063  3071  97155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4、古诗文赏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  (     )                   (2)香远清     (    )

(3)陶后有闻(    )                    (4)有花枝俏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两文都对所咏之物高度赞美,请分别指出作者喜欢的原因。(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评卷人

得分

 

 

四、作文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2、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因为里面有一种真实和聪明,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家人,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6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和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六选一,是有关水资源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冲刺吗?我几乎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

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了,电话断了。

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1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坐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通读全文,概括文中答题人“智慧的美丽”表现的三个方面。

2.读完全文,我能用恰当的词语说明“我”的情感(心理)变化。

我的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泪

3.你能根据答题人的表现,知道答题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4.品味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体会为什么要对“我”的心理进行细腻的描写。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1、母爱的天空泪雨滂沱         张正直

我的家乡在沂蒙山腹地。这里土壤多为沙石,小麦、玉米等作物不易生长,村民们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煎饼来维持生活。我们兄妹4人,我在家是老大,日子过得很苦。但母亲没有听邻居大叔那句“穷读书、富放猪”的致富经,先后把我们送进了学校。

从我记事起,便知道父亲没日没夜地在山上采石头卖,辛辛苦苦的父亲采一天石头才能挣5角钱。母亲在田里劳作,操持一家人的生计。常年的辛苦使她患了一身的病。

记得从县城看榜回家时,母亲正蹲在地下剁地瓜皮。见我回来,她期盼地问:“儿子,考上没有?”

我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别泄气,考不上再考。”母亲又继续剁地瓜皮。只听“哎哟”一声,我抬头一看,母亲正用右手使劲捂着翻地瓜的手,殷红的鲜血顺着手背淌了下来,滴在了未剁碎的地瓜皮上。

那一刀剁在了母亲的手上,也剁在了我的心上,整整疼了好几年啊!

第二年,我考上了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母亲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她东借西借只借到了70元钱,可离300多元的学杂费还差得太远。母亲三天三夜没合眼,看见母亲更加消瘦的脸和日渐增多的皱纹,我哭了:“妈,这个学我不上了。”“说什么傻话,多读书没坏处。妈会想出办法的。”第四天吃完晚饭,母亲告诉我她去姑姑家借些钱。

那天,我和父亲坐在灯下一直等到半夜12点,母亲还没回家。我坐不住了,因为去姑姑家都是坎坷不平的山路,要经过几座山和一片阴森的坟地,就是白天走,也叫人毛骨悚然。我懊悔极了,我怎么就没想到陪母亲一起去呢!父亲也急得不行,就在我们准备出门接母亲时,母亲踉踉跄跄地回来了,额头上,手上都是血。

我扑过去:“娘,发生什么事了?”

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路上遇到打劫的,要钱,我说没有,他搜了半天,没搜着,就把我打了一顿。”说着,母亲脱掉鞋,从里面拿出一沓钱递到我手里:“儿子,拿去交学费吧。”

接过母亲差一点搭上性命换来的两百多元钱,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在丝绸学校读书的日子里,每当就餐时,我捧着热气腾腾的馒头都会想起母亲,体弱多病的母亲长年累月咀嚼的都是地瓜煎饼呀!

寒假结束返校前,我故意对母亲说学校的饭菜吃不饱。母亲心疼地为我连夜准备了一大尼龙袋地瓜干煎饼。

回校后,我把煎饼放在床下的木箱里,每当吃饭时,我就拿上几个偷偷溜出校园、眺望遥远的故乡,啃那令我既爱又恨的煎饼。放暑假时,我用省下的50多斤馒头票去食堂换回了两袋馒头。

当我把馒头捧给母亲时,母亲迟迟没有伸手,愣了好半天,她才说:“儿子,这是你偷的吗?”“娘,不是……”“不是偷的,怎么有两袋白面馒头?这么多年,娘见也没见这么多白馍呀。”

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大一会儿,伸出双手颤抖地接过馒头,喃喃地说:“好儿子,娘吃。”

这年年底,我回家过年。一天吃晚饭时,父亲对妹妹甩出一句硬邦邦的话:“兰子过年后别上学了,家里实在没有办法供你读书了。”妹妹傻了一般地看着父亲。母亲则“霍”地站了起来:“不行。”父亲瞥了母亲一眼:“你有什么本事供她上学?”“我就是到街上要饭,也要供兰子上学!”母亲大喊道。父亲打了母亲,母亲鼻子里的血流在她的衣衫上。

妹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她跪在父亲跟前,抱着父亲的腿,苦苦地哀求:“爹爹,别打娘了,我以后每天都不吃早饭和午饭了,省下钱来上学行吗?”

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压根儿就没想到父亲会打母亲,也没想到妹妹会有如此执著的求学精神。

沉默了好长时间,我看见一行浑浊的泪从父亲那张苍老、枯叶般的脸上滚了下来。

他扶起妹妹,哽咽着说:“兰子,不是爹不想让你读书,是你今生投错了胎呀!”

母亲默默地对墙而坐,久久沉默不语。

第二天凌晨,大约3点多钟,被一夜噩梦惊醒的父亲发现母亲不在床上,他匆忙披上衣服提着灯笼来到院子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发现昏迷的母亲直挺挺地躺在院子一棵老榆树下,脖子上套着绳索、在绳子的另一端,是一根胳膊般粗的榆树枝。父亲摸了摸母亲的胸口,心还在跳动,很显然,母亲上吊时,树枝便断裂了,是老榆树救了母亲的命。

令我们非常奇怪的是,第二年春天,那棵本来很茂盛的老榆树竟没有发芽,不久就枯死了。

1995年8月,辍学两年的妹妹靠自学考取了泰安贸易学校。这本是一件喜事,但那高达7000元的学费却使母亲一夜之间急白了头。

妹妹恳求母亲:“我想上学呀,能不能借些钱,等我毕业后一定还。要不就找一个有钱的婆家要7000元还债。”“借,我娃能考上,是我娃的本事,娘一定要让你按时上学。”

第二天,母亲让我用独轮车推着她,妹妹在前面拉着,走上了向亲戚借钱的路。这条路真难呀!我们走了几十里路,借遍了20多个亲戚,任凭母亲磨破嘴皮也没借到一块钱。

晚上,由于一天的奔波,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惊醒,弟弟跌跌撞撞地闯进来,语无伦次地说:“哥,娘……出事了……”

悲痛欲绝的父亲招呼我和弟弟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迅速将母亲送往医院。

感谢白衣天使,母亲打了一天一夜的吊瓶后,终于脱离危险。母亲睁开眼的第一句话是:“我无能,我想让孩子上学呀!”

母亲对儿女的这份真情感动了我家的亲戚们,做生意的舅舅送来了2000元,其他亲戚你200、我300,在妹妹报到前一天,终于凑足了所需的学杂费,妹妹启程那天,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

如今,妹妹已经毕业,在一家企业上班,两个弟弟也参加了工作,我于1998年调到基层政府机关工作,家里的境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兄妹4人以最大的努力在使母亲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1.家已经贫困,母亲为何不听邻居的劝告,送孩子上学,从这件事上可表现母亲怎样的远见卓识?

2.母亲期盼地问儿子,母亲“期盼”什么?当得知儿子考试结果肘,母亲没有责骂而是鼓励,“别泄气,考不上再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为什么母亲曾向20多个亲戚借钱分文没借到,而后来亲戚们主动送钱来了?

4.母爱是诗人永远歌颂的主题,请写出一首或几句有关母爱的诗句。(自己作诗亦可)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9、《望岳》诗中表达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8、《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