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968  2976  2982  2986  2992  2994  2998  3004  3006  3012  3018  3022  3024  3028  3034  3036  3042  3046  3048  3052  3054  3058  3060  3062  3063  3064  3066  3067  3068  3070  3072  3076  3078  3082  3084  3088  3094  3096  3102  3106  3108  3112  3118  3124  3126  3132  3136  3138  3144  3148  3154  3162  97155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②③句存在语病,请一一改正。

    2009年4月22日晚,在奥林匹克体育馆,①我市举办了一场红色经典歌曲万人歌咏大会——暨纪念芜湖解放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市文化馆承担了此次歌咏大会合唱方阵队的辅导排练工作,②并全程接待外地来芜演职人员的吃、住、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大会组委会的表彰。③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全馆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到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单位。

改正:①                            ③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4、江南瓦

陈志宏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丝丝然,飘飘然,升腾一缕轻烟。如烟如梦,亦似花。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恰似性感女人着一袭素白的丝质旗袍。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其声势堪比一场中雨了。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偶尔,有种子在风中摇落于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深沉如佛。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形容词——瓦蓝。

江南瓦,没有北方琉璃瓦那种贵族气息,卑微如草芥;更没有琉璃瓦那种流光溢彩,粗糙如土坷。但它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

只是钢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进历史的暗角。真担心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狐疑的神情在“百度”里去探寻:什么是瓦?什么叫瓦蓝?那时,谁还会如我般深情地怀念那江南瓦。

(选自《散文》杂志2009第2期,有改动)

1.请你筛选文中描写江南瓦的有关信息,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答:

2.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②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3.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4.①文末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的忧思?②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担忧的?为什么?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3、纯真与练达

郭启宏

①纯真与练达是两种不同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在文学家身上,表现得尤为鲜明。

②纯真,指的是文学家胸中一片赤诚,有时竟如未曾入世的处子。《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绝无掩饰地敞露胸襟,是其纯真;鲁迅让爱子骑在脖子上,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是其纯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为一曲《思乡曲》所动,竟于稠人广座之中失声恸泣,是其纯真;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田间,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据丁玲所记,说话还有些腼腆,这也是其纯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抑制不住,跑到染房里落泪;狄更斯伏在自己的手稿上哀哭;福楼拜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服毒而痛苦呻吟;果戈理突如其来的哈哈大笑……作家坦然披露胸怀,让世人一览无余。没有这种纯真,作者绝写不出真性情的文字,而免不了时有造假。

③练达,照字面上解,是熟练通达,实际上是对事情本质透彻的理解。《红楼梦》中有一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倘若剔除其世故的一面,便是很好的说明。上面列举的大作家都有各自的深沉,鲁迅的深刻固不消说,郭沫若又岂止热烈而已?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果戈理晚年为世界观所苦,终将《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付之一炬,也是练达的曲折表现。没有这种练达,作家绝写不出深刻的文字,而难免要流于肤浅。

④纯真与练达这两种不同素质,乍看来似若冰炭,然而,它们却应该而且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两者本来就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文学创作要求文学家既纯真又练达。这是因为:只有纯真而无练达,任情感泛滥起来,文字自然缺乏深度;反之,练达有余纯真不足,又容易变得圆滑,文字也会失却光泽。我们看到,古往今来的大手笔总是两种素质兼而有之。我特别敬佩伟大的曹雪芹,你看,一部《红楼梦》,通篇是真情流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同时又通篇蕴涵哲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⑤文学家既要纯真,又须练达,二者间充满辩证法:对待生活既充满热情,又能冷静进行剖析;立身处世既心无诡诈,又胸有准绳;不论何种际遇,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超脱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如痴如醉,走火入魔,又能冷心铁面,不断战胜自己;灵感之强烈,如霹雳经天,而思维之缜密,又如水银泻地;一篇写就,既能感情浓烈,色彩斑斓,又能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甚至行文上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凡此种种,推而广之,都是纯真与练达之间的辩证法。

⑥时代寄厚望于既纯真又练达的全素质文学家。

(选自《云梦生涯》,有改动)

1.请在下列段落序号间用“‖”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中心论点:                

2.文章②③段中提到的人物有几个是重复的,如鲁迅、郭沫若、果戈理,换成其他人物的实例好不好?为什么?

3.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另外选取恰当的事例,写一段能够替代它的话。

4.文章④⑤两段都是阐述“纯真”和“练达”之间关系的,能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5.本文关于文学家素质的论述,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1、己所不欲,             。(《论语》)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10、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9、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8、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试题详情

科目: 来源:czyw 题型:

7、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