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969  2977  2983  2987  2993  2995  2999  3005  3007  3013  3019  3023  3025  3029  3035  3037  3043  3047  3049  3053  3055  3059  3061  3063  3064  3065  3067  3068  3069  3071  3073  3077  3079  3083  3085  3089  3095  3097  3103  3107  3109  3113  3119  3125  3127  3133  3137  3139  3145  3149  3155  3163  97155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关爱,让人的心灵变得高尚。关爱         了生命原野的厚度,           了灵魂海拔的高度,          了幸福人生的广度。

①扩展     ②增加     ③提升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2、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B.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21、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读懂了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9、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也可以分享……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情。  

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字数在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8、以“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7、【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            ②便还家:

             ③之哭也:            ④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评卷人

得分

 

 

四、作文

 

(每空? 分,共? 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